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近观浙江之大城崛起:浙江宁波擘画“能级跃升”蓝图
中国新闻网 2021-12-30 19:57

宁波市区俯瞰图

这个城市,诞生过中国近代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商帮“宁波帮”;孕育121名院士,位居中国同类城市之首;以63家“单项冠军”,雄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全国首位;坐拥货物总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

作为5大计划单列市之一,宁波的经济实力仅次于深圳。但相比较与其他城市的声名,宁波更像是一个存在感不强的“扫地僧”,默守浙江东隅。似乎是没有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密码,亦或是在岁月磨洗后历练成为了见惯大风大浪的“谦谦君子”。

谋定而后动,“大内卷时代”之下,低调多年的宁波拉开了“大城崛起”的帷幕。

宁波市区俯瞰图

港通天下 “国际循环”尽显开放之风

坐落于东海之滨的宁波因港而兴,早在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划桨行舟,宁波就有了港口雏形。古代“海上丝路”由宁波港出发,远抵亚非欧,几度兴衰。开放——是根植于宁波的城市品格和优势,用三组数据可见一斑。

2021年“双十一”当天,宁波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000亿元,成为中国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破千亿元城市。

2021年1月至11月,宁波进出口规模首破万亿元大关,占全国比重3.08%,成为全国第六个、浙江省第一个破万亿元城市。

2021年12月16日,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首破3000万标箱,继上海港、新加坡港后,成为全球第三个跻身“超3000万标箱俱乐部”的重要港口。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宁波致力于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并以港口为依托,在经济国际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高标准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两区”建设;成立中东欧商品采购联盟、创新推出“采购贷”等金融产品、启动建设中东欧“数买通”;大力支持海外仓建设,打通国货出海的“最后一公里”……

确实,当前中国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若要观察其探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宁波是一扇极好的“窗口”。

“宁波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看来,宁波得天独厚的地址位置助力其在交通国际通达力、贸易国际辐射力、产业国际竞争力、文化国际影响力、品质国际吸引力等方面大幅提升,宁波已经具备向全球滨海城市进军的潜质。

但兰建平认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不仅要拥有全球领先的大港,更要把港口的优势全球化。对外要增加国际港口话语权,在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海洋金融、海洋服务、海洋科教等方面提升能力;对内要实现临港产业、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公共服务等其他方面的能级跃升。

“在地理优势、空间优势的转化中,宁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兰建平如是说。

宁波舟山港俯瞰图

苦修内功 加快打造全球先进智造基地

宁波是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以“外贸+制造”的传统双子星模式快攻,获得发展先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11月,宁波市规上工业企业近9000家,宁波制造业已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民营经济为特色、产业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并没有让宁波人自满。

2021年11月公示的第六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中,宁波共有18家企业入选,再创新高。加上此前的45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宁波入选总量已达63个,连续4年位列全国第一。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宁波将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作为企业培育的重要着力点。制造业单项冠军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领先全国、全球的企业。就目前的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而言,单项冠军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多次强调,宁波需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壮大“大优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硬核力量,推动全球先进智造基地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虽然一切向好,然必须得直面宁波制造业仍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发展形势。

“新一轮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未来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制造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宁波需要抓住工业互联网的机遇,推动制造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看来,这中间宁波有很大的空间,也会有很大的机遇。

王晓红表示,宁波政府更要着重培育一些公共服务平台,例如工业设计数字化平台、数字孪生平台等,以更好的支撑该市未来制造业结构升级、数字化发展。

而兰建平则期待,宁波能发展“城市大制造”,吉利汽车这些年在宁波的快速发展就是典型案例。“与中国其他制造业强市对比,宁波实力仍有待提高,期待能发展符合城市气质的临港制造、现代装备、大型石化、新能源等高质量的大制造、大工业,培养出一批世界级的大型品牌制造企业。”

对于制造业而言,除了提高基础科学研究投入,沿着价值链上游走,没有别的选择路径。让人欣慰的是,当前宁波正朝着“全球先进智造基地”的康庄大道奋力迈进。

12月29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与虞仁荣教育基金会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宁波共同筹建一座民办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该学校将从高等研究院起步,规划建设理学、工学、信息、商科四个学科群及特色人文社会学科。

“宁波要厚植创新动能,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以建强甬江实验室为支撑,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结成创新联盟,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彭佳学表示,宁波正在全面提升创新强度、创新密度、创新效度。

文/方堃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视窗 | 浙江宁波:夏日赏荷正当时
新华社 2024-06-21
宁波给企业科技攻关吃“定心丸”:自筹投入损失最高全额赔付
澎湃新闻 2023-09-07
浙江宁波老工业厂区特写:铲去“锈迹”添“秀气”
中国新闻网 2023-08-17
守护城市颜值 浙江宁波“城乡美容师”讲述动人故事
中国新闻网 2023-05-07
视窗 | 浙江宁波:植物园初冬景致
新华社 2022-11-26
浙江宁波应急响应等级下调至Ⅱ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12-19
员工留甬过年每天红包100元 浙江宁波出台惠企“礼包”
中国新闻网 2021-12-15
浙江宁波鼓励外地员工就地过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12-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