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激发电视艺术创作新活力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能量
中国艺术报 2021-12-28 14:46

与会领导嘉宾合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包括电视艺术在内的各艺术门类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和突出成就。在全国文艺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12月22日,由中国视协、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创作协调小组主办的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成果座谈会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召开,业界专家学者全面梳理总结党的十九大以来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成果和经验,就今后创作发展方向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报特摘登与会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交出令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胡占凡(中国视协主席)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党的十八大以来,电视艺术界始终立足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党的十九大以来,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及重要时间节点,接连推出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重大主题电视剧,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可以说,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在新时代主题电视剧创作上交出了一份令党和人民较为满意的答卷。

取得这样的优异成绩,离不开中宣部的坚强领导、有力部署;得益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作为主管部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家级大台在组织策划、制播工作中所做出的卓越努力;得益于我们的主创人员和台前幕后所有演职人员的辛苦创作、倾心以赴、精心制作,充分展现了电视艺术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敬业精神和艺术水平。近年来,中国视协致力于推动电视艺术精品创作,精心组织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等活动,有效发挥评奖办节的激励引导作用;坚持从源头抓创作,牵头实施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创作扶持项目,围绕优秀作品及年度重大主题创作开展理论研讨,为促进行业发展及电视艺术创作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大家要继续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电视艺术创作的指南针和定盘星;树立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寻找创作灵感和精神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书写新时代的人民故事;筑牢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激发电视艺术创作新活力;追求崇德尚艺,营造天朗气清的良好文艺生态。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回应新使命新召唤。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胸怀“国之大者”,不忘初心使命,继续砥砺奋进,以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考验的电视剧精品力作努力铸就电视艺术高峰,满腔热忱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

谱写时代新史诗的电视艺术作品绽放光彩 

范宗钗(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庆祝建党百年这样举国同庆的盛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这样的政治大事,也经历了中国文艺界五年一逢的盛会——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即将到来的2022年,我们又将共同迎来党的二十大。在这样的重要时刻,全面梳理总结党的十九大以来,围绕年度重大主题和国家中心工作创作播出的优秀主题电视剧成果,深入探讨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成绩经验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也展现了电视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电视艺术精品创作繁荣发展的使命担当。

过去五年,在我国文艺事业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宣部、中国文联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视协始终围绕“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任务,在引领电视艺术发展、推动精品创作、加强行风建设等方面积极履职尽责。我们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团结凝聚广大电视艺术和网络视听艺术工作者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以精品力作反映人民心声,电视界一大批描绘国家新变革、塑造荧屏新人物、谱写时代新史诗的电视艺术作品绽放光彩。在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领域,中国视协每年针对热播电视剧召开一系列创作研讨会或剧本论证会,诸如《共产党人刘少奇》《澳门人家》《长安十二时辰》《山海情》《装台》《跨过鸭绿江》等精品电视剧,都曾是我们研讨的对象,并配合综合性的理论专题研讨、年度座谈,如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研讨会、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精品创作座谈会等,形成长期坚持的理论评论工作机制。过去五年,在中宣部的有力指导下,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的通力协作下,我们通过实施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创作扶持项目,先后资助了100部各类题材电视剧剧本,其中《黄土高天》《可爱的中国》《红旗渠》《金色索玛花》等20余部受资助作品陆续在央视、各卫视及各网络平台播出,更有多部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五年时间,中国视协切实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作用;与此同时,电视界行风建设持续加强,中国视协坚持以电视界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为抓手发挥职能作用,广大电视工作者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追求崇德尚艺,为新时代电视艺术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汇聚磅礴力量。

以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找准选题 

周继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视剧创作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历史坐标,推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作品,为庆祝建党百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重要宣传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一起》《跨过鸭绿江》《山海情》《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百炼成钢》《大决战》《功勋》《埃博拉前线》等重大主题电视剧接续热播,展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尤其是突出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将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新时代的电视剧,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找选题,展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恢宏图景。找准选题,必须深入学习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修养,树立大局观念,培养历史眼光,敏锐发现选题、深入开掘选题、精准提炼选题。充分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理论品格。

新时代的电视剧,要从时代变迁和人民实践中,紧跟时代深入生活找选题,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万千气象。新时代的电视剧,要从广阔的世界舞台和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中找选题,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情怀。新时代的电视剧,要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历史兴替中以史为鉴找选题,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反映时代、讴歌时代 

