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大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为冬奥赛事做了哪些工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07 10:3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冬奥会定点收治医院,负责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冬奥会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相关赛事人群的医疗保障工作;同时作为场馆保障医院,负责位于延庆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雪橇、雪车及钢架雪车3个体育项目的医疗保障工作,同时还承担兴奋剂检验、外交医疗防疫保障、高山滑雪救援等相关医疗保障任务。

1、院长王俊提到,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医院要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做好冬奥服务。请问在为冬奥准备两年多的时间里,人民医院在前期做了什么准备工作?

为了冬奥,北大人民医院准备了两年多的时间。接到保障任务后,医院立即就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包括医疗、感控、后勤等冬奥保障群,深入场馆和医院现场,每周固定召开例会,现场办公,梳理各种筹备规划、组建人员、制定梳理流程、物流配备……从制度建设、预案制定、流程优化、培训考核、后勤保障等的多领域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并不断完善和优化保障细节……还专门制作了医护人员口袋书,方便随时翻阅。

疫情防控是保障的重中之重。因此次参与保障的人员涉及科室较多,为让每一位医护人员在完成保障任务的同时,保护好自身、保护好家人的安全,要求培训要到位,每个人都不能出现问题,医院多次组织培训和演练,通过考核,让大家熟悉流程,做好防护。近期,医院对36个科室参与保障的118名医疗人员以及疫情工作小组值班人员、总值班人员和发热门诊、急诊科医务人员进行冬奥会就诊人员的分类、高风险闭环人员的救治流程、保障工作中的感染防控以及穿脱防护用品等培训,监督和检验后勤保洁员、放射技术员和安全保卫员的医疗感控培训成果,将每一环节的医疗感控要点落到实处,以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院内零感染。

空间上,医院专设冬奥专区,在发热门诊、方舱CT、发热方舱病房的基础上,改造了制剂楼一楼,设置成为冬奥专区,分别制定了闭环与外围人群常规诊疗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置方案,规划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的诊疗流程和路线图。在首都体育馆测试赛中,与场馆医疗保障团队、急救转运团队密切合作,做到无缝衔接,圆满完成测试赛医疗保障任务。

“能成为冬奥会提供保障的医疗机构,是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信任,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王俊院长指出,而接受这个任务,考验其实挺大的,因为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我们面临着正常的医疗工作不能停,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做好冬奥服务。为此医院从上到下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全力以赴,全院拧成一股绳。

2、结合花样滑冰、短道速滑以及雪橇、雪车及钢架雪车等运动特点,这些运动最容易受伤的是哪些部位?北大人民医院将发挥哪些学科特色优势?

1月23日,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12天12小时之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保障团队54名成员从医院出发,奔赴延庆。

位于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建在京北第一高峰的小海陀山区域,海拔最高点2198米,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采用世界顶尖的赛道设计,由16个角度不同、倾斜度各异的U形弯道贯通成型,全长约1.9公里,垂直落差超过120米。雪车雪橇比赛被誉为“雪上F1”,是冬奥会中速度最快的项目,时速可达到130多公里。赛道非常狭窄,场地都是斜坡,从医疗经验和体力方面,都对队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其速度“飞快”,运动员一旦冲出赛道或撞击围栏,重者有生命危险,轻者出现骨科的损伤,例如,肩部和四肢的损伤、脊柱的外伤、头外伤,在头外伤中脑震荡的发生率也是非常高的。

作为一所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严重创伤、多发伤的急救和重症感染、传染病救治,以及多学科联动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此,医疗保障团队结合各学科优势,合理匹配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各学科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以满足整个场馆内各种类型和科别的疾病和损伤的处理。

同时,要让救治安全、合理、高效,医院相关负责人多次到场馆实地考察,精心规划建立起满足“三区两通道”标准的医疗站点,制定并完善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地预认证医疗保障方案、梳理了医疗护理常规,制定了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

