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揭秘 | 北京冬奥会伤病运动员送到哪儿?怎么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12 16:09

北京2022年冬奥会正在进行,来自全世界的冰雪健儿在赛场上全力拼搏。在精彩激烈的角逐环节,一旦出现失控、撞击、摔倒,参赛选手就可能出现骨折、扭伤、外伤、脱臼等损伤。在经过比赛现场医疗保障团队的快速处理后,有些受伤运动员还需要送往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救治。他们被送到哪里?是怎么救的?

作为冬奥会定点收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设置了冬奥专区,确保救治工作顺利安全、高效实施。

据了解,此次冬奥会保障任务周期长,突发状况复杂多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结合学科优势,合理匹配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以满足医疗保障全学科、多病种的诊治需求,专门组建“医疗保障队”,由36个科室临床、影像和检验的180名专家组成,在冬奥会相关赛事期间进行24小时排班,全天候坚守岗位。大家以最饱满的状态,最充分的准备,为赛事提供高质量、国际化、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1、为啥医院要设“冬奥专区”?

“冬奥专区”官方名称是北京冬奥(残奥)会诊疗专区。

冰雪运动的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概率较高,一旦受伤,如何救治?如何与闭环外患者区分开?为精准分类收治,避免不同风险伤病员流线交叉,北京市卫健委决定安排18家定点医院保障北京冬奥会的医疗救治,要求收治定点医院均设置“冬奥专区”等独立区域,建立诊疗闭环,用于收治冬奥闭环内的患者。

2、哪个场馆运动员会被送到北大人民医院?

作为冬奥会医疗保障收治定点医院,北大人民医院负责首都体育馆冬奥会相关赛事人群的医疗保障工作,医院在距离首体最近的西直门院区设置“冬奥专区”。

首都体育馆在北京冬奥会承担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个项目比赛。2021年这里进行了两次测试活动,分别是4月国内测试活动和10月国际测试赛。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训练从1月27日起开始,2月4日到2月20日为正式比赛,将产生14枚金牌。

按照冬奥疫情防控政策要求,人民医院将收治五类涉冬奥人员中非传染病的闭环内和闭环外伤病员,包括首体场馆内所有闭环内人员和海淀区26家签约酒店闭环人员的健康维护,预计1.2万至1.5万人。

3、北大人民医院“冬奥专区”在哪里?

设立“冬奥专区”,不是仅仅提供一个地方那么简单。这个独立区域,不仅要方便包括高风险地区的国外运动员在内的闭环内相关人员就诊救治需求,还要保证在人民医院正常看病的普通患者和家属们的安全,当然也包括医院内各类服务人员的安全。

为此,医院特别成立基建改造小组,在发热门诊、方舱CT、发热方舱病房基础上,对区域功能进行重新设置划分,将制剂楼一层进行了冬奥闭环专区改造,与现有的急诊急救大楼的冬奥外围人员专区共同组成了人民医院的冬奥综合救治专区,并预留了突发事件应急储备空间。

虽说是“专区”,但受空间、救治范畴等因素所限,医院根据伤病员人数和病情轻重分层处置,制定闭环与外围人群常规诊疗和突发事件工作方案,规划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的诊疗流程和转运路线……细枝末节,反复推敲,多次演练。在全院各临床处室的通力合作下,针对收治人员类别,制定了“四专”医疗感控流程,即“专人、专区、专线、专防”,保障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科学诊治,快速康复。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要把对外的冬奥保障工作和对内的市民医疗救护工作同时做好,必须做到保障为先,感控为重。

4、“冬奥专区”里规矩多?

必须规矩多,因为即使是有医疗经验背景的,不遵规矩,也难以保证不被感染。所以,在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确保专区内服务人员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医院医务、感控、保卫、总务等部门,根据感染防控要求,梳理接诊收治、强化穿脱防护操作、规范检查项目、协调多学科会诊、细化终末消毒等流程,确保不出现院内交叉感染,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

“冬奥专区”按照三区两通道设置,即清洁区、缓冲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

通常,医生、护士从医务人员通道进入的第一个区域就是清洁区,在这个区域穿上洁净的从头至脚穿戴帽子、N95口罩、连身防护服、防溅面屏、一次性橡胶手套,再依次进入缓冲区2、缓冲区1,最后到达污染区。

伤/患者,由另一侧的患者通道进入,这个区域就是污染区,这里面有医生工作站、治疗室、基本抢救仪器和检查设备和3间诊室,病人都是单人单间收治,提供饮食及生活用品,给予人性化的照护。

医护人员在给伤/患者做治疗护理,全程需穿着防护服在污染区内完成。

除了医护人员,保洁人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负责闭环内的清洁消毒工作。即使“冬奥专区”内没有病人,都需要同医护人员一样“全身武装”,每日定点进去对全部区域进行卫生打扫、环境消毒,让“专区”时刻处于清洁的备用状态。一旦有病人,待病人离开,就立即赶到,从清洁区到污染区,把整个区域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医院对外合作办公室负责翻译患者知情同意书、化验单、放射报告单、病历模板、诊断证明等大量医疗文书,为国外运动员及相关人员提供更为全面的诊疗服务。

5、“专区”有了,谁来负责救?