申积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始终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找灵感、找思路、找题材、找启迪、找答案,推出了《最美逆行者》《金色索玛花》《装台》 《理想之城》《扫黑风暴》等现实题材剧集,获得专家观众交口称赞。总结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决聚焦时代变迁,反映时代、讴歌时代。总台出品的首部抗疫题材电视系列剧《最美逆行者》,成功反映2020年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起抗疫,开启了“与大背景同步、与大新闻并行”的电视剧创作新模式。二是坚守人民情怀,扎根人民、服务人民。2020年底我台播出的《装台》,被广大网友盛赞这是浓缩人间真味的“宝藏剧”,正是因为这部电视剧观照了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了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三是坚持守正创新。2020年总台出品了《金色索玛花》,不同于以往脱贫攻坚题材,这次我们勇于创新,把视角转向了大凉山,选取女性角度,体现的是广大扶贫干部前赴后继践行“不让一个人掉队”的脱贫攻坚决心。今年围绕建党100周年,我们在排播《中流击水》《大决战》等革命历史题材剧之外,还排播了多部现实题材类型剧,如职场剧《理想之城》、破案题材剧《扫黑风暴》,这些剧目从全新的角度向大家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为建党百年营造了浓厚氛围。四是坚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今年总台排播的《红旗渠》《逐梦蓝天》,全力体现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忠于情感,也忠于时代真实逻辑 

郑晓龙(著名导演) 

电视剧《功勋》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功勋们自带的光芒。他们的精神境界,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在平凡人生中创造出的不凡功绩,为这部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除了抓住功勋们的高光时刻,我们还必须找到每个功勋人物的职业特点、性格特征和所处时代的不同,这样才能创作出个性化、有血有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功勋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再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贯穿整个作品。以此为基调,我们的创作就找到了方向,并且有了取舍素材的依据。

对于创作《功勋》这种现实题材的作品,我们的核心要求就两个字——真实。谈到真实,除了强调细节真实外,还要求要有时代的真实感。另外,还要在故事讲述和视觉呈现上,让观众感到是一部高品质的作品。作为在《功勋》这个主题项目下的单元剧,呈现上有所创新,既有整体性,又有各自的风格。另外,各组去深入采访、调研、构思故事时,也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和创作冲动,这样拍出来的片子也会提高观众的收视兴趣。

整体来讲,《功勋》应该算在主流电视剧里面的一个新的变化,无论是创作还是拍摄,我们始终约定:把功勋人物还原成普通人来拍,忠于他们生而为人的情感,也忠于时代真实的逻辑。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自己的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希望今年《功勋》的播出能够激励更多年轻人以才智报国,希望作品能传达出“功勋”的精神力量,并把这种伟大的精神不断传承下去。

时代的文艺必然以主流价值为底色 

马继红(国家一级编剧、原总后勤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 

2019年,由我编剧的电视剧《外交风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播出,不仅受到领导专家的称赞,更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该剧先后荣获第32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第30届“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我也有幸摘取了两个大奖的“最佳编剧奖”。回顾这部电视剧的创作过程,我认为可以概括为六个字,那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就是选准最佳时机。早在2017年,我就把创作方向瞄准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大节点,将其作为向70年大庆献礼的重点剧目来创作。所谓“地利”,就是让创作贴近生活,努力挖掘生活中的宝藏,把最新鲜的内容、最鲜活的人物奉献给观众。《外交风云》被评价为是一部与历史对话、与世界对话、与当下对话、与观众对话的优秀作品。所谓“人和”,就是为了一个目标,大家拧成一股绳,奋力协作。《外交风云》剧组是一个很庞大的剧组,最多时候演职员达到了400多人,正是由于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实现了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人才的最佳组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迎来了很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节庆点,也由此推出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优秀电视剧。《大江大河》《在一起》《山海情》《功勋》《觉醒年代》等作品的成功,再一次证明,时代的文艺必然以主流价值为底色,那些单纯为吸引眼球、拉动流量而拍摄的电视剧,经不住时间的检验,更起不到引领、丰盈精神的作用。

