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顶流基金经理大幅放开限购 更有头部公募1.5亿抄底
中国基金报 2022-03-19 08:55

又有头部公募出手!

3月18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称,拟自购1.5亿元旗下偏股型基金及FOF。

同时,大佬陈光明旗下睿远基金再发公告称,由明星基金经理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混合限额从1000元调高至1万元。

多位基金业内人士认为,基金放宽大额申购是为了补充弹药,利于逆势布局,一定程度上也平滑了赎回对业绩的冲击。而公募自购则是看好A股中长期走势,稳定持有人信心。

中欧基金拟自购

1.5亿元旗下偏股型基金及FOF

3月18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公司将于公告之日起30个交易日内使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及基金中基金(FOF)合计1.5亿元。

根据公告,在完成上述投资后,公司今年以来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及FOF总金额将达到2.6亿元。中欧基金表示,将秉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一如既往地争取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创造长期价值。

今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复杂因素影响,资本市场出现了罕见的非理性波动。针对近期市场行情,中欧基金表示,当市场进入“因跌而跌”的负向循环时,通常反映了最悲观者的预期。但极端情绪终会散去,市场也终将回归基本面,回归到对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的普遍预期。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我们一方面看到了“市场先生”近期的极度悲观,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好公司的投资性价比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当迷雾褪去,价值之锚终会回归。在市场寒冷的时候,我们选择相信好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选择以实际行动与持有人同行!感谢持有人的信任和坚守,只要抱有堪比黄金的信心,我们相信会共同见证新一轮旭日东升。

本周,还有天弘、易方达、交银施罗德、睿远、嘉实、永赢、海富通基金等近10家基金公司出手自购。Choice数据统计,如果算上3月18日公告的自购金额,今年以来已经有54家基金管理人自购总金额超过近22亿元,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

对于公募开启疯狂自购模式,沪上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投研部门负责人表示,基金公司购买自己产品长期持有,对基金投资人而言有三方面意义,一能体现该基金对A股市场长期信心;二是也以诚意体现出基金公司与基金持有人利益一体化,稳定持有人信心。三是今年市场波动较大,风格来回切换,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个人大手笔自购或许意味眼下仍是较好的布局市场的时点。

明星基金经理傅鹏博放宽限额

3月18日,睿远基金公告显示,出于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2022 年 3 月 21 日起,公司旗下的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基金限制申购及定期定额投资金额由 1000元调高至 10000元。

根据公告,2022年3月21日起,本基金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累计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的申请金额不得超过10,000.00元。如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的申购及定期定额投资累计金额超过10,000.00元,本基金管理人有权拒绝。

该基金是明星基金经理傅鹏博的代表产品,长期处于限购或暂停申购状态。2019 年7月29日至2020 年7月26日,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基金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申购(含定投)A/C份额合计不超过1000元。2020年7月27日至2021年9月15日,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基金曾暂停申购。2020年9月16日至2021年3月18日,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基金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申购(含定投)A/C份额合计不超过1000元。

傅鹏博是国内证券从业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之一,基金管理年限超12年,目前在管规模366亿元,睿远成长价值混合的任职期回报为63.02%。在去年四季报中傅鹏博表示,年末,机构为来年做资产再配置,加之资金面扰动加剧,市场对年末风格切换的预期增强,基建和消费板块领跑市场,估值较高的新能源板块出现了调整。展望2022年,全A非金融增速可能回落,高增长的企业会凸显其稀缺性。

记者发现,近日一直控制大额申购上限的明星基金频频放宽限额,大佬陈光明旗下睿远基金也不例外。

3月17日,由“老将”赵枫管理的睿远均衡价值公告中称,自2022年3月18日起,该基金限制申购及定期定额投资金额由1万元调高至10万元。就在同一天,由饶刚管理的“固收+”基金睿远稳进配置基金也发布公告,自3月18日起,限制申购及定期定额投资金额由2万元调高至10万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打开大额申购,一方面可以为基金补充弹药,利于基金经理逆势布局,一定程度上也可避免基金业绩受到赎回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是看好A股中长期走势,引导基民理性投资。

沪上一位权益投资总监表示,从历史情况看,不少优秀的权益基金在一些关键时间点打开申购,其实是一个市场关注的标志性事件。基金投资管理需要做好规模和业绩的平衡。比如,在股市上涨期间,大量资金买入会摊薄存量投资者的收益;而在股市下跌期间,资金的集中赎回,可能会被动地让持股仓位走高,存量投资者亏损更大。基金公司有效控制规模,就是为了做好产品的投资管理,公平对待投资者。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加仓!抄底!多家私募出手了
中国基金报 2024-02-02
2024年“第一枪”!自购1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4-01-26
信心来了!放开限购、降费让利、大手笔自购...公募基金释放三大利好信号
券商中国 2023-07-16
多家基金公司放开限购 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经济参考报 2023-06-18
知名基金经理出手:限购!
中国基金报 2023-06-01
基金经理自购渐成风气 信息披露详细度有待提升
上海证券报 2023-04-08
知名基金经理自购收获颇丰
中国证券报 2023-02-28
基金“消费单”露底 噱头式自购“现形”
中国证券报 2023-02-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