为确保高质量的服务,医院在前期做了充足的准备,就雪橇、雪车、钢架雪车运动员受伤特点、容易发生事故的点位等,为队员们精心安排了骨折固定、外伤止血包扎、冰上转运、内科常见病、心肺复苏急救、兴奋剂和英语等一系列培训,并结合国际大赛时救援经验等细节进行反复培训总结;精心梳理了赛道救援流程,制定了场地医疗保障方案,完善了赛道救援地图,反复进行演练;并根据竞赛及延庆天气特点逐渐丰富演练内容,增加冰雪气候下赛道救援及转运、夜间救援演练、双人雪车翻车事故救援,场馆新冠核酸阳性病例的报告及转运流程等实战演练,让每位保障队员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冬奥保障当中,实战能力及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医疗保障团队先后出色完成了2020年10月雪车雪橇中心预认证活动保障工作、2021年春节期间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2021年10月-11月雪车和钢架雪车国际训练周、计时赛,雪橇国际训练周和世界杯,这三次重要的保障工作,得到了国际雪车、雪橇联合会首席医疗官克里斯蒂安施耐德医生及国际医疗官尤金先生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此次,出征的54名医疗队员来自27个临床、医技等学科的核心骨干,结合比赛项目的特点,医院选择侧重于运动员受伤的创伤救治、骨外伤领域,还兼顾工作人员和观众的需求,安排了包括创伤、骨科、外科、急诊、内科等领域的专家,覆盖了可能在场馆里发生的各种医疗事件。经过前期的磨合和磨练,大家以最饱满的状态,最充分的准备,有信心为赛事提供高质量、国际化、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3、医疗保障团队先后完成了2020年10月雪车雪橇中心预认证活动保障工作、2021年春节期间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2021年10月-11月雪车和钢架雪车国际训练周、计时赛,雪橇国际训练周和世界杯这三次重要的保障工作。请问,北大人民医院在这些国际赛事中积累了哪些宝贵医疗保障经验?您认为做运动员医疗保障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雪游龙“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不难分析出,这个项目在我国刚刚起步,队员们开始对其并不了解。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医疗官,也是北大人民医院保障团队的队长,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的朱凤雪,道出了三个“难”——难在首次、难在赛道、难在救治。

难在首次。雪车雪橇运动,在我国刚刚开始,对队员们来说更是新事物。初到新建的国

家雪车雪橇中心时,中国首条雪车雪橇赛道还未成形(全世界才仅有17条)。2020年11月,正值疫情,将近20名外国专家和运动员来场馆认证,成为医疗保障团队接到的第一次保障任务。紧接着今年2月,春节期间,又进行了一次国内的测试赛,团队承担了将近两个月的保障任务,除了寒冷的天气,还要克服场地不适应、场馆保障设施不全等等困难,喝口热水都难以保证,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难在赛道。整个赛道全长1975米,垂直落差是120多米,相当于40层楼高,因其外

形尤如一条银龙盘绕在山脊之上,大家形象的称之为“雪游龙”。从上往下共设置了16个弯道,首先是出发区医疗站,这里是运动员做准备和出发的地方,要求运动员是要有爆发力,所以运动员会出现一些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意外;再往下是FOP10医疗站,如果在螺旋弯的高点之前发生事故,这个运动员可能会停留在第10号弯的附近;再往下就是在15号弯的位置,是整个赛场的最低点,也就是速度最快的点,运动员时速可达每小时130到140公里,这也是整个比赛医疗保障的重中之重;再往下就是结束区医疗站,运动员在此是爬坡的过程,速度在减慢的过程中会因失去平衡,而出现翻车翻撬的事故。

难在救治。整个赛道非常狭窄,在如此狭窄的赛道,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速度,可想而知,如果要出现意外的话,运动员所面临的危险是非常大的。同时,救治医疗队员要迅速赶到出事运动员的地点,但长的弯道,让寻找运动员就变得不易;加之疫情要求,需要穿着二级防护朝着运动员跑;到了现场,有落差的场地都是斜坡,队员们套上冰爪,站在坡地的冰面上,用担架把百十公斤重的运动员抬出赛道,对队员的体力也是非常大的考验。

从医疗保障队初到场馆,赛道还未成形,到大家对这个全新项目的熟悉,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大家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比赛,逐渐了解它的比赛规则、运行模式、损伤特点,需要何种医疗救助等等。随着先熟悉、再了解,大家居然慢慢“爱”上了它,“只有热爱它,才能更好的去服务它。”