记录时代故事,传递时代精神 

龚宇(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爱奇艺始终坚持“青春、阳光、正能量”的内容价值观底色,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的内容创作策略,在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成本投入、项目数量、播放效果等方面均做到了行业领先。2021年,我们不但推出国内首部献礼建党百年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网络剧《约定》、献礼建党百年的《叛逆者》《再见,那一天》等主题主线剧集,还潜心创作了《爱上特种兵》《理想之城》《谁是凶手》《对手》等多部优质现实题材电视剧,通过对各行各业的表现,折射人民生活、反映伟大时代。在创作播出过程中,我们不断分析市场、总结经验。当前,观众对内容的需求从单一到多元,观剧风格越来越成熟理性,所谓“网感”“爽感”及题材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这成为了现实题材的一个新的风口。所以在现实题材内容创作时,需要更加注重内容的精神属性和价值属性,用真实、接地气的内容反映时代情绪、表现老百姓生活,用不断创新的表达吸引破圈层受众观看。

明年,北京冬奥会将如约而至,我们还将喜迎党的二十大。爱奇艺将下力气打造更多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的主流国民大剧,用好的内容记录时代故事,传递时代精神,发挥好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

打造有击穿力和共鸣感的作品 

陆维(东阳正午阳光影视公司副总裁兼企划部总监) 

过去的五年里,正午阳光在题材、类型上进行诸多探索的同时,始终坚守着现实题材的创作,在改革开放40周年、决战脱贫攻坚等关键节点,推出了《大江大河1》《大江大河2》《山海情》三部献礼作品。

《大江大河》系列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先行者,在变革浪潮中披荆斩棘、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系列作品秉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以典型人物反映时代变化、彰显时代精神。《山海情》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海固的移民们在国家政策的号召和福建的对口帮扶下,不断克服困难,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它以朴实、接地气的叙事风格、温情细腻的视角,描绘出扶贫路上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经历过市场考验的这些现实主义剧集创作中,我们一直秉持——恢宏壮阔的时代变化,必将落脚于平凡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的命运浮沉、千滋百味,都与社会脉动息息相关;人物命运总是和时代节点紧密相连。

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给自己竖立的方向标。

把握时代脉搏,捕捉时代情绪 

贾尧(华策集团北京事业群副总编辑)

党的十九大以来,华策公司围绕重大时间节点推出了多部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2018年,聚焦歌颂改革开放40周年的伟大历程,华策出品了《创业时代》《奔腾岁月》两部电视剧,双双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18-2022年百部重点电视剧和第一批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展播剧。2019年,聚焦歌颂新中国成立70年辉煌征程,华策重点制作了《外交风云》《绝境铸剑》两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华策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进行调研创作和高质量拍摄,两部作品荣获了多项大奖。

除此之外,华策近几年还策划制作播出了《绝密使命》《八零九零》《下一站是幸福》《以家人之名》《我们的新时代》等献礼作品。回顾创作历程,我体会如下:首先是坚持下生活调研。最终能够感动人心的那些场景和细节无一例外都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其次是贴近普通人,关注小人物。第三是把握时代脉搏,捕捉时代情绪。第四是与青年人共振,注重青春化表达。引导年轻观众去思考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未来的创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把作品作为立身之本的初心,深耕现实主义,关注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倡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精品奉献人民。

尊重艺术规律规划精神生产 

李准(著名文艺评论家) 

今天讨论的重点作品都是结合重大节庆和纪念日创作和播出的,这之中不乏一些现象级的作品,这充分说明不仅物质生产可以有规划,精神生产也可以有规划。结合重大节庆和纪念日,在中央正确的政策方针指引下对精神生产,特别是文艺生产,如影视剧和舞台剧等等,实行规划,在节庆纪念的高潮之后推出,这个办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效果很好。这与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并不矛盾,它是对新形势下重点的大规模精神生产规律的一个发现。

抓住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的时机与主题,主管部门对有代表性的主题性重点作品,提前规划、认真组织、重点扶持、进行审查,在节庆和纪念日活动期间隆重推出,实现了纪念、宣传和文艺创作效果的双赢,实现了强强叠加的共振效应。

庆祝、纪念活动的开展为优秀作品的播出提供了最好的时机和舞台,放大了优秀作品的影响。优秀作品的问世,成为节庆、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大了节庆和纪念活动的声势,加深了庆祝、纪念活动精神内涵的发现,有力拓展宣传的效果。

