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破解传统文化“潮密码”,《中国潮音》里的年轻人这样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07 09:00

2021年,“国潮”奔腾。

地方卫视系列晚会凭借精美国风口碑炸裂;非遗手艺借助互联网和直播平台出圈;唢呐三弦等传统民乐在短视频里走红……传统文化,正以新的姿态进入我们的视野。生活里,触手可及的传统文化元素越来越多,这些元素也在传承创新中变得新潮且有活力,它们不仅表达着年轻人越来越鲜明的文化自信,也成为年轻人对文化趣味与态度的评价标尺。

杨博文在《中国潮音》

不久前,优酷一档将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国潮音乐节目——《中国潮音》上线,节目不仅覆盖了流行、民谣、电音、摇滚、戏曲和民乐等多种音乐元素,也将一群用潮流方式演绎传统音乐的年轻人,活色生香地呈现在大众视野。

这里有将诞生于唐朝却佚失千年的古乐器尺八带回中国的杨博文、有用民族乐器唢呐吹出世界旋律的石容山、也有借助流行元素赋予琵琶与古琴新面孔的裁缝铺。我们和他们交流传统文化年轻化表达的空间与象限,关注他们传承演绎过程中的思考与取舍,从中探究传统文化变得生机而有活力的密码。

“裁缝铺”乐团在中国潮音

他们并非天才,也没有伯牙子期的奇缘。在自己的圈子里,22岁的石容山被称为“爵士唢呐国潮黑马”。他12岁开始学习唢呐,拜师的过程一波三折。很多孩子喜欢钢琴或小提琴,当石容山第一次表达想学唢呐的愿望时,老师并不在意,以为这又是一个被父母逼着学乐器的个案。在石容山的坚持下,半年之后才有了和老师见面的机会,这次深谈终于让石容山如愿开始学习唢呐。

2017年,杨博文师从台湾的王锦德先生,开始真正学习尺八。“和传统的笛箫不同,尺八的一个孔可以吹出很多音调,要想准确掌握,就要用时间慢慢和它磨合。”最初,杨博文只吹一个音调,除了吃饭睡觉,每天吹10个小时,让自己慢慢和尺八融合。甚至有一次因为忘带家门钥匙,自己在地下车库吹到天亮。

不同于新瓶装旧酒,将传统文化演绎成潮流,不是形式上的中西合璧,《中国潮音》里的他们,从文化层面理解并解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第三期节目中,杨博文联合古筝演奏者一丝丝叶、电子音乐制作人Anti-General,改编了电影《功夫》里的配乐《Kung Fu 1》。当古老的尺八、古筝遇见干脆利落的电音,东西方音乐碰撞出一抹泼墨山水的柔情,武侠江湖也更显荡气回肠,而这只是尺八在节目里的名场面之一。

杨博文欣赏刚制作完成的尺八

由裁缝铺乐团和唐伯虎Annie合作的《新梅花三弄》、和邢晗铭合作的《漫步人生路》,也几乎成为《中国潮音》里最出圈的表演。

作为两首歌的改编和演绎者,裁缝铺乐团音乐制作人卢笛认为,改编经典歌曲难度极大,“最大的难度是不破坏它原本的味道和意义,还能保留它的经典部分。”遇到这种情况,卢笛通常会做减法,“首先要判断这个音乐的功能性是什么,音乐最后是给观众听的,那就一定要有共鸣,不一定要流泪,但一定要产生情绪,流行音乐的功能性可能就在这儿。除了要保留原汁原味的内核,还要输出情感,掌握了内核再用技术去处理。”

“裁缝铺”乐团在录音棚中探讨作品创作

优酷副总裁、《中国潮音》总出品人蔺志强说,《中国潮音》根植于“国潮”大势,对内容与人的审美并不只局限在音乐的维度,“我们希望体现整个民族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文化和精神气质的表达与追求。”

因为热爱,这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解;因为独特,通过他们的演绎,这些民族乐器一次次破圈;因为破圈,他们各自的“潮音”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粉丝。而在舞台之外,他们也早已筹划着将更多时代的元素融入传统乐器中。

22岁的石容山希望,在很多人的眼里唢呐不再仅仅是乡土与民间,“我希望能演奏唢呐的更多面,它本来就可以登大雅之堂,甚至可以赋予世界音乐新的表达。”作为世界尺八推广大使的杨博文则盼着,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件古乐器的魅力。在他之后的计划里,包括和节目中的搭档Anti-General、鬼卞合作出专辑,与音乐家谭盾合作复原敦煌古乐,“尺八在中国失传了千年,应该回家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寿鹏寰 祖薇薇
编辑/满羿

最新评论
土里巴人
0
不错
01-08 13:20 · 回复
150****8837
0
年轻人
01-08 11:39 · 回复
153****6643
0
很厉害
01-07 12:18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