从适应赛道,到完善场馆设置;从少量人员的比赛,到第三次近500位外国人参与;经过一次次的实践“磨练”,让大家熟悉地形,能以最快速度和最便利的方式到达指定地点,让大家“习惯”防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熟知比赛规则和救助配合上,处理了大量的医疗事件。

在2个月前举办的训练周和世界杯的保障任务中,通过现场真实处理急救运动员、转运运动员、接触新冠阳性运动员,让大家积累了非常多的实践经验,这也为即将召开的冬奥会保障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副医疗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党育认为,作为运动员医疗保障工作,只要做到了警觉、快速、准确和合理,就能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服务。就是时刻保持警觉性,对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一旦出现情况,要快速的做出反应,按照预案要求,及时通知相应人员去处理;“准确”有两层意思,一个要准确到达需要救治的地点,二是准确对运动员伤情和进一步处置方法进行判断;再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及时启动救治流程以及其他部门的沟通流程,都要尽量做到合理。

4、请问您本人是如何加入到冬奥会医疗保障队的?现在医疗队已经出征,冬奥会开幕前期和比赛期间,您主要工作是什么?有没有队员间或者进驻冬奥村之后比较有意思的故事与我们分享?

场馆医疗官朱凤雪,是有着多年重症医学和创伤救治经验的外科医生,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一直是她工作的重中之重。

19年前,她从郊区赶回医院迎战非典;17年后,她从北京奔赴武汉抗击新冠,紧接着马不停蹄,她又奔赴到冬奥场馆的现场…… “我有经验,让我来!” 已然成了她的口头禅。

作为主力队员,纤瘦的朱凤雪这次再次冲锋在前,她说自己365天面对的都是重症病人,对外伤救治有经验。作为这次队伍的领头羊,全盘负责,她深感责任在肩。对这次任务,她坦言:很有难度,且劳动强度一点都不轻松。

场馆副医疗官党育,1990年,初中生的他参与亚运会开幕式背景台组字;2008年,报名参加奥运会男排训练馆医疗保障任务;2020年顺利入选冬奥医疗保障团队……能有幸参加多届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喜爱运动的党育坦言是“幸运”,其实更多的还是源于他骨科专家的身份。

由于服务时间从早6点到晚12点,医疗保障团队分成了早班、晚班两个大组,党育负责其中一组的指挥、管理和协调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同时,作为创伤骨科医生,他还承担医疗培训工作方案的制定,特别是外科系统救治的培训,包括运动损伤处理、急救包扎、骨科情况处理、重大创伤急救等。

刚组队时,大家虽说都是同事,但并不太熟识。经过多次的封闭式训练,历经一次次的保障任务,“同甘共苦”的日子让队员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大家形容这个集体更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每一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英语好的队员,做英语小视频帮助大家学习英语;护士长张罗大家给生日的队友庆生;专门成立防疫小组、物资小组、制度小组、医疗小组,每个小组都各司其职,其中防疫小组是由8名去过武汉抗疫的人员组成,他们经验更丰富,在穿脱隔离衣、注意事项等方面指导提升防疫能力,目的就是做好防疫,让大家安安全全的回到医院。

随着保障次数的增多,大家对一些运动员也熟悉了,比如中国女子钢架雪车运动员朱杨琪,在预认证赛时受过伤,四名队员对她进行了救治,大家一起照了合影。在3个月后的全国邀请赛上,她获得该项比赛的冠军,特别为她高兴,四人在完全一样的位置与她再次合影,此时大家穿着不同的服装,但心中满是自豪。

来自拉脱维亚共和国的希克斯兄弟,在预认证赛时,作为欧洲唯一的一对双人雪橇选手参加比赛。这对亲兄弟让队员们印象深刻,当时,弟弟右肘划到旁边的赛道上,造成皮肤的破裂伤,被带到运动员医疗站,穿着二级防护的党育和周志宏,为他进行了清创和包扎处理,快速反应和娴熟的处理,让国际医疗官树立了大拇指,并将这个事情写进医疗评估报告里。

在第二次比赛时,希克斯兄弟又来了,还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他们对这个赛道的熟悉程度会优于其他运动员。

5、最后,对热爱花样滑冰、短道速滑以及雪橇、雪车及钢架雪车这些运动的普通大众,在保护自身安全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兼有速度与激情的冰雪运动更是得到广大民众的“热捧”,但不得不提醒大家,这毕竟是一项高危体育运动,意外伤害的报道并不少见,轻则脱臼、软组织拉伤、骨折,重则出现生命危险。

