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前已收提案483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03 06:46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将于1月5日上午开幕,会期4天半。昨天下午,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会前委员网络云采访活动举行,8位委员围绕“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和民生‘关键小事’拟提交提案”的主题,通过市政协履职平台接受媒体采访。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去年一年来,委员们提出的许多提案转化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常态化疫情防控、城市精细化管理、办好冬奥会冬残奥会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

截至昨日中午12时,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召开前,已收到提案483件,同比增加近200件。

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立案1415件

政协提案是人民政协组织中具有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重要载体和重要渠道,也是委员履职最简便、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昨日,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吴大仓介绍了市政协2021年的相关提案工作。

立足“国之大者”,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提出高质量提案。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委员和参加市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别、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积极履职建言献策,提交提案1457件,经审查立案1415件。这些提案涉及首都功能定位、“十四五”规划、筹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抗击疫情和民生改善等多个方面。吴大仓表示,一年来,委员对提案办理质量4项指标评价在7分(10分满分)以上的办理意见占委员反馈总数比例的93%以上,“可见委员对去年提案办理情况吸收采纳率较高、评价普遍较好。其中,解决或吸纳提案意见,推动完善工作的占办理总数的87.52%,许多提案转化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常态化疫情防控、城市精细化管理、办好冬奥会冬残奥会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

坚持全过程协商,提高提案办理质量。去年,市委主要领导坚持阅批党派提案,市长提出办理要求,市政协主要领导专门出席年度提案办理协商会,市政协各位副主席与市委市政府各位市领导领衔督办12个重点议题78件重点提案,以督促办,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开展选题、立案和交办协商,将协商向办前延伸,对能公开的930件提案原件和答复意见全都“双公开”。

去年提案工作 实现四个首次突破

去年,市政协提案工作实现四个首次突破。

吴大仓介绍,一是首次实现集体提案、平时提案征集办理双双突破10%的目标,提案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提案质量不断提升。二是首次就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共同关注关心的同类提案,举办市区政协委员与承办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协商视频对话节目,突破了市区共性提案各自办理、分散、碎片化问题,而且见诸媒体,办理协商公开,接受监督点评,收到良好成效。三是首次召开市、区政协提案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16个区政协互学互鉴、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市区提案工作协同发展上下联动。四是首次出台了《关于全体会议闭会期间提案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突破了只重视会上提案、忽视闭会期间平时提案的倾向。委员可随时结合新形势和任务要求调研、建言献策、提交提案。该办法出台后解决了提案经常化、制度化问题,有利于巩固提案结构优化的成果。

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前已收到提案483件

吴大仓还介绍了即将召开的十三届五次全会前征集提案的有关情况。截至2022年1月2日中午12时,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之前,已收到提案483件,同比增加近200件。其中党派、工商联提案51件,有关人民团体提案13件,政协专委会提案10件,界别提案43件,委员提案366件。

吴大仓表示,今年的会前提案数量大增,质量稳中有升,展示了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界委员深入调查研究的成果。这些提案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改善民生,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聚焦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办好冬奥会冬残奥会;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推进首都文化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市民关注的双减、养老、医疗等民生议题,可谓出实招、建真言。从提交提案的数量和质量看,委员履职的积极性和热情非常高涨。

委员声音

谈课后服务

市政协委员黄孝斌:挖掘社会资源 建教育资源库

市政协委员,北京时代凌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黄孝斌在采访中表示,调研发现,受资源等因素影响,部分学校课后服务时间不保障,服务效果有待提升。

“关键在于进一步挖掘整合社会资源,统筹学校与社会各方有机合作,实现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等各方的共赢”,黄孝斌建议,要建设社会教育资源库,在充分挖掘整合社会各方多层次资源的同时,搭建社会教育资源吸纳机制,吸引社会各类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团体和个人主动申请提报,双向引导打造完善的社会教育资源库,各区根据教育资源分布特点,按区、片、校统筹规划,均衡各校资源分布。

其次,可引导培训机构转型,鼓励培训机构探索课程开发、学校服务等模式,由政府或学校购买其开发的优质课程服务等,实现学校和培训机构双赢。同时,还可以开展家校联动,实行家长轮流互助,充分利用不同家长群体的职业优势、专业特色等,定期开设家长课堂,由家长轮流照顾并组织教学。

谈老年人长期照护

市政协委员方向华:完善高龄老人 照护服务体系

市政协委员、宣武医院循证医学中心原主任方向华介绍,和低龄老人相比,高龄老人更需要“长期照护”。市政协医药卫生界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完善我市高龄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通过制定规划政策、整合资源、提供资金、建设体系,迎接高龄老人高峰的到来。

长期照护的目的是减少、恢复和替代认知和运动功能的损害,帮助老人提高维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延长健康寿命,方向华表示,“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开展长期照护需要政策支持,需要资金、场地和人员的配套,可见其工作的复杂性”。

她透露,2021年,市政协医药卫生界通过对北京市养老院、基层卫生机构的座谈调查,通过中国老年协会领导对全国和北京市长期照护工作的调研,发现在政策制定、政府部门协作合作、养老院与护理院配置及分工,以及护理院的布局、数量和护理人员配置,资金保障方面都有很大改进余地。

谈城市更新

市政协委员孙庆贺:加大政策支持 推进城市更新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东城分局副局长孙庆贺在采访中介绍,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围绕“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这一协商议题,组织各界政协委员和民革、农工、致公等民主党派,深入相关区、街道、社区、胡同、院落开展调研。调研发现,当前,北京的城市更新工作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但还存在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社会资本参与度不足、制约城市更新的关键性政策尚未解决等问题。