实践的经验反复证明,找准选题之后,创作班子的组成、主题创意水平是能否推出传世精品的两个关键。

接下来,我们还要全面总结经验,推动精神生产进一步发展。未来中国电视剧创作应该把当代中国价值观、世界眼光、长篇历史尺度三者结合起来。

用生活的真材实料酿一坛好酒 

袁新文(《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 

在时代大潮中掬一朵美丽的浪花,用生活的真材实料酿一坛醇香的好酒,把熟悉的人物塑造成立体丰满的形象。这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应有的特质。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类型风格更加多样,创作质量显著提升。

与时代同频共振、相向而行,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重要遵循。新时代,面对火热的生活,反映时代主题的电视艺术应当奉献精品力作。这是时代的要求,是观众的期待,更是电视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既写个体命运,也写家国悲欢,既有历史洞察,又有现实观照,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大江大河》《山海情》《最美的青春》《在一起》等一批作品之所以能够拨动观众的心弦,一个重要原因是,认真洞察了生活的本质,艺术地概括和提炼了生活,用生活的真材实料酿造了一坛醇正的好酒。根植于真实的人间烟火,塑造立体丰满的艺术形象,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一个显著标识。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

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数量可观,但有的作品并不能真正反映新时代火热的生活,有的没有把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有机融合,有的还有些悬浮,因而难以受到观众的青睐。这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电视剧艺术繁荣发展面对的挑战。

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五重景观 

王一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

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国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呈现新气象,产出新硕果,出现了如下五重景观:一是国史叙述的青春化。一批电视剧作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叙述方面展现出青春化趋向,试图由此代入和召唤当代青年人的青春热情。二是改革开放史叙述的正义化。一批电视剧作品通过重新讲述改革开放历程,集中诠释了改革开放的精神主旨。三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史叙述的地缘化。《山海情》《花繁叶茂》《经山历海》等电视剧重点挖掘人物及事件发生地特有的地缘环境生命力和地缘美学密码的表现力。四是抗疫故事叙述的纪实性。重点展示抗疫精神力量的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在纪实性表达中及时地传达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五是当代涉案题材故事的警示性。

这些重点现实题材剧给人以启示:应注意叙述的青春化以便给青年观众以代入感,注重挖掘故事的正义性内涵,深入激活地缘生命力,以纪实性表达贴近观众,以警示性体现扬善惩恶的作用。同时,还需要看到存在的不足,需要指出的是,重点现实题材剧应当举重如重而不能举重若轻,不能借口争取青年观众而忘掉重点题材剧应有的主题表达需要。因为,过度的青春激情、恋爱纠葛等,一定会损害重点现实题材剧本身的表现力。

在平民叙事基础上加大国家叙事分量 

李京盛(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现实题材一直是中国电视剧的传统题材,是中国电视剧故事表达面向现实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电视剧从最开始获得观众认可的那一批优秀经典作品传承下来的优势,就像《渴望》开启了中国电视剧现实题材创作表达的传统范式,一直延续至今。

近五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迎来创作高峰期,最重要的是以下三点突破了原有现实题材在创作理念和题材表达上的样式,而且为今后的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一是在突出平民生活叙事的基础上加大了国家叙事的立场和分量,国家重大工程、重大决策、重要事件和重要政策的实施,重大节庆活动成为现实题材创作和关注的重要题材来源。二是现实题材创作中,在温暖现实主义叙事当中加入了冷峻现实主义的叙事方法,通俗的解释就是文艺要表达向上向善的力量,表达美好生活,表达美好情感,但现实主义创作,特别是现实主义创作理念要求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既有温暖的关怀,也要有冷峻的现实主义叙事,社会矛盾不能回避,生活磨难也不能抹杀,这五年来冷峻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催生了一批很好的作品。三是现实题材的真实性原则通过这五年的创作,在艺术上有了非常好的平衡把握和表达,概括成现实题材当中的真实性原则,摆正了三个关系:不回避生活当中的粗粝、苦难甚至是残酷;不质疑人性当中的温暖和善意;不丧失对人生目标理想的奋斗和自身价值的坚守。

