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中国人民大学康佳丽:站好“鸟巢”每一班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0 10:0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0级法律硕士康佳丽,是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国家体育场的一名志愿者,岗位是文字记者工作间接待人。谈及两个多月的辛苦坚守,康佳丽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倦怠,而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因为我想站好在‘鸟巢’的每一班岗,站好时代的每一班岗。”她说。

康佳丽在冬奥会开幕前留影

尽管岗位是文字记者工作间接待人,但作为国家体育场新闻运行团队中的一员,康佳丽的职责不仅是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四场开闭幕式的接待,也要参与“鸟巢”的日常运行工作。或搬运物资,或检查看台有线电视网络,抑或为看台座椅套上椅套并摆放媒体袋,她所到之处,脚下即是岗位。而一到彩排日和仪式当天,康佳丽就“化身”为工作间里的“专业前台”,接待中外各路媒体记者。

听说康佳丽在“鸟巢”参加志愿服务,亲朋好友们都曾很好奇地问她“是不是可以现场观看开闭幕式”“是不是可以上电视”。康佳丽向他们解释道:“我是在文字记者工作间服务的志愿者,离看台席虽然很近,但是在开闭幕式上看不到现场表演和烟花,当然也是上不了电视的。”

康佳丽在媒体接待台随时恭候各路记者

一方工作间,三尺接待台,蕴藏着中国式的温暖。接待台的工作看起来简单,其实包含了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双重考验。面对这些考验,她认识到了落在自己身上的重担:“成为文字记者工作间的接待人意味着我就是外国记者与中国沟通的桥梁,面对考验更要迎难而上,展现最灿烂的笑容,站好每一班岗。”

坐在接待台前,康佳丽的职责不仅仅是提供问询和失物招领服务,还需要对“鸟巢”内设施的位置烂熟于心,及时给予记者正确的线路引导。在接待的过程中,有时还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冬奥会开幕式那天,一位记者的电脑因室外温度低无法运行,康佳丽就赶忙为他提供了一个暖宝宝贴在了电脑上,保证了记者的正常工作。另外,外国记者们并非都会英文,遇到这种情况,康佳丽就用翻译软件进行实时翻译,虽然费时,但问题最终都得到了圆满解决。

参与两大盛会的志愿服务令康佳丽收获满满

服务期间,最令康佳丽感动的莫过于冬奥会闭幕式的服务经历。闭幕式后,一位外国记者特意来到接待台前,捂住胸口用英文对康佳丽和她的伙伴们说:“我很舍不得离开这里,我在这里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这句话让康佳丽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这是对我们服务的最大肯定,也让我认识到,志愿者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重要的一环。

感言  

“2008年,奥运之火在‘鸟巢’点燃,当时我就想,有生之年一定要亲临奥运现场。没想到2022年,我成为了‘鸟巢’中一片燃烧的雪花。入一场冬奥之宴,赴一场冰雪之约,我何等荣幸。这是时代和祖国给予我的厚望,我以青春献礼,在奉献中涵养家国情怀;以初心为本,践行志愿精神。”——康佳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艾林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武大靖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分享冬奥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28
冬奥遗产再利用 鸟巢雪花座椅套文创包明起“选座”预订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10-29
“鸟巢”明天恢复开放 观众可登顶最高点俯瞰北京中轴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9-30
鸟巢赛后对外开放 推出“双奥”主题旅游体验线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20
《幕后》揭秘: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由“四季”缩减为“立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