对此,委员们提出了不少建议。孙庆贺介绍,首先要重塑城市更新工作的顶层制度,具体包括工作机制、法规基础和规划体系。在工作机制上,要建立由政府和相关部门组成的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中涉及的重大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统筹协调,并建立配套的项目审查、决策、审批、实施机制。其次,要破解存量更新关键性制度问题,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存量空间焕发新的活力。第三,要创新城市更新的资金支持机制,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拓宽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来源。如建立城市更新专项基金和专项贷款,通过推出年利率低的政策性贷款产品,降低城市更新项目融资成本;研究建立城市更新公益基金、名城保护修缮补助资金等,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名城保护的动力。

谈停车问题

市政协委员朱良:整合停车资源 探索错时共享

市政协委员、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朱良介绍,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提出6件党派提案和3件界别提案,《关于推进停车设施挖潜改造的提案》是其中一件党派提案,建议从资源共享等四个方面破解“停车难”。

朱良表示,虽然近年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缓解停车难,但目前老旧小区以及医院、学校周边等地的停车难现象仍比较严重。为此,提案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多措并举,探索成套解决方案。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有机融合,调动各方积极性,打造停车工作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二是集约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出台拓宽停车设施用地供应渠道的政策,利用城市边角空闲土地、城区搬迁腾出土地、公共设施新改建预留土地、各单位自有土地等增建停车设施;三是资源共享,提升停车位使用效率。整合数据,推动停车资源信息共享,实现信息查询、车位预约、停车诱导、电子支付等智能化服务。探索推进错时共享停车,把上班时间闲置的小区停车位和下班闲置的办公楼停车位充分利用起来,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向社会车辆开放,提高利用效率;四是综合治理,加强停车执法。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

谈城市物流

市政协委员张亚芹:开展交通调查 编制货运规划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张亚芹介绍,城市物流连接生产和消费,北京作为特大型消费城市,物流为2100万人口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交通作为物流的重要基础和纽带,运输服务衔接着物流的各个环节,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交通系统提出新的要求。而在长久以来交通系统在重客轻货观念的影响下,城市物流交通体系的构建并未受到很好的重视,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不足日渐凸显。有必要研究通过改变交通系统供应来实现对物流活动的规范和引导。

对此,委员们建议,要尽快开展城市货运交通调查工作,掌握货物流向、流量等特征,支撑货运规划的编制。其次,适时启动全市及各区物流交通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物流活动对交通系统的需求,构建与之融合的城市物流交通体系。完善物流交通设施网络,减少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城市的影响。

提案中还建议,要研究转变城市配送工具通行政策管理方式,通过精细化的检测和研究,评估货车通行政策变化可能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影响。建立健全城市末端配送体系,城市物流可以与社区和楼宇进行结合,各物流企业之间也可以建立共同配送模式。

谈“博物馆之城”建设

市政协委员张振军: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

本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一级巡视员张振军委员介绍,民盟北京市委此次一共带来7件党派提案、3件界别提案,7件党派提案包括《关于高质量建设首都“博物馆之城”的提案》等。

张振军透露,2021年,民盟北京市委经过专题调研后认为,当前,本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缺乏战略规划、总体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

为此,建议从四方面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一是加强战略管理,优化总体布局。加快制定出台“博物馆之城”建设专项规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主体;二是优化供给,补齐短板。在高水平建设首都博物馆、长城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西山永定河博物馆的同时,支持建造一批陈列在街巷、民居中的小微型特色博物馆,让首都成为一座永不落幕的城市全域博物馆;三是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源。调动各方面参与“博物馆之城”建设的积极性,对存量博物馆实施一馆一策,在全市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等;四是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博物馆品质。支持利用社会力量建立博物馆发展基金,支持发展博物馆文创产业等。

谈“陪产假”的落实

市政协委员张巍:应加强宣传“陪产假”政策

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落地,落实好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已明确,男职工可享受15天“陪产假”。市政协委员、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张巍也关注到了“陪产假”的落实问题,并介绍了工会界别针对于此的相关提案建议。

张巍表示,工会界别的委员们调研发现,这一假期落实起来有一些难度,比如,不少受访职工没有休过“陪产假”,也有的不知道单位是否提供“陪产假”,有的单位甚至就不提供“陪产假”,还有的担心影响工作主动选择不休“陪产假”。

对此,委员们建议,首先要将该政策广为宣传,让人人皆知,这对于家庭和谐,强化男性责任感都有重要意义,还能分摊女性的生育成本。其次,建议从生育保险的层面上保障男性的权益,建议将职工休“陪产假”期间的工资待遇“由用人单位支付”改为“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减少用人单位经济负担,降低用工成本。

此外,张巍还建议:“要让陪产假的地位等同于产假,让休陪产假也成为一个天经地义的事。男士在生育前也要做规范的陪产培训,提高自身陪产技能,让新父亲成为‘带娃高手’。”

微信图片_20220103060557_副本.png

《北京青年报》2022年1月3日相关版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闭幕 大会共立案1347件提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5
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立案1347件提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4
今年市政协将修订《提案工作条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9
北京市政协领导领衔督办10项提案议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2
两会动态 | 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立案1092件提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8
两会聚焦|北京市政协五年提案6514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3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共收到提案1398件 其中立案1331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09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昨日开幕 市政协围绕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协商议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06
最新评论
186****2760
0
01-05 10:18 · 回复
186****2760
0
01-05 10:18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