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交友”变“交钱”,“脱单”App不能无底线营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3 17:25

“发每条信息都要钱”“花了10多万元,还拿不到联系方式”“要线下见面,先得刷个价值1万元的‘一生一世’”……“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自称“快速脱单”“互助脱单”App通过平台规则“下套”,让交友过程异化为步步“交钱”,不少用户成为被“收割”对象,引发了大量涉嫌“诱导消费”“情感欺诈”的纠纷。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成长的年轻人们,相比于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人更愿意尝试婚恋社交平台等新兴方式脱单,“脱单”App应运而生。郎有情,妾有意,相亲平台如果能以精准的信息匹配帮忙搭鹊桥,在成人之美的同时获取收益,当然可以皆大欢喜。然而,现实中部分相亲平台却唯利是图,大煞风景。

记者发现,多个运营模式类似的“脱单”App在应用商店上下载量巨大,有的下载量突破1亿次。然而,该类App在黑猫投诉等投诉平台上遭到大量网友投诉,有的多达1600多起,涉及“虚假宣传”“诱导大量充值”“情感欺诈”等。该类平台一方面鼓励男性用户充值、刷礼物;另一方面利用平台优势,对女性用户采取收益提现抽成、任意封禁账号清零收益等方式让资金沉淀在平台,实现“两头吃”。

相亲平台乱象,并不是第一次被曝光。几年前,一则有关相亲平台消费陷阱的新闻曾一度引发舆论关注。“短信电话狂轰滥炸”“不签协议想走难,上厕所都有人跟着”“推荐时说学历是本科,见面变专科了”……不少相亲者纷纷投诉,部分开通了线上平台的相亲机构在线下大搞“轰炸式”推销、“绑架式”签约、“凑数式”服务,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时隔几年,相亲平台乱象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实现了“升级换代”,令人感慨不已。

作为扮演“现代月老”角色的相亲平台,更不能缺失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其实,相亲平台根本不需要强人所难,光顾平台的基本上都是有意向的单身青年,只要以详实的信息、贴心的服务做好幕后工作,顾客们自然会作出选择。有了口碑打造出品牌之后,还需要搞出各种近乎诈骗的下三滥营销吗?

谈情说爱首先要讲究一种感觉,一个唯利是图的平台,岂能让人心情舒畅?各种“套路”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会破坏公众对平台的信任,最终“套”住了自己。一旦人们产生了习惯性的怀疑,相亲平台恐怕也就难以为继了。

平台需要洁身自好,监管也必须及时跟上。据悉,当前大量打着“交友”旗号的平台注册主体都是科技信息公司,经营范围绝大部分没有“婚姻介绍服务”项目。有的平台以此逃避民政部门监管,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因此,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婚介行业标准和监管法规,进一步规范网络婚介管理。

此外,由于应用商店已经成为用户获取App的重要入口,应用商店运营方应当进一步承担起App应用上架审核和运营监管责任。鉴于相亲机构的种种乱象涉及面较广,相关部门不妨建立协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对于劫人之财的“脱单”App,用户决不能忍气吞声,应通过行政或司法途径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婚嫁虽然是私事,但却是一桩关乎社会稳定的民生大事,绝不能任由“脱单”App野蛮生长,肆意将情感变成生意。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Qnews|网络相亲遇诈骗 婚介平台被判部分担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7
北青快评|要给APP自动续费按下“停止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2
相亲族屡陷婚介甜蜜陷阱
新民晚报 2024-05-09
张颂文成了身家过亿的征婚海归?平台营销不能无底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07
婚恋交友App里藏着多少“灰色地带”?
新华社 2024-03-18
交友软件变“交钱软件”,危害不容小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1
花钱“脱单”不成 信息却被泄露 男子将婚介公司告上法庭
扬子晚报 2023-11-23
收费标准乱、退费难度大……婚介服务套路多
检察日报 2023-11-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