考虑到冬奥会保障周期长,突发状况复杂多变,医院结合学科优势,合理匹配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以满足医疗保障全学科、多病种的诊治需求。为此,医院专门组建“医疗保障队”,由36个科室临床、影像和检验的180名专家组成,在冬奥会相关赛事期间进行24小时排班,全天候坚守岗位。大家以最饱满的状态,最充分的准备,为赛事提供高质量、国际化、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1月4日至2月12日,人民医院“冬奥专区”收治伤病患者达52人,涉及21个学科,80%的接诊病例发生在正式比赛和赛前一周,最多时一天接诊5位闭环患者。随着赛事激烈进行,任务将会更为艰巨。

6、运动员救治的“专属通道”如何实施的?

在比赛现场或赛道,均有近在咫尺的场馆医疗保障团队跟随,一旦发生危险,随时赶到,在场边快速救治;情况较重或依赖检查设备诊断需要转院时,现场“协调人”就会立即启动救治流程,收治定点医院“协调人”接到通知,即刻联系院内专家团队,做好收治准备。

最先掌握消息的医院“协调人”就会第一时间在 “人民医院冬奥首诊群”@所有人,包括医务处、感控专家、医生、护士、保安、财务、检验等人员闻声而动,启动一场场争分夺秒的医疗救治。

从场馆转运到医院,仅有5分钟的时间,此时,医务处现场用对讲机协调调度,感控专家现场指导相关学科的医生护士穿戴防护进入“专区”,财务人员完成就诊卡办理,保安大哥拉好警戒线,同时检验科、药房、检查科室人员也蓄势待发,大家各司其职、井然有序。救治过程紧张有序、专业娴熟。

7、这支“保障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为积攒更多的实战经验,医院多次组织冬奥相关培训和演练,包括医疗和感控培训、急诊院前急救及转运演练、冬奥闭环伤病患者多学科救治演练等,确保全员通过培训考核。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既能完成冬奥保障光荣任务,又能保护好自身和医院的安全。

除了医疗和感控培训,医院对外合作办公室、保卫处等相关科室还组织了安保和文化培训,内容包括冬奥会保障的重大意义、保障工作中的信息安全、冬奥赛事常用语言交流、各国文化风俗习惯和外交礼仪等。

经过前期紧锣密鼓的培训和演练,在正式比赛之前举行的冬奥会测试赛中,顺利完成4例次接诊任务,用实战验证了流程、历练了队伍。即使在西直门院区发热门诊承担着西城区近3成的发热病人,急诊科提供西城区几乎所有动物咬伤病例的救治,急诊急救大楼每天不间断收治来自四方的急危重症患者等艰巨任务的情况下仍能高质量完成冬奥测试赛保障任务。可想而知,这成功的背后,是“人民人”凝心聚力、备战充分、勇毅前行的成果。

8、从“冬奥专区”出去的服务人员哪去了?

待伤/患者处理完毕或出院离开后,医护人员会用“专区”手机与在外协调的“冬奥保障组”联系,请保洁人员进来清洁消毒。

闭环内医护人员的医疗保障任务暂告一段落,他们并不能回家,需要在医院安置的闭环管理区域进行单间隔离,不能外出房间一步,同样包括保洁师傅。待有任务,再回到“专区”内执行任务。完成所有医疗任务后,仍需要根据接触病人情况进行7天或14天的集中隔离。

人民医院专设一批人员,负责闭环管理中的医疗保障队员每日的核酸检测、饭菜,生活用品的补充和家人关怀等,让队员们吃饱穿暖,没有后顾之忧。

通讯员/钟艳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周学帅
编辑/张颖川

相关阅读
中国冰雪移动医疗平台冬奥会后再出发 为国家集训队运动员开展专项巡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8
北京市卫生健康系统十大举措保障冬奥赛事如期安全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13
北京延庆冬奥医疗保障中心接诊首位冬残奥会运动员
北京延庆官方发布 2022-03-03
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奥要求 北京高质量做好医疗服务保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1
受伤生病的运动员,送去哪了?——走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冬奥专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13
​揭秘北大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07
北大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为冬奥赛事做了哪些工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07
冬奥会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设置88个医疗站 医疗保障“一场一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