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60+榜样|银发志愿者:文明之城的一抹亮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6 16:30

【发生地点】北京市

【事件看点】五星级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已有95岁。老年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发挥余热、为守卫城市安宁贡献力量

志愿服务是北京的一张“金名片”。走进街乡、社区,不难发现很多老年志愿者用自己的方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义务指路、值守疫情“防线”,发挥余热奉献爱心。

在地铁4号线陶然亭站口,76岁的娄达成正耐心地帮人指路。4级肢体残疾的多病之身无法阻止他助人为乐的热心。在过去的5年中,他风雨无阻等候在这里,为过往群众义务指路。在他的心中:“能够为他人服务就是幸福。”

日前,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平原里北区社区的7号楼受新增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影响实行临时性管控,对各类风险人员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一支由离退休人员组成的平北志愿联盟就担负起社区防控区以外的卡口值守工作,同时也在社区微信群中安抚部分居民的情绪……他们忙碌的身影筑牢了社区疫情防控线。

东城区北新桥九道湾社区是个典型的胡同平房区。在这里,有一群经常奔忙的志愿者,他们是九道湾社区板桥卫士服务队的志愿者。500余米的板桥胡同有40多个院落,常住居民1100多人,胡同被划分为三段,按照就近原则,60余位居民志愿者担任板桥卫士,轮流值班,每天在自己的“片区”里来回巡查,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这看似寻常的抬头低头之间,志愿者实现了对小巷居民的安全守护。

延庆区百泉街道湖南社区暖心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戴着红袖标、身穿蓝马甲,与初升的太阳一起,开始了一天的服务。日前,为做好冬奥测试赛和延庆赛区冬奥、冬残奥外围服务保障工作,这支平均年龄60余岁的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环境治理、冬奥主题宣传等活动,扮靓家门口的环境,为冬奥会、冬残奥会营造浓厚氛围。“能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出一份力,我骄傲!” 65岁的服务队员闫登英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这群老年志愿者,他们都是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却用实际行动发挥余热、为守卫城市安宁贡献力量。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通过“志愿北京”平台实名注册的志愿者达449.3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超过8.1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7亿小时。五星级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95岁,志愿者服务时间最长的已超过31800小时。

文/任晓宇 张美荣

摄影/任晓宇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精神文明建设 | 人人都是志愿者 打造北京金名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3
29万志愿者凝聚社会文明进步磅礴力量
北京东城 2022-12-06
郭凡超:“双奥”志愿者重新出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0
城市志愿者于雪:细微之处见真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0
朝阳香河园老党员成为“双奥”志愿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