不管怎样,配备正规滑雪装备、佩戴安全头盔和护眼镜、戴手套护膝防受伤、学会正确摔跤、正确判断周围情况等等,安全必须是第一位的,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雪车雪橇和钢架雪车,是一个非常小众、危险度极高的运动,更可以说是一个极限运动,对于普通大众来讲,不适合参与。

冰雪运动常见问题解答

(解答者: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副医疗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党育)

1、冰雪运动中如果出现冻伤,怎么办?

冬季运动的寒冷环境容易发生冻伤,一般都是比较浅的冻伤。当皮肤受冻以后,一旦出现水泡和颜色发灰,一定要去医院处理。如果它仅仅发红,伴有局部灼痛,这说明您暂时还是Ⅰ度的冻伤。建议大家用38~42℃的温水复温,不要用传统的方法,比如搓、拍打这些有可能造成继发损伤的做法。再者,运动之前要注意保暖,如果长时间在一个严寒的地方工作,在之前用冷水洗脸,进行一些锻炼,让皮肤和身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

2、冰雪运动当中眼睛可能造成雪盲?

雪盲是是因为滑雪过程中,环境中的雪反射太阳的紫外线,造成对角膜和眼睛一些浅表器官的伤害,会出现眼睛发干流泪或者有些灼痛。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说明雪盲已经出现,你的角膜的浅层已经受到了伤害。一般情况下,请尽快离开这个环境,用避光的方式闭眼遮盖眼睛,保持湿润,三五天之后多数都会好转。但是,专家在此特别强调,重在预防,滑雪时带护目镜,一旦发生雪盲,还继续运动的话,有可能有致盲的风险。

3、滑雪,别忘了带头盔,重要的事说三遍

冬季的冰雪运动普遍速度比较快,所以造成运动损伤发病率高一些,程度也会重一些。前几天,年仅37岁法国男演员因滑雪意外去世,近些年,在滑雪事故中意外身亡的案例并不少。我们知道,冰雪运动更容易发生头部的外伤,所以提醒大家在做滑雪或者其他冰雪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戴头盔,保护好自己的头部。

每一个冰雪项目都有自己不同的受伤特点,比如单板滑雪,由于两只脚都被固定在同一块板子上,所以摔倒的时候更容易用手去扶地而损伤上肢和肩关节;双板滑雪摔倒的时候,板子会发生旋转,而脚又不能脱离开板子,此时更容易受伤的是下肢,尤其是膝关节的损伤……遇到这样的情况,建议大家在现场及时制动休息,进行一些冰敷,有条件的话局部可以适当的加压包扎,尽快的抬高患肢,尽快去医院诊治。专家总会说“最好的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应该是不受伤。”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在运动之前充分的做好热身活动,并且疲劳以后不要再继续坚持,这是预防运动损伤最好的方法。

4、溜冰:小心皮肤受伤

溜冰时速度比较快,容易发生碰撞和摩擦,造成皮肤开放性损伤的几率也会比较高。通常被冰刀、坚硬的冰晶划伤皮肤,一定要尽快去医院进行伤口的清创,必要时要进行破伤风注射。再加上冬天人体代谢率减低,末梢血液循环变差,油脂分泌变少,很多人容易皮肤干燥出现皮肤裂口的情况,因此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冬季的时候一定要额外对皮肤的保护,可以抹一些硅霜、富含维生素E等油脂类润肤油,注意保暖,多吃水果蔬菜,促进新陈代谢。

采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宣传中心  钟艳宇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备战米兰冬奥会 中国冰雪移动医疗保障平台开展巡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31
冬奥医疗保障为何那么难
健康中国 2022-02-20
医疗保障得力,同样值得喝彩
光明日报 2022-02-20
受伤生病的运动员,送去哪了?——走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冬奥专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13
备战三年 一支冬奥医疗保障队这样炼成
中国青年报 2022-02-08
​揭秘北大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07
女儿手绘爱的标识,冬奥副医疗官有了“专属”装备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2-07
医疗站为何设在弯道旁?“雪游龙”一线揭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2-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