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电动车赛道挤满“野蛮人”,传统车企怎么办?
第一财经 2022-03-06 16:06

传统车企的步伐,随着各路“野蛮人”不断入侵汽车领域而正在调整中。

近日,本田在其全新纯电动车品牌“e:N”首款电动车即将上市的节骨眼上,还与索尼牵手,计划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共同开发高附加值的纯电动汽车,新公司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将于2025年开始销售。在纯电动车赛道上将双线开战,此举意欲何为?本田方面表示,这是“为了进一步创新”。

作为全球十大车企之一,本田与其他传统车企巨头情况类似,对汽车产业加快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会产生焦虑。在电动化的上半场,日系车企普遍比特斯拉以及中国部分自主品牌的节奏慢,当前又面临着多个领域的“野蛮人”不断打破边界入侵智能汽车领域,压力进一步增加。如何防守和进攻,传统车企巨头迫切地寻找对策。

特斯拉2021年全球销量已逼近100万辆,并扬言2030年迈上2000万辆的台阶。与特斯拉斗得如火如荼的比亚迪,最近几个月的月销量连连突破9万辆,按目前的势头,其2022年销量有望冲破100万辆。“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车企也来势汹汹,欲抢夺更多市场份额。不过,现在冲在最前的这批新能源车企,未必都能笑到最后。科技、房地产、家电等多个行业的巨头已纷纷入场造车。

作为由百度发起成立并由吉利战略投资的集度,本月初迎来它的一岁生日,其在业内首创了SIMUCar(软件集成模拟样车)基于软硬件解耦双线研发的汽车机器人开发模式,目前已完成2.0版本的升级。这家喊着刷新“传统造车模式”固有认知的科技公司,计划下个月在北京车展上交出首份作业。即将正式亮相的集度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有望在2023年量产交付。而同样从科技领域跨入汽车领域的小米,一转眼官宣造车将近一周年。按计划,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上半年将正式量产。科技巨头苹果也动作连连。苹果供应链的主要代工厂富士康和立讯精密,已先后公开造车规划图,立讯精密前不久宣布与奇瑞新能源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又一次引发业内猜想,这或许是为打入苹果的造车供应链而先行一步。不过,也有消息传出,苹果未必要等这两家果链代工厂准备好才造车,其已频频接触多家车企,可能率先牵手现代汽车和麦格纳。华为的行动则比苹果更快,其深入参与设计等方面的赛力斯新车问界M5近日已开始交付。尽管华为反复重申不造车,但其被业内认为一只手已伸入汽车生产线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前这些陆续闯入汽车疆土的科技巨头们,被认为有望成为黄雀。

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汽车产业变革中,原有格局将被颠覆。在燃油车时代,车企往往朝着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发力,而转入智能电动车时代,整条产业链皆在发生变化,上下游企业在竞合中寻找新契机,相互之间的关系将更加错综复杂。仅是动力电池这一核心零部件,其技术路线以及运营模式皆存在多种可能性。从锂矿供应商到电池商制造商再到新能源主机厂,它们在不断博弈。最近一两年“缺芯少电”的现状,让汽车产业链上各家企业更清楚意识到,彼此间亦友亦敌,纵然曾经多么和谐地站在一条战线上,但有一天也可能会为利益吵红了脸。不过,要自己垂直整合整条产业链,这又何其艰难。

即使是作为产业链高度垂直整合者的比亚迪,虽然当前凭着手握芯片和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高歌猛进,但是其在自动驾驶领域依然存在短板,被认为进入智能化下半场后未必能一直保持很强的战斗力。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来临,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网络通信、AI计算等技术比拼加剧,一方面需要企业持续大手笔投入,另一方面将会挤压硬件的价值空间。传统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被逐步打破。未来汽车产业链大幅延伸,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车企会产生巨大影响。

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从交通工具变为智能终端,正是看到这一巨大变革的新契机,继苹果、华为、阿里、百度、小米等科技企业纷纷加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之后,索尼也入场了,跨界造车热度不减。汽车与信息通信、能源、交通等产业正加快融合发展,未来智能电动车是跨领域产业融合的产物,其关键技术、产品定位、产业生态、能源结构皆不断发生变化。面对新领域错综复杂的局面以及高投入、高风险,这些“野蛮人”往往并未贸然单打独斗,而是选择与传统车企建立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面对汽车赛道不断涌入“野蛮人”,一些传统车企也在采取化敌为友的策略,纷纷向“野蛮人”抛出绣球,不断结盟扩大朋友圈。例如,国内车企上汽与阿里合作打造斑马网络和智己电动车,吉利与腾讯、百度、富士康等企业皆有合作。跨国传统车企巨头也在采取各种行动。近日,有消息传大众汽车计划以数十亿欧元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其希望借助华为的软件等技术优势在智能电动车赛道上提速。本田则在自身加快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转型来守住地盘的同时,另辟蹊径与索尼成立新合资公司,欲通过双方合力在高端纯电动市场占一席之地。

传统车企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相对而言可以多些机会。不过,与科技等行业的企业跨界合作过程中,谁掌握方向盘,以及在双线甚至多线开战中如何平衡种种关系,这些对传统车企而言依然是不小的考验。(第一财经)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以“增量思维”做大中欧电动车产业蛋糕
新华社 2024-03-03
对谈|请用身体作为思考的方式,回答“我是谁”——《野蛮人入侵》今日上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0
全美第二!福特电动车7月销量暴增,仅次于特斯拉
证券时报·e公司 2022-08-07
多家车企计划在美新增电动车产能
第一财经 2022-05-17
掘金千亿市场 卓思CEO胥旭晖:电动车的终极不是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2-08
第一道防线攻破,电动车与燃油车对峙进入煎熬期
​第一财经 2021-11-25
扎堆来袭 微型电动车热销背后的逻辑
新浪汽车 2021-10-27
一旦特斯拉16万元电动车来了,自主车企如何接招?
​第一财经 2021-08-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