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部分投资者看重稳定收益 新发特色基金亮点多
中国证券报 2022-01-26 13:57

进入2022年,持有至约定期限后即可随时赎回的持有期基金,以及基金中基金(FOF)、“固收+”等新发产品受到了市场欢迎,成为近期基金发行的一大亮点。公募基金人士分析,我国居民财富的资产配置方向往权益类资产配置的趋势不会改变。随着基民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部分基民更青睐能够获得稳定收益的产品。

特色产品受青睐

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2022年以来共有85只基金成立,总募集资金规模为767.44亿元,较2021年同期发行规模大幅下降。但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数据后发现,虽然总规模有所下降,但近期的新发基金存在不少亮点。

首先是持有期基金备受欢迎,涌入资金较多。兴证全球合衡三年持有在2天(1月10日至1月11日)的募集期内,便获得了59.84亿元的规模认购,有效认购户数超5万户;同样是三年持有期的信达澳银智远三年持有混合,也在募集期内获得了约48亿元认购;此外,广发基金发售的一年期产品广发瑞誉一年持有期混合,首募规模也超过了40亿元,有效认购户数达51039户。

此外,FOF、“固收+”等特色产品备受青睐。平安基金公告显示,平安盈禧混合FOF于1月5日至1月14日募集期间的净认购金额为39.84亿元,获25850户有效认购。安信基金旗下的“固收+”产品安信丰穗混合基金于1月21日成立,首募规模26.42亿元,获13524户有效认购。

与此同时,新锐绩优基金经理发行的产品,吸金效应也较明显。比如,由韩创挂帅的大成聚优成长混合基金于1月19日成立,首募规模32.86亿元,获57670户有效认购。2021年,韩创管理的大成国企改革、大成新锐产业、大成睿景收益率分别达94.76%、88.25%、84.19%,表现突出。

基民行为逐步成熟理性

华南公募市场人士李豪(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22年以来新发基金遇冷,主要是针对发行规模而言。历经2020年和2021年的风格切换后,基民对曾经扎堆出现的“百亿爆款”产品的态度,也逐渐趋于理性。与大幅起落的波动收益相比,部分基民更偏向获得稳定收益,这是持有期基金和FOF等产品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以FOF为例,平安盈禧混合FOF基金经理、平安基金养老投资总监高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FOF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是非常好的投资工具,可以有效解决以下投资痛点:一是“找错方向”风险。基金产品按底层资产可分为很多类别,不同类别之间会有一定轮动,通过FOF可以在资产层面进行配置,分散投向单一资产的风险。二是“踏错时机”风险。管理FOF的专业机构会严格遵守投资纪律,把握投资时机,有助于克服人性缺点。三是“选不准”风险。FOF在管理中通过定量评估,结合尽职调查和基金经理的管理经验进行判断,有助于提升筛选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持续转型升级,居民通过公募基金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将是必然趋势。”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权益投研一体化总监曾鹏指出,随着市场教育持续推进,基民行为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相信随着市场未来逐步回暖,基金会重新回到“好做也好发”的轨道上来。

曾鹏表示,从历史上看,每一轮市场的调整,对于优秀的资产管理机构都是千载难逢的布局良机。“近期我们看到,虽然净值曲线出现了波动,但很多优秀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规模没有出现明显缩水。”

高莺预测,由于外界对经济“稳增长”的预期较一致,2022年市场流动性有望延续宽松态势,股票型基金投资需要有针对性地寻找阶段性、结构性投资机会。债券型基金方面,预计2022年债券市场表现会较平稳,传统的纯债型基金会获得一定的票息收益。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2023年FOF基金大比拼 偏债类FOF仍是投资者心头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0
费率改革雷厉风行 公募与投资者利益更加协调一致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3-08-26
个人养老基金全部正收益
深圳商报 2023-02-07
基金发行显见小阳春:开年14天中24只基金提前结募 两类最受追捧
财联社 2023-01-25
提前结募频现 新年新基发行亮点多
中国证券报 2023-01-19
岁末年初基金扎堆发售 明星基金经理挂帅
中国证券报 2022-12-27
新发基金投资攻略
中国证券报 2022-10-31
一日发行17只!“银十”基金发行亮点多
中国证券报 2022-10-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