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博览会、学术展接踵而来,塑造当代艺术的“广州名片”
广州日报 2022-01-18 22:47

2021年艺术拍卖市场的复苏之强劲出乎意料,尤其是现当代艺术板块,在稳步发展中更进一步提升,无论是上拍体量还是总成交额,都有亮眼表现。这也是现当代艺术板块连续第七年实现增长,再创历史新高。

广州当代艺术市场的新现象也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全国首个公共艺术博览会去年12月启幕到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迎来第二届的“绽放”,再到广东美术馆“上新”学术品牌展……

如何以博览会为推动力,提振广州的当代艺术生态?随着科技与艺术观念的发展,当代艺术被赋予了哪些多重含义?当代艺术如何实现跨区域联动,增添活力?这些新现象背后或许能给出答案。

“广州当代”再出发,要让当代艺术成为城市文化名片

近日,第二届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广州当代艺博会)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圆满落幕,这是全国范围内都少有的以“城市+当代艺术”冠名的博览会,33家来自全球的一线画廊齐聚广州,带来了高品质的现当代绘画、雕塑、影像、装置及多媒体艺术作品。

在去年首届“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的经验基础上,主办方有了新的想法,也做出了新的变化:对硬件设施进行了提升,换了空间更大更宽阔的展场,展览单元主题别具心思地加入了岭南元素,大部分参展作品考虑到了广州的本土特性,挑选了与之气质相符的作品。

“看得懂和有趣的作品比较适合带来广州。尤其是参加博览会之前,画廊最好对居家客厅做一个场景假设,先把每幅画往墙上挂一挂,好看的就带过来,要是觉得别扭就别带,这是最好的一种筛选方式。如果要带的作品有一些张牙舞爪的、黑乎乎的,千万不要带,这在广州很难有市场。”广州当代艺博会艺术总监艾海表示。

展览现场,参展的多家画廊表示,对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市场有信心。

有着50多年历史的里森画廊是首次参加广州当代艺博会,作为一家资深画廊,其合作的艺术家资历都非常成熟。此次首度参展,里森画廊首次带来了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的油画作品,其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类作品在这次艺博会上有成交。

成都的千高原艺术空间此次为首次参展,同时也借助博览会的契机了解广州艺术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市场的藏家群体对当代艺术收藏兴趣挺高,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收藏群体。此次参加广州当代艺博会是一个开始,不仅在现场与广州的藏家互动、同行交流,未来画廊也会进一步开拓和关注广州的艺术市场,2022年就有在广州举办画廊合作艺术家个展的计划。

在画廊单元以外,“公共艺术”单元和“公共影像”单元呈现了20余件国内外艺术家的优秀作品。

“南方艺术生态研究”“货郎图”“自己去看”和“着陆”构成了公共艺术的四大主题展览单元。

“南方艺术生态研究”梳理、呈现了广东当代艺术一线活跃者的代表作;“着陆”融合了各地艺术样貌,生猛地“砸”在了这片南方土地;“货郎图”主题展立足广州千年商都文化历史;“自己去看”不仅有车建全、史金淞、陈秋林优秀的影像作品,更有隋建国、谭平、谭勋、李勇政的艺术纪录片,足以让观众体验到一个像电影院式的公共影像单元。

“广州观众其实是主观性很强的一类群体,相对‘佛系’,又很务实。所以‘自己去看’真的很适合广州群体,将所有的营销策略全都溶解,把主动权交给观众,让他们自发做出选择。”艾海说道。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货郎图》是南宋画家李嵩的作品,并且创作过多件,全图描绘了一个卖货郎挑着琳琅满目的货品,引众多人围观的场景。之所以选择“货郎图”这么一场展览,也是将广州的商贸文化以一种实验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将生活中的可见之物进行设计和再创作,形成一件“可售”的作品。

“有着千年商都文化的广州,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启了东方的门户,实现了与西方交易往来的历史性的开始。当下的广州依然具备这样的开拓精神,艺术品市场也会在南方市场百花齐放,《货郎图》的形成也是将实验艺术引入大众生活视野的一次尝试,更是用这种温和的艺术‘货品’将南方的生活重新打开。”艾海表示。

“从‘南方艺术生态研究’‘货郎图’,再到‘自己去看’‘着陆’,四个主题之间关系紧密,意在加深本地观众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让他们慢慢主动地去接收这方面的资讯。”艾海说道。

那么,当代艺术博览会对于广州的艺术生态有何影响?在艾海看来,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绝对不是一个空间和个人的事情,而应该是广州艺术生态构建当中的重要一环,是一个城市事件。南方的当代艺术在专业学术上大家都很重视和认可,但市场方面却显得有点失衡,这也造成了广州很多人才流失。我们希望通过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吸引优秀的画廊机构加入南方,如果这些机构能够在广州落地,这会对广州本土艺术家、广州或整个南方艺术生态都有促进作用。

“希望用五年的时间为广州打磨一个有水准、高质量的当代艺术博览会,让当代艺术在广州生根发芽,成为广州的一张文化名片。”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创始人刘奕表示。

广东美术馆“上新” 见证当代艺术新潮流

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跨年大展——“GDMoA年度艺术家学术提名展(2021)”,则致力于建构广东当代艺术与全国其他区域的互动与对话。这是广东美术馆首次举办年度艺术家学术提名展,一共选出了23位不同领域的当代艺术家。

提名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的学术委员来自美术界的众多“大咖”,其中包括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吕澎、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皮道坚、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等。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展览展出多位活跃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包括曹斐、顾小平、郭工、姜吉安、李邦耀、李昌龙、李勇政、裴咏梅、丘挺、王音、徐钢、徐文涛、杨茂源、尹秀珍、曾健勇、詹蕤等人的作品。参展作品中形式丰富,种类横跨架上绘画、雕塑等传统形式到装置、影像、概念等“后现代”形式。

他们具备成熟的技法,且掌握多元媒材,有的将创作触角伸向社会现场,有的将创作触角伸向内心世界,还有的将创作触角伸向未来时空……

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皮道坚所说,“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是由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一线的批评家、策展人和艺术管理工作者来提名,入选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在他们的作品中,也让我们看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所带来的当代艺术的创新和发展空间的极大拓宽。”

出生于广州的曹斐既是多媒体艺术家,同时也是电影制片人。擅长用黑色幽默和超现实的美感来表现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对于人的改变。本次参展作品《亚洲一号》是一部虚构电影,讲述了在智能设备控制的亚洲一号仓库内,仅有的两名男女员工之间充满未来感的爱情故事。曹斐为此深入互联网购物产业的核心,在互联网某电商的仓储和物流基地拍摄完成了“亚洲一号”项目。

由艺术家张小涛创作的多媒体装置《算法景观》,则强调当下的互联网信息其实也是经过筛选的,并且都是带有主观性的。在信息爆炸时代,面对不断涌来的信息,人们如何判断、如何从中找到事情的真相,值得深思。

“这些当代艺术作品,承载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与策展人的艺术判断,从各方汇聚于广东,是一次超越空间以及个人思维的艺术实践活动。”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编辑/乔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