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播出已经十一年了,《甄嬛传》为什么还能火
扬子晚报 2022-03-19 09:22

2011年,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播出之时,恐怕导演郑晓龙也没想过这部电视剧十一年后还能隔三差五的上个微博热搜。这几日,《甄嬛传》模仿大赛再度成为短视频平台热门内容,剧中甄嬛抱着沈眉庄孩子时,被子垂落看起来像翘起腿的视觉差再度被网友玩了起来,一群人抱着腿模仿这一幕。再往前推些日子,冬奥会雪容融滑冰场面让安陵容滑冰又上了热门。十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甄嬛传》似乎从未离开过大众的讨论区,这部电视剧为什么还能火?

《甄嬛传》:“梗”社交下意外的赢家

正所谓来得好不如来得巧, 2010年前后,中文互联网处于剧烈的新旧交替当中,这一时段,论坛衰微,社交软件崛起,如今仍然被广泛使用的知乎、LOFTER等社交软件在2010年前后涌现,微博也在2010年前后确立下了微型博客的发展方向,并在2014年前后急速扩张。《甄嬛传》的播出正处于互联网社交高速发展时期,活跃于网络社交的年轻人热衷于通过“造梗”争夺互联网话语权,“玩梗”也成为情感交流共鸣的工具。

是什么在维持《甄嬛传》的生命力?是乐此不疲造梗的网友。作为一部完结多年的作品,这部剧如今所有的再现都基于网友的二次解读和二次创作,其中不仅包括对剧情的讨论和人物分析,而且包含着台词、场景的迁移与挪用。举个例子,安陵容在入选进宫时,场景为表情兴奋且自言自语“父亲母亲我入选了”,安陵容即将被打入冷宫前,场景为面无表情自言自语“我真的觉得我已经筋疲力尽”,这两个场景被单独拎出来组成对比,通过网友的二次解读,完全脱离了安陵容这个人物角色的命运悲欢,而变成了“考上研究生时的我和写毕业论文的我”,从而实现了对这一场景的挪用,也由此形成了一个与观众现实生活无缝衔接的“梗”。

和《甄嬛传》同期的、优质的影视剧作品也不少,为何其他影视作品并没有实现“梗”社交再创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回到《甄嬛传》文本本身,《甄嬛传》的影视剧文本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众多人物立体丰满,众人命运跌宕起伏令人唏嘘,后宫众人的背叛或者结盟,大多草蛇灰线有迹可循。

在成为“梗王”之前,它首先是“剧王”,其表现之优秀在国产古装剧中赞一句上佳并不为过。人物数量甚多而性格丰富多面,演员表演精细,使得这部剧内容本身就有了很好的被二度解读的空间,从热烈剧情讨论到通过弹幕精准吐槽再到表情包梗图的再创作,这一切都离不开这部剧本身。《甄嬛传》由此拥有了超越剧情本身的外延表述,成为互联网社交中依然鲜活的花。

不是孤例,但绝难复制“下一部”

去年《甄嬛传》播出十周年,主创演员们纷纷怀旧,发布了与《甄嬛传》内容相关的“回忆杀”,一时间引发大量观众热议,此后亦有其他剧集发布周年“回忆杀”,却没有能够形成有如《甄嬛传》一般广泛的讨论。当下,反复观看《甄嬛传》的网友仍有不少,近日来就出现了不少细节狂魔,甚至连华妃发饰中有一颗珠子缠绕去另一颗珠子上了都能被火眼金睛的网友找出来。

《甄嬛传》是唯一一部在梗社交中如鱼得水的剧集吗?它并不是孤例,有不少经典老剧都以此姿态成为社交圈硬通货,比如这两日尤其热门的“林黛玉发疯文学”,其正脱胎于电视剧《红楼梦》,林黛玉讥诮的话被重新拆解,在保留其神韵的前提下形成全新的话语语境,电视剧《三国演义》里张飞的一句“俺也一样”也成为传播度极广的梗。除了经典剧集,一些内容并不优质的剧集也能出现不少传播一时的名场面。《甄嬛传》的特别不仅在于它贡献了几个名场面,而且为观众提供了非常耐看、耐读的影视剧文本,大量多面体角色是忠实的剧粉们一遍遍重温的基础。

国产剧中还有会下一部“《甄嬛传》”吗,这是有可能的,或许还会有这么一部值得反复琢磨品味、百看不厌的优质剧集,但围绕《甄嬛传》“梗”创作是一次天时地利的结果,想要复制恐怕十分不易。

文/沈昭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给世界玩家一点中国古建的震撼,《黑神话:悟空》带火一批中国古建景点
扬子晚报 2024-08-21
西泠印社名誉社长、中国第一个高等书法篆刻专业的创建者刘江仙逝,享年99岁
扬子晚报 2024-06-10
《知否》开播5年优酷获独播权,为何《知否》这么吃香?
扬子晚报 2023-12-27
上海街头“百变大咖秀”小心“玩梗”侵权
扬子晚报 2023-10-31
李亚鹏,被限制高消费
成都商报 2023-10-19
B站要进军网文改编了,已与晋江签订三年期合作协议
扬子晚报 2023-01-29
一代草圣林散之长子林筱之逝世,享年96岁
扬子晚报 2023-01-17
悼念 | 河北版画界领军人物、著名美术家李彦鹏逝世
扬子晚报 2022-11-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