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瞰冬奥·对话 | 短道速滑名将李佳军:中国冰雪运动开花就要硕果累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23 17:46

从6岁接触冰雪运动到31岁正式退役,李佳军是中国第一个夺得冬奥会奖牌的男子运动员,也是中国冰雪运动的传奇人物。职业生涯中,他参加了4次冬奥会,共获得2银3铜。在过去40年里,他始终与冰雪运动相伴,退役之后,相继担任过教练、领队以及竞训管理人员。如今作为北京冬奥会的首棒中国火炬手,他期待着冬奥会主火炬点燃那一刻的到来。

12月23日,李佳军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距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仅剩40余天,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各项热门赛事也正蓄势待发。在家门口的比赛,希望冰雪健儿展现最好风采,也期待着在更多的项目的领奖台上看到中国运动员的身影。

北京青年报:您是冬奥会四朝元老,曾收获五枚奖牌,享誉国际冰坛。您是如何与冰雪运动结缘的?

李佳军:我6岁时接触冰雪运动,当时就觉得冰雪运动刺激、好玩。这和地域也有很大的关系,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滑冰是为数不多的冬季娱乐项目。还有一个就是我自身的原因,小时候经常生病,医生建议多运动,随后就报了培训班,开始接触滑冰。

北京青年报:在您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很多冠军,哪些冠军令您难忘?

李佳军:从1991年参加国际比赛一直到2006年退出国家队,15年的时间,我参加非常多的比赛。无论是中国男子冰雪运动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第一个全能冠军、第一个世界杯冠军、世界杯总冠军、团体锦标赛以及冬奥会的首枚奖牌,每一次取得成绩的时候,都不是很随随便便成功的。当时在亚洲,日本、韩国选手的实力非常强。尤其是在男子方面,经常是同组的7个人中有3个韩国选手、3个日本选手,就我一个中国选手。所以说每一次比赛都需要自己在技战术安排上做得非常精细。

李佳军4.jpg

李佳军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中

北京青年报:可以说在短道速滑的赛场,您唯独缺少了分量最重的一枚冬奥会金牌,现在回想起来是否已经释然了呢?

李佳军:其实在长野冬奥会第一次获得1000米银牌的比赛结束之后,我就释然了。因为1998年是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选手进步比较大的时候,但那时其实对奥运会金牌还没有太多概念,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了。说心里话,当时我就连拿奖牌的想法都没有。因为短道速滑比赛出现意外的概率非常高,2002年冬奥会的1000米决赛更觉得惋惜,5个人中摔了4个,其中就包括我。

北京青年报:不少冰迷都有过这样的疑问,退役之后,您为什么没有继续从事短道速滑项目的相关工作?

李佳军:退役之后,我比较喜欢教练的工作,在国外执教了4年。回国之后,我在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带过速滑队,又带过单板滑雪队,后来又管过竞赛工作,进行了转型。如今我是中国冰雪推广大使,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大众冰雪部的工作人员,也是北京2022冬奥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希望通过我现在的工作,能够充分的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做出短道速滑项目应有的贡献。

李佳军6.jpg

李佳军积极推广冰雪运动

北京青年报:青少年该如何走进冰雪运动?如何看待未来冰雪产业的发展?

李佳军:近年来,中国冰雪运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我们做了一项考察,目前全国运营的雪场达到了803个,室内冰场已有654块,冰雪运动设施和条件不断改善。可以说,在“北冰南展,西扩东进”、“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战略背景下,冰雪之花遍地开放。但遍地开花只是第一步,要开花就要硕果累累,才算真正的发展。我觉得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有更多的优秀运动员涌现,他们是植根于沃土之上的。

李佳军1.jpg

今年10月18日,李佳军在希腊古奥林匹亚成为北京冬奥会中国第一棒火炬手

北京青年报:作为北京冬奥会中国第一棒火炬手,当您举起“飞扬”火炬的那一刻,心情是怎样的?

李佳军:因为我的运动生涯都是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备战和比赛,说实话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了解并不是很全面。作为冰雪人能参与冬奥会火炬采集和传递,我感到无比神圣与荣耀,也对奥林匹克有了新的认识。奥运火种象征着光明、团结、友谊和正义,现在回忆起那一刻,还是会感到一种特别的使命感。

北京青年报:作为前辈,对主场作战的中国冬奥健儿有哪些建议?

李佳军:距离北京冬奥会仅剩下40余天的时间了,现在很多队伍都回到国内进行备战,所以对他们来讲,这段时间是最艰苦的,也是最受煎熬的时期。希望所有冬奥健儿在未来的日子里卧薪尝胆,全身心投入到备战当中,以最佳的状态亮相冬奥赛场。在家门口比赛,无论是怎样的结果,我觉得大家都会理解和支持的,中国健儿只要能够放平心态,发挥出最好的一面,就是完成任务。

北京青年报:对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哪些期待?

李佳军:希望它能够在明年春节期间给全世界上演一场冰雪盛宴吧。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周学帅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颖川
编辑/徐钊

相关阅读
人物 | 北京短道速滑少见夺冠 王晔从冬奥替补变“领头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1
刘少林、刘少昂加入天津短道速滑队
津云新闻 2023-03-24
两届冬奥会冠军、中国短道速滑名将武大靖:伤病复发何其难 迎难而上何其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9
图片故事 | 短道速滑追风少年
新华社 2022-02-20
北京冬奥会开启全球冰雪运动新时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