植根中国大地,描绘时代恢弘画卷 

胡智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五年来,中国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是高举旗帜,为党和国家大计和民族大业鼓与呼,展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二是深入生活,描绘充满时代气息的生活画卷,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话题;三是深挖细磨,尤其在人性挖掘的深度上有口皆碑;四是精益求精,开创中国电视剧艺术新理念、新境界,在题材、体裁、样式、风格、类型化探索上都有重要突破。

过去五年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为接下来的电视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即坚持高政治站位、坚持广泛社会关注、坚持深入思想开掘、坚持艺术创新。

对于未来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发展的几点思考:第一、高举中国特色的旗帜;第二、高质量发展之路;第三、传承与创新。中国特色就是植根中国大地。高质量就是要有留存经典、打造高峰的勇气和毅力。传承创新,就要传承已有的电视剧很好的经验,探索艺术表达新的可能性。

在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当中,标尺和分寸的拿捏上我感觉所有的好作品都有共性,就是对艺术辩证法精准和纯熟的运用。其中有四种关系,比如大视野和小切口的关系,小人物、小细节、小事件置放在大时代、大背景、大历史当中;实与虚的关系,写实中怎么有写意,写意中怎么植入写实;情与理的关系,情感表达和冷峻的理性思考杂糅起来,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悲与喜,将悲剧元素和喜剧元素结合起来,处理好这些关系,未来必将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精品力作。

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 突出的艺术创新精神 

康伟(《中国艺术报》总编辑)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电视剧创作,现实主义成为主潮,现实题材电视剧成果丰硕、特色鲜明。

一是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党的十九大以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历史主动精神”非常显著,其突出表现就在于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围绕重大节点,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向,主动作为,推出精品。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使全社会对艺术地反映现实的电视剧充满期待。

二是突出的艺术创新精神。党的十九大以来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依然葆有现实主义的传统,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凸显出新的特征:其一、重大现实题材的艺术转化比较成功。电视剧创作者既深刻把握时代主题,又善于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艺术性明显增强,进一步去概念化、套路化、模式化。其二、更加关注作为个体的人的命运。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既深刻把握历史规律,艺术呈现时代趋势,更为重要的是,将艺术创造聚焦于时代大潮中的人,将心、情、思沉浸到具体的人身上。其三、年轻态、青春化表达和网络化传播。无论是在演员选择、叙事风格还是价值取向、情感脉动诸方面,现实题材电视剧均明显贴近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特点和关注的话题来展开。其四、网络剧的现实主义转向。一批自觉追求精品化的现实题材网络剧,改变了人们对网络剧的固有印象。2020年,现实题材网络剧继续保持足够的热度,占比高达70%。

反映时代变迁,讴歌伟大人民 

董涛(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视剧艺术创作题材丰富、类型多样、精彩纷呈,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鼓舞了人心、提振了力量。一是创作扶持力度加大,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2017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从电视剧创作生产、完善播出机制、规范行业秩序、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等十四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扶持措施。2018年4月,编制发布2018 - 2022年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大力倡导现实题材创作。组织开展年度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剧本扶持项目评审,重点关注现实题材创作。去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网络剧的创作要从规模数量扩大向整体质量提升转变。这几年,中国视协面向全社会牵头实施百部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征集资助项目,扶持了一批电视剧的精品,极大推动了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生产。二是聚焦重大主题,反映时代变迁变化。近些年,电视剧创作围绕国家大局大事,立足现实大地,创作了一批讴歌时代变迁变化的优秀作品。三是聚焦火热生活,真情歌颂人民。近些年来,电视艺术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成为文艺作品的鉴赏者、评判者。四是坚持精益求精,以精品引领社会风尚。近些年来,电视艺术工作者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创造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

