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美文 | 冬奥会的中国健儿:永不落幕的逐梦传奇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2022-02-22 19:00

2022年,冬奥盛会来到历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北京。

从1980年首次参赛至今,中国的冬奥健儿一路披荆斩棘、逐梦不息,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冬奥赛场上升起。实现并见证这一切的中国健儿中,有1992年夺得两枚银牌的叶乔波,她突破了中国冬奥会零奖牌的历史;有为中国斩获首枚冬奥金牌的杨扬;也有被称为“冰上情侣”的申雪和赵宏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追寻中国冬奥健儿的逐梦传奇。

叶乔波:中国第一枚冬奥会奖牌

叶乔波是一名军人,她在运动生涯中一共获得3次世界短距离速滑锦标赛500米冠军,2次世界短距离速滑全能冠军和年度大满贯。1992年,叶乔波抱着夺取冬奥会金牌的必胜信心参加了法国阿尔贝维尔第十六届冬奥会,尽管她已经28岁,但多年的军人生活让她依旧保持了良好的身体状态,在冬奥会前举行的世界杯分站赛中,她多次战胜主要对手美国运动员邦尼?布莱尔。但是,这次幸运女神并没有眷顾她。阿尔贝维尔冬奥会赛场上,在叶乔波最有把握的500米决赛中,她从外道出发,起步速度很快,以至于进入换道区时几乎与对手平行。根据比赛规则,内道选手在此情况下应给外道选手让道,但对手没有按规则行事,挡在了叶乔波前面,两人的冰刀发生了碰撞,叶乔波险些摔倒,只能通过减速保持身体平衡。这起意外至少让叶乔波损失了0.5秒,最终她以40.51秒完赛,仅以0.18秒的差距和冠军失之交臂。在后续的1000米项目上,她也以微小的差距负于同一个对手——美国选手邦尼?布莱尔,最终获得了2枚银牌。尽管未能如愿站到最高领奖台上,但叶乔波在500米项目上的银牌足以改写历史,她成为第一个在冬奥会上获得奖牌的中国人。

1000米比赛结束后,叶乔波(左)在本届冬奥会上第二次站上领奖台,美国队的邦尼?布莱尔获得冠军(中),第三名是德国队的莫尼克?加尔布雷赫特(右)

接下来的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只间隔两年,叶乔波觉得自己仍有实力冲击金牌,但伤病困扰着她。在距冬奥会开幕只有五个月时,医生从她的膝盖里取出了至少五块拇指大的碎骨。医生和身边的人都劝她放弃,她的回答是:“我来自部队,我是一名战士。”她在手术后第三天就开始恢复训练,医生每隔一天就得从她的膝盖内抽出渗血。1994年,叶乔波带伤出战,最终拿下第十七届冬奥会女子短距离速滑1000米铜牌。

在20世纪90年代,叶乔波成为了激励一代中国人的精神象征,人们将她身上展现出来的勇气和坚韧,称为“乔波精神”。叶乔波结束运动生涯后,进入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位,后来又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创立了连锁品牌“乔波冰雪世界”,为青少年提供冬季运动知识普及和培训服务。她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在全国推进“退役运动员专项基金扶助计划”。北京冬奥会开幕后,她一直在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担任职务。

杨扬:中国第一枚冬奥会金牌

杨扬是第一位站在冬奥会冠军领奖台上的中国运动员

杨扬,1975年出生于中国东北部的黑龙江省,这里素有冰雪之乡的美名。她从小就被家里人称为“冰心”,似乎注定要成为一名滑冰运动员。8岁那年,家乡的一位业余体校老师发现了她在冰雪运动方面的天赋,从此开启了她一生的冰上之旅。

杨扬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迎来了自己的奥运会首秀。作为一名天赋异禀又刻苦勤奋的运动员,她对自己在赛道上的表现有着很高的期望。然而,在1998年冬奥会期间,她获得的唯一一枚奖牌是300米接力银牌。这个结果对杨扬来说很不理想,因为她在训练场上度过了自己几乎所有的时间,目标就是获得金牌。杨扬甚至考虑过就此退出这项运动,但她最终还是重拾信心,继续自己的滑冰之旅。

随后,她在技术和力量方面的进步连自己都感到惊讶。她开始对全新的自己有了新的期待,希望在下一届冬奥会上能有更好的表现。在接下来的奥运周期,杨扬在盐湖城冬奥会的备战途中横扫世锦赛和世界杯赛场,几乎拿下了所有个人项目的金牌。

