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资管新规实施满两月 转型挑战有哪些?理财经理这样说
中国证券报 2022-03-04 10:41

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已满两个月。日前,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先后走访了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现“打破刚兑”、全面净值化的理财产品,在近期A股市场的波动中遇到不少困难。

如何进行理财产品风险管控?如何招募投研人才?如何打破投资者固有认知?都是摆在银行和理财子公司面前的难题和挑战。

投研能力亟待提高

“从产品端来看,资管产品如何做好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将是今年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最大的挑战。”北京地区某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产品经理向记者透露。

他进一步解释,由于长期以来购买银行理财的投资者风险偏好都比较低,风险承受能力弱,因此在资管新规之下,如何做好风险控制是首要面临的难题。

对于理财子公司来说,投研实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调查发现,整体上看,银行理财子公司现有的投研水平和成熟的基金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据了解,目前理财子公司的投研团队主要有自主组建和外包两种方式。某股份行资管部负责人表示:“两种模式各有利弊。自主搭建的投研团队,在机构整体投资思路、产品计划、经营目标的执行上更加透彻、准确,但是可能面临投资经验和管理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且团队的组建、磨合、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外包投研团队虽然不存在这些问题,但是沟通欠缺,且成本较高。”

记者了解到,投研人才紧缺是导致银行理财子公司投研水平受限的一大原因。上述资管负责人称:“理财子公司大多成立不久,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量都比较大,投研能力强又懂技术的人才更加欠缺。”

除理财子公司外,部分中小银行受限于资产管理与投研能力不足,理财业务发展也面临很大压力,部分城商行与农商行的资管产品面临投向单一、品种稀少、产品形式单调等问题。甚至部分银行只能另谋出路,不再发行理财产品,主要通过产品代销继续参与理财业务。

投资者教育面临困难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理财产品已不再是银行理财经理首选的营销利器。“现在理财产品不太好卖,尤其是近期波动有点大,就算给客户推荐了,客户也有顾虑。一些净值走势平稳的产品,业绩表现又不太好,所以我们会多推荐一些长期收益稳定的产品。”光大银行北京海淀区一网点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热情,随着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有所趋冷,这导致理财经理在产品营销上的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记者注意到,理财经理在理财产品的营销过程中,一改往日对产品优势的“吹捧”,而是侧重于对产品近期风险的提示。

民生银行丰台区一支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购买银行理财的客户大多数是追求稳定收益的。但是现在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清零,而且最近处于市场震荡期,如果不把存在的风险说清楚,许多客户不理解、不接受,就会选择投诉。”

“近期波动比较大,部分产品还有零收益的时候,和之前比变化挺大的。”北京银行西城区一网点理财经理说。

投资者能否打破对理财产品原有的“刚性兑付”预期,是银行投教面临的一大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资管新规要求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需要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而明晰风险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产品的净值化管理。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才能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回归资管业务的本源。

“其实大部分产品的收益还是稳定的。但是在许多投资者的固有认知中,理财产品就应该是无风险的、到期可得到预期收益的,所以在看到净值波动之后,还是会有抱怨。”上述民生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破局之道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银行和理财公司应该提升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优质产品的供给能力,尤其是专业投研人才的培养和配置要跟上。产品设计方面,要完善产品体系,丰富产品各类产品供给,给不同风险偏好的受众提供不同的产品。

贝塔研究院表示,应加大“固收+”类型产品的布局,尝试增加固收增强类资产配置的种类与比重,最大程度满足理财投资者平衡风险与收益的需求,在相对稳健、安全的优势下,捕捉权益、衍生品市场的弹性收益。

农银理财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刘湘成告诉记者,当前情况下,产品净值波动无可避免,理财公司要做的是基于历史统计规律,尽可能控制好波动,对于利率债和信用债的特点充分思考,比如利用利率债来管理好组合久期,让它们发挥各自的作用。更要培养投资人的风险意识,“刚性兑付”打破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是显性化的,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风险可承载能力,慎重决定自己的投资选择。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