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河南建业集团“刮骨疗伤”,总部人员半数派往一线
第一财经 2022-02-15 19:03

经历去年的水灾“求救信”风波后,河南老牌房企建业集团再次站上风口浪尖。

近日,关于建业集团“总部将裁员60%”的消息不胫而走,在房企缩表出清、调整架构成为常态的当下,建业真实现状如何,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2月14日,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携一众高管,对外界疑问进行逐一回复。据悉,建业集团本轮架构调整已酝酿半年时间,但不是大规模裁员,而是将集团总部人员进行整合,鼓励超半数人到一线项目、城市公司,到能听到炮声的战场上去。

胡葆森将此形容为:刮骨疗伤、壮士断腕。作为建业系的创始人,67岁的胡葆森毫不避讳集团面临的问题,譬如“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他称,即使没有郑州暴雨及数轮疫情影响,建业集团也已走到“刀刃向内”、向管理要红利的关口。

刀刃向内,意味着要在人员架构上彻底变革,也要对规模导向意识进行调整。

过去几年,建业集团凭借城镇化红利,曾突破千亿销售门槛。但胡葆森坦言,这种发展速度,让他都有点担忧。如今,房地产悄然步入“黑铁时代”,胡葆森也在忧患意识的驱动下,给出了建业未来的发展策略:做少、做小、做好。

总部人员重返一线战场

2022年,房企的生存环境并未出现明显好转,从一线龙头到地方性房企,内部调整的硝烟持续弥漫,河南老牌房企建业集团也不例外。

近日,建业集团组织架构调整的方案流出,该集团将撤销所有大区层级,设立新的城市公司和专业公司,由集团直接管理。即将“集团-业务集团-大区-城市公司-项目”调整为“集团-城市公司/专业公司-项目公司”三级管理模式。

同时,将建业控股、地产集团总部、中原建业集团总部、新生活集团总部及筑友集团总部合并为新的集团总部。合并后集团总部将设九个业务中心,包括协同指挥中心、投资发展中心、产品研建中心、客户服务与营销中心、资金财务中心等。

胡葆森详细解释了这份方案的来由。“这个想法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一时冲动,酝酿了大约半年时间,而且不断地在细化。”

据其透露,自去年疫情后,建业集团就开始进行自我体检,上述五个总部加起来有1000多人,但可能有超三分之一的人,在干同样的工作。同时,建业集团此前实行五级管理架构,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在胡葆森看来,随着房地产盈利空间不断降低,加上行业向管理红利阶段转变,上述架构与人员设置必须顺势而变。郑州特大暴雨、三次疫情叠加的影响,也迫使建业集团必须刀刃向内,先刮骨疗伤、壮士断腕,改革势在必行。

不过,建业集团给出的方案并非简单裁员,而是鼓励总部超过半数的人员去往一线。“总部1000人中,有一半以上是从前线回来的员工,现在由于管理层级压缩,需要超一半的人重返一线,还没来得及去一线的员工,更要去锻炼。”

建业集团副总裁代纪玲表示,改革不是目的,目的是实现组织活力,改革后的建业集团将精总部,强基层。在总部、城市公司还有专业公司,建业展开了公开竞聘,针对城市总在内的近百个管理岗位,遴选有冲劲、有担当的年轻人员。

与此同时,总部人员整合后,四个上市平台仍遵守上市规则、独立运营,但是通过组织变革减少了沟通层级。在财务、人力资源、法务等方面,可通过共享中心的形式降低成本,谁使用谁付费,实现总部人员精简,区域作实做强的目标。

缩减赛道不再追求规模

组织架构变动之余,建业集团在整体发展战略上,同样做出重大调整。用胡葆森的话说,便是“做少、做小、做好”。

所谓做少,即尽量不要开辟新赛道,过去大大小小的赛道,能合并就合并,能关闭就关闭。不是越少越好,但至少在眼下这种行业环境下,不适合再开辟新的赛道。

做小,即不再追求规模增长。“2012年建业销售规模实现百亿,2016年突破两百亿,2019年突破千亿。从100亿到200亿,用了四年时间,从200亿到1000亿,只用了三年时间。”胡葆森称,当时的发展速度太快了,让自己都有点担忧。

随着行业发展整体降速,销售市场的蛋糕逐步缩水,一味追求规模已经不再现实。过去的2021年,建业地产实现物业合同销售总额601.05亿元,同比减少12.0%;中原建业在管项目合约销售为402.75亿元,同比增长17.4%。

胡葆森表示,如果能出让一些资金、甚至出让一些项目股权,规模就会缩小,官方也在号召民企主要以“专精特新”为指导思想,建业现在调整还来得及。与此同时,不再追求规模过快增长后,才有可能做好,做大是很难做好的。

一系列调整背后,透露出建业集团、甚至整个地产行业的忧患与风险。近日,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称,今年是背水一战的一年,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黑铁时代。

“对很多已经躺平的企业来说,估计连黑铁时代也不是了。”胡葆森认为,无论是黄金还是黑铁,都是相对而言的比喻,对万科这种企业来讲,至少还应该在白银时代。

建业的“忧患”所在,除了向管理要红利,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证资金安全、不发生债务风险。去年四季度,建业用自有资金偿还了4亿美元债,但2022年8月份,还将有一笔5亿规模的美元债到期,目前已受到金融机构及资本市场的关注。

建业集团副董事长王俊称,建业一直在紧密监控资本市场的发行窗口,同时多渠道盘活资金,包括不动产资产的盘活、项目合作。在此之下,建业坚守底线思维,已做好了充分准备,用经营性现金流,按时、全额偿还该笔美元债。

同时,2021年11月19日,建业集团与中原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有意向为建业集团提供总额不超过100亿元的综合融资服务。同年12月31日,建业集团和中国电建地产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城市综合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央行和银保监会曾联合发文,鼓励优质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房地产项目兼并收购,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兼并收购的金融服务,促进行业风险出清。近日,浦发银行表示,已完成50亿元房地产项目并购主题债券簿记建档。

王俊认为,上述政策的出台,有利于缓解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政策出台后,华润、建发等些央企和国企频频出手并购项目,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同样配合实施了一系列举措,缓解一些出险民营房企的流动性。

对建业来说,未来同样有可能进行资产处置。“接下来我们只能稳健发展,而且必须稳健发展。”胡葆森说,现在变的是机构,压缩的是层级,将来可能出资产。有些项目可能找新的合作方,商场、酒店有人要买,我们也会出售。

而变革的最终目的,是盘活不动产、缩表出清,加强管理的精细化,提高利润率,同时激发组织活力,重视现金流和严控风险。属于建业的“背水一战”,已然打响。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