现实主义光辉照亮荧屏 

李春利(《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批重大历史题材作品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当代年轻人的视角重新审视与理解那段火红的历史,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产生了现象级的作品,比如《觉醒年代》。该剧客观地还原了历史真相,通过对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上下求索,探寻真理道路的描述,让今天的年轻观众对党史有了深入的理解。与之遥相呼应的,《中流击水》《理想照耀中国》《百炼成钢》《大浪淘沙》《功勋》等同类作品都对当年的热血青年为什么选择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给出了生动的诠释。脱贫攻坚主题作品彻底改变了农村题材电视剧作品的风貌,朝气蓬勃的第一书记、返乡青年、海归回巢,让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基层干部形象更加丰富立体。这些电视剧告别了“苦情”“矫情”“滥情”的戏路,走出了媚俗的创作顽疾,开创了农村题材创作的新格局。这类题材的代表作有《山海情》《经山历海》《江山如此多娇》等。现实主义作品强势回归是这几年电视剧创作的大趋势。创作者们聚焦社会痛点、难点、热点,却不放大问题,激化矛盾,而是试图用艺术的形式为现实生活梳理解压、答疑解惑。比如《大江大河2》《小舍得》《陪你一起长大》《温暖的味道》《小敏家》等,这些作品都以温暖的力量直抵人心,成为温暖现实主义的代表作。2021年,是重大题材创作的丰收年,是电视剧创作映照现实、参与现实甚至改变现实的一年,是主流作品与市场深度结合的一年,也是电视剧创作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重要一年。

取材多元化 视角国际化 

高小立(《文艺报》编审、艺术评论部主任)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电视剧创作呈现出繁荣景象,尤其围绕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出现了一大批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性、艺术性都堪称上乘的作品。第一、紧扣时代与重要历史节点的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呈现井喷之势,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全面回归,这种回归紧紧围绕重要历史节点展开。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在价值引领、时代审美、艺术呈现手法上,都有了突破性的成就,将时代主旋律的价值引领,与百姓深切关注的民生问题与社会转型下的发展矛盾、人文思考结合起来,努力与观众达成共情。第二、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取材呈现多元化,视角的国际化特点逐渐显现。以往提到国产现实题材电视剧其关注点更多落在国家与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落在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后物质精神生活的重大变化上。而随着中国崛起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体现为大国担当,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中国经济愈发与世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现实题材电视剧更多将艺术视野拓展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上。第三、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在艺术呈现上更加尊重“以人为本”的艺术规律,文学性与人文关怀不断回归。例如反映抗疫题材的《最美逆行者》《在一起》等,更加关注人物个体在疫情影响下的家庭生活、亲情友情、事业工作的情感叙事。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上,深度挖掘历史和历史发展的逻辑,注重人物的立体化塑造和艺术呈现手法的创新,例如《觉醒年代》,剧中大量隐喻暗喻的“蒙太奇”艺术手法,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有着突破性艺术创新。

从艺术创新角度看重大题材创作 

李跃森(《中国电视》执行主编) 

重大题材是中国电视剧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也是新时代电视剧创作成就最为集中的体现。这些作品自觉追求思想的深刻性、趋势性和现实性,用富有生气和质感的艺术形象弘扬中国精神、体现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在故事与逻辑、史实与认知、情境与人物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亮点,不仅代表了这一时期创作的最高水准,对未来的创作也具有引领价值。

首先,普通人成为重大题材创作中的核心要素,且在对于普通人的描绘上,打破了以往的底层叙事、苦难叙事和单纯的悲悯情怀,更强调普通人对于社会人生的巨大推动力量。其次,注重人文精神的深入开掘,对人物精神的源头进行回溯式书写,通过人物的成长历程和内心冲突发现生命的自觉,挖掘出那个时代精神的内核。再次,注重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表现人物的成长历程,肯定人的价值。

重大题材创作也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在思想艺术上有待新的突破:第一、要拓宽艺术思维。在重大题材作品创作中更加注意“冰山之下”的那个部分,创作的精神基础才更加深厚。第二、要打造重大题材独特的精神气质。重大题材作品要追求高辨识度,但同时要形成共同的美学追求。第三、要创新美学范式,用美学范式的创新来促进艺术创作。

重大题材不仅是写现在,而且是写未来。重大题材不仅要写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大关切,而且要写出塑造民族未来的精神力量,在创作中注入历史的自觉、文化的自觉和生命的自觉。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重大题材电视剧如何为行进中国留下艺术档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31
先写后拍再播 电视剧如何克服从创作到播出的时间差
文汇报 2023-05-31
电视剧《我们的日子》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新闻网 2023-03-10
CMG首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 对中国电视剧行业的一次检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25
现实题材电视剧爆款频出 积极的现实主义理念成创作主旋律
光明日报 2022-04-09
业界大咖研讨电视剧创作:回归主流叙事,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18
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热播 荧屏持续闪耀理想与信仰之光
光明日报 2022-01-11
2021年中国电视剧:反映伟大时代精神,描摹人民美好生活
光明日报 2022-01-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