北京青年报
银行理财销售直言“压力山大” 理财经理呼吁投资者“冷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3-24 10:23

“压力山大。”数位银行理财销售和理财产品经理对记者如此形容近期的工作日常。

在市场经历前期大幅波动之后,一向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在3月纷纷“破功”——根据南财理财通数据,目前存续的银行理财产品数(包含银行发行的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有28786只,截至3月22日当日,仍处于破净状态的银行理财还有1740只,占全市场总量的6.04%。这也就意味着,平均100只存续理财产品中有6只暂时处于破净状态。

无论如何,6%概率的产品暂时“破净”了,真正并彻底打破了人们对银行理财只赚不赔的认知。这种焦虑心情,忍受着浮亏的投资者们固然有切身体会,而每日不断接受投诉的银行客户经理们更是感同身受,甚至连产品端的理财产品经理,说话底气似乎也不如以往。

不仅要照顾产品表现,近日更要分出大部分精力回应质疑,理财经理们有些疲倦但仍呼吁,希望投资者们不必慌张,放平心态,多给投研一些时间和空间。

破净后的众生相

客观来讲,出现上述情况的理财产品比例不算很高,且“银行理财不保本”的观念近年来已成为常识。但是个别投资者面对浮亏似乎并不买账。一位买了某股份制银行多个理财产品和代销基金的客户对记者吐槽:“从没想过,打开银行APP理财页面,会像股票账户一样绿,一样揪心。”他向记者展示的理财页面中,其持有的10个银行理财和基金产品已经有4个出现净值亏损。

某股份行客户经理小杨的焦虑感不仅仅存在于工作中,闲暇时段也会心塞。她刷了刷小红书APP,居然也看到不少怒斥银行理财的内容:“XX银行在偷我的收益!”“千万别买XX理财!”“我的银行理财居然亏钱了?”

事实上,最近正是投资者对银行理财投诉的高发期。小杨对记者表示,由于银行对前台销售有针对服务满意度的考核,因为理财客户投诉的问题,之后的考核可能也会受到影响。不同于基金客户会针对基金经理表达不满,银行客户在出现亏损后第一个找的往往是客户经理。

“客户其实都有旱涝保收的思维惯性,虽然前期有提示过是有风险的,但是没到亏损的时候都觉得我在说笑话。”小杨说,银行客户不同于股票投资者,也不同于基金客户,对于理财浮亏的事实并不能接受,即便告知了原因也不能理解。由于她工作的这家银行零售客户众多,APP在售的不仅仅是本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还代销了其他理财子公司产品以及诸多基金公司产品,因此宽慰客户的工作变得极为琐碎,只能一直发一张标题为“专家提示阶段性回撤不代表实际亏损”的截图,希望客户看到并能理解。

此外,她和她的同事也在向客户推荐保本保息的存款和保险产品,目前效果一般,因为客户认为存款不灵活且利率低,对推荐的保险也缺乏兴趣,即便给看了现金价值表。

某股份行的理财产品经理则表示,目前前端销售的压力已经传导到了产品端。最近由于产品净值表现不佳,他每日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应对客户的投诉和询问。他所管理的产品其实去年7月就开始申购,封闭期超过1年,目前还未开放过,但是只要出现净值回撤,立马就有客户前来问询为何下跌,以及能否赎回。分行的客户经理也对此多有抱怨。

他坦言希望投资者们能够理解,暂时的市场波动不必慌张,多给理财经理一些时间和空间去专注投研,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理财产品净值与股票市场不一定同步

有投资者向记者展示了她投资的一款R2风险级别的某大行理财产品,这是一款“固收+权益/衍生品”的产品,其产品说明书显示债权类资产占产品资产总值的投资比例为80%-100%。通常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分为R1-R5。R1风险最低,R5风险最高。

令她不满意的不仅仅是产品风险级别低仍出现了浮亏,还有一点是:在上周的下半周,股市出现反弹之后,该产品的收益曲线却还是一路向下,其净值并没有随着股市上扬而上升。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咨询多位理财产品经理,他们认为这种情况最近并不是孤例,基本上由两种原因促成:

一是部分产品展示净值延后于股票市场波动。大部分理财产品展示的是“T+2”的估值,即便能给到“T+1”的估值,也不尽准确,后期审计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二是理财产品也分风险等级,一般来说,“固收+”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较低,主要配置方向是债券,股票和衍生品在其中属于“低配”,尤其是R2级别及以下的“固收+”,配置股票更少,债券投资占比远高于股票。债券市场的调整也会很大程度影响其净值,甚至债券的跌幅会“吃掉”其配置股票带来的收益。

对于一些风险等级较低的产品,即便股票配置少债券配置多,还有一个风险点在于配置含权益投资的二级债基、利率债债基以及转债。特别是转债,今年也随着正股波动频繁。

不过根据海通国际研报,股债双杀的情况已经得到改善:3月16日金融委会议释放积极信号,会议表示“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市场情绪提振,权益及转债市场低位回升,而短期看股债赎回负反馈或改善,转债估值也有所提升。

“固收+”产品暂时的赎回压力或许会随之减少,但也存在不确定性。华泰证券研报也显示,关于近期“固收+”产品的赎回风险,股市企稳有助于赎回压力缓解,但后续赎回冲击仍需提防,一是银行理财“固收+”产品多为定开型,即使短期市场好转,但若申赎时业绩不佳,仍可能遭遇赎回;二是股市阶段性反弹过程中,若该类产品回本,会不会引发进一步赎回值得关注。当然这种赎回风险与2013年、2016年有本质不同,当时货币政策收紧,债市需求受创,而本轮赎回风波,除非理财投资者转投存款,否则债市需求资金不会收缩,更多是机构或产品间的迁徙。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10月份首周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下降超万亿元 专家预计不会出现“赎回潮”
证券日报 2024-10-12
千亿元级赎回压力下的银行理财:市场学习效应避免重蹈覆辙
中国证券报 2024-10-11
短期内理财赎回压力可控 机构:淡定应对债市波动,流动性储备充裕
中国证券报 2024-10-08
买银行理财一万元亏了两千多!投资者吐槽亏钱还收手续费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0-05
深度|当公募基金反超银行理财,理财经理众生相
北京商报 2023-08-27
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下降,理财子也“求稳”
​第一财经 2023-08-25
“不赚钱不收管理费”!多家银行理财“出手”了
中国基金报 2023-06-27
半两财经 | 多家银行理财“T+1”变“T+0.5”,缩短0.5对买理财有啥影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