然而,2001年纽约的“9·11事件”震惊全世界,也给即将到来的盐湖城冬奥会蒙上了一层阴影,杨扬的奥运梦突然变得缥缈不定。如此悲惨的事件让杨扬和她的队友感到震惊,同时也让他们担忧起前往美国参加冬奥会是否安全。正是杨扬勇夺奥运金牌的决心,让她最终走出了恐怖主义的阴影。队伍如期抵达盐湖城,杨扬再次为自己的奥运梦而奋斗。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如期举行,但杨扬在奥运舞台上却迟迟找不到最佳状态,她在自己最擅长的1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中甚至没能登上领奖台,这对她来说又是一次重大打击。但她没有让自己就此沉沦,杨扬迅速调整好状态,迎接接下来的500米短道速滑决赛,她相信,要想摆脱厄运,唯一的办法就是永远不要放弃新的机会。

她终于做到了!随着杨扬冲过终点线,中国冬奥会的历史也谱写了新的篇章。杨扬赢得了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枚冬奥会金牌。喜讯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她在女子1000米决赛中继续创造历史,再次夺得金牌,也成为第一位在同一届奥运会上获得两枚个人金牌的短道速滑运动员。

杨扬的梦想成真了,这个梦想是通过汗水、泪水、恐惧、勇气,还有最重要的毅力实现的。杨扬的整个运动员生涯,共在34个比赛中获得了59枚世界冠军奖牌。

杨扬于2006年退役,她随后分别工作于国际奥委会(IOC)、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和北京冬奥组委,这进一步巩固了她与冰雪运动之间的联系。退役后,她很快加入了国际奥委会妇女与体育工作委员会,并于2010年被提名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受到中东一些国家首次派女运动员参加多哈亚运会的启发,杨扬致力于改善女性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和机会。

在2019年当选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后,杨扬致力于保护运动的纯洁性。她曾多次强调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在预防、教育和保护运动员方面的作用。

杨扬也非常关注退役运动员的福利。2011年,她创立了冠军基金会,为退役运动员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和支持,该基金会还在学校和社区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并在上海赞助了一所滑冰学院。作为现任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为让更多人体验和爱上冰雪运动及其他运动而不懈努力着。

申雪与赵宏博:逐梦不息的双人滑伉俪

申雪和赵宏博这对冰上情侣在第四次冬奥征程中终于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申雪与赵宏博是一对合作了18年的双人滑传奇搭档。

申雪出生于1978年11月13日,赵宏博出生于1973年9月22日。1992年,在姚滨教练的安排下,他们正式结成双人滑搭档。当时,申雪还在练习单人项目,而赵宏博因为前一位搭档退役,正在寻找新的搭档。两人组合后,曾四次参加冬奥会。第一次是在日本长野,他们获得了第五名。之后,他们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获得铜牌。同年,他们首次获得了世锦赛冠军。2003年,尽管申雪在训练时受伤,脚踝和足部伤情较重,但这对组合依然蝉联了世锦赛冠军。两年之后,赵宏博的跟腱受伤,他们几乎缺席了整个2005—2006年赛季,直到2006年都灵冬奥会开幕前几周才恢复训练。在仓促的准备之下,他们又一次获得了铜牌。2007年,他们第三次获得世锦赛冠军,并打破了总得分世界纪录。随后,他们选择离开赛场。2007年5月28日,他们在北京举行了婚礼,从赛场组合升级为冰上伉俪。

冬奥会金牌的吸引力实在过于强大。2009年,他们放弃了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的“冰上之星”巡回赛,在一片质疑声中回归国家队。在他们第四次参加的冬奥会上,这对冰上伉俪终于收获了梦寐以求的金牌。此时,两个人年龄相加差不多70岁,赵宏博也因此成为双人滑史上年龄最大的冠军选手。是时候结束职业生涯了,他们的荣誉柜存放着3枚冬奥会奖牌(1金2铜)、7枚世锦赛奖牌(3金3银1铜)、9枚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奖牌(6金1银2铜)。

2013年9月3日,这对冰上伉俪生下了女儿赵雪儿,人生从此更加圆满。他们不可能真正离开冰场,赵宏博在担任国家队双人滑教练多年后,于2017年接替恩师姚滨出任中国队总教练,申雪也于一年后担任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主席。他们的共同愿望是培养出新一代花样滑冰冬奥冠军。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冬奥“大白”,60余年故事未完
新华网 2022-04-10
电影《我心飞扬》在渝点映,重现中国冬奥首金时刻
上游新闻 2022-02-24
北京冬奥会赛场,拼搏是最动人的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1
冬奥会与雪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19
北京冬奥会开启全球冰雪运动新时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