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双减”之下还敢补课 沈阳个别机构“马甲”真不少
央广网 2022-02-28 18:30

寒暑假期是“补课”峰值期,今年是“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补课“峰值”是否变“峰谷”?记者暗访了沈阳市几家培训机构后发现,虽有双减政策“高压线”,仍有一些机构和个人在违规进行学科类培训。

在沈阳市和平区中华路一个培训机构内,记者发现教室里20多个孩子挤得满满当当,并且没有采取任何防疫措施。记者与守候在教室外的家长交流得知,正在进行的是英文培训。“都得提前补,不补上学跟不上。”一位家长表示,她的女儿从二年级就开始补课,已经在这里上了近两年的英语课了。这也就意味着,自“双减”政策实施至今,该机构始终在“补课不辍”。

为进一步了解事件真相,记者来到该机构的前台,以学生家长的身份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一位男性工作人员询问了孩子的年龄、就读的学校和学习基础后,向记者推销起该机构的课程体系。“除了培养听说,对孩子的书写也会有一定的要求,我们会提前让孩子们练习字母或者单词的书写。”他表示,如果不抓紧在入学前打好英语基础,等到三年级开始英语课程时,“现学就来不及了。”

关于培训内容是否与教学大纲相符,这位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说到,“跟学校的课程相比,只会多不会少,就是提前帮孩子提前学一部分。小学之前学完我们的课程,相当于初中三年的知识点和语法都学过一遍了。”“家长让孩子学英语就是这个目的。”

记者表示,孩子不到六岁,现在开始学英语会不会为时过早呢?“和平这些学校都会提前学,就是内卷,孩子学得会越来越早,现在环境就是这样。”工作人员这样回复记者。

当记者提出“双减”政策下,为什么还可以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英语培训时,该工作人员笑着说,“这在于怎么看。英语不像数学,国家政策会有打压。”

除了这样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机构,还有一些原培训机构离职教师或自由职业者,则以“众筹私教”这样更加隐蔽的方式,通过熟人介绍组织补课。

记者根据爆料者提供的线索,来到和平区长白北路万象云玺的一间公寓,从外面根本看不出屋子里有任何补课的迹象。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我家孩子幼儿园中班就在这上课了,一周两节,平均一年下来至少15000元 。这房子就是人家买来专门补课的。”记者试图通过家长取得老师的联系方式,被拒绝了,“老师只收认识的。你通过谁来的,就找那个人才能加老师微信。”

六点三十分,课程结束,七八个孩子陆陆续续从公寓内走出来。一位中年女性看到门外有陌生面孔后,迅速把门关上。之前与记者聊天的家长也警觉起来,不再与记者交谈,迅速带着孩子离开。

寒假以来,沈阳市各区、县(市)持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严厉查处以“家政服务”“众筹私教”“研学”“托管班”等名义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仅春节后半个月,沈阳市教育部门就通报违规学科类培训11起。

根据沈阳市教育局通报,沈阳市韦德教育培训学校(奉天街校区)采取关闭前门的方式制造停业假象,企图躲避检查,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调查人员现场查实有30余名学员正在“一对一”“一对二”教学,其中包括多名初中学生。

百时教育培训中心于洪广场分校也同样采取不开门、“躲猫猫”等方式逃避监管。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检查人员最终进入室内,发现38名学生和30余名教师正在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同时,该机构疫情防控措施和安全措施严重缺失,所有室内人员进出仅通过一个2平方米的侧门,严重违反公共场所消防安全要求,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对于这些违规培训行为,沈阳市相关教育部门已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行政约谈,责令立即停业整顿,并纳入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如再发现该机构有违规培训行为,将依法吊销办学许可。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 “双减”落到实处、做到细处
中国教育报 2023-07-10
告别教培班 “双减”之下暑假的变与不变
中国新闻网 2022-08-11
告别教培班?“双减”之下暑假的变与不变
中国新闻网 2022-08-10
不补课了,能否让孩子做暑假的主人
光明日报 2022-08-02
北青快评 | 退休教师给孙子补课被查,不要再以讹传讹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