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银发生活|最后一张照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3 19:00

清明节临近,也是老妈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之际。每每思念都会有一种遗憾暗袭我们兄妹的心际:没能替老人家留下一张满意的遗照。

老妈弥留之际,我们在忙乱地准备后事时,没有忘记替她寻找遗照。可是,翻箱倒柜四处搜查,难觅她的近影。在唯一的一本旧相册里,张贴着一批泛黄的相片,那也是我们兄妹不同年龄段的照片,略为清新的是我们子女的倩影,而她和老父的面影只是停格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枯坐一旁的老父凄然地说:“别找了,你妈和我不知多少年没有拍照了。”他指着电视机旁的一张合影照:“这也是街道四年前的重阳节替我们90岁以上老年夫妻照的,看看行不行?”

那年,我父亲94岁,老妈91岁。相片中两位老人恩爱相依,但毕竟年届鲐背,且不说鬓发斑白而稀少,肌肤松弛而干枯,就是脸部表情也显得迟钝,眼神略带呆滞。更为诧异的是,在我们记忆中,中年老妈是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到了80岁后,患上了白内障,她就摘下了眼镜。我们仔细端详着这张合影照,老妈显得太老态了。但是,委实没有选择,只得上照相馆经过处理,截取一半作为老妈的遗照。如今,它就悬挂在家室和镶刻在老妈的墓碑上。

父母养育我们兄妹四人,历尽艰辛。老妈是纺织厂女工三班倒,还要长年累月地操持繁重的家务。她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相夫教子,对己省吃俭用,拍照对她而言,宛如“奢侈品”,半个多世纪没有留下自己的面影。但父母却每隔两三年拉我们兄妹去照相,为子女留下了成长的足迹。即使在手机普及的年代,老人也是婉拒给他们拍照,说是“老了,没意思呵!”其实是想把镜头让给子孙,使后代多一些影像记录。而我们顾影自怜,一个劲地留影,却没有给老人保存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忆。如今反顾,愧疚不已!

遗照是活着的人给亡者选择的最后一张相片,也是亡者遗存于世的最后一份记忆。其形象理应自然些、精神些,老妈的遗照却没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没有选择的余地。倘若当年我们能多给她照相,“十里挑一”,也不至于此。我们当要检讨尽孝的不足。

其实,老人在精神和思维尚可的情形下,不妨也主动意识到日后总要派上用场的“最后一张照片”。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中有个镜头:有位七秩老太梳着整齐发髻,独自来照死后预备在灵位前摆放的遗照,她对照相馆主人正元说:“你给我拍得好一点啊,一定要好一点啊!”如此洒脱,似无禁忌。

文/沈栖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大学生在乡村开起“照相馆”
中国青年报 2024-08-18
专栏|鲁迅留下中国摄影的早期史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2
专栏|鲁迅留下中国摄影的早期史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2
北青快评 | 照片电子底片另加钱是“侵权式对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0
照相不给电子底片,需额外花钱买合理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19
图记|拍摄全家福 记录幸福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4
丢了一堆证件拍张照片就能搞定 浙江全面推开“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改革
法治日报 2023-05-12
文学|肖复兴:一片幽情冷处浓
思想与理想 2022-10-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