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Qnews|小伙17年前rap吐槽校规后回母校任教走红网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17 16:26

近日,一则“小伙17年前rap吐槽校规后回母校任教”的视频引发网络热议。视频中,穿着蓝色西装的高中少年在学校百年校庆舞台上用说唱形式吐槽学校要求剃平头这一规定,幽默的表达引发了台下学生共鸣,而视频主人公在毕业后成为了母校的语文教师。网友们纷纷感慨这是一位“被老师身份耽误的rapper”。

12月17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联系到视频主人公呼和浩特第一中学牛杰老师,他表示,自己从小爱好曲艺相声,高二时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创作了这则群口相声作品献礼学校百年校庆。在学校120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他整理材料时发现这则视频所以与大家分享。他感慨,学校当年能让这样的节目登上百年校庆舞台,恰恰反映出了学校的文化自信和对学生多元发展的宽容。同时,他也想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迷茫、困惑,但也要慢慢长大,珍惜高中三年的学习机会。

高中为献礼百年校庆创作群口相声 感恩母校宽容学生多元发展

北青报:最近在抖音上走红的那段rap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牛杰:当时我正在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上高二,赶上学校建校100周年校庆活动。我从小就特别爱好相声,也经常参加学校的表演,老师发现我的才能就让我在校庆晚会上表演一个节目。

北青报:当时在创作内容上是怎么构思的?

牛杰:我就结合高中经历编成了一个4人表演的群口相声。现在发到网上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段,我们将几种形式都揉到一起了,前面有说唱,后面还有打快板、原创对联,其实是献礼母校百年校庆。

北青报:视频中吐槽学校要求剃平头引起了很多讨论。

牛杰:我确确实实当时有过这样的困惑。因为当初刚进学校,开学第一天早自习,我就被老师叫住了,说头发不符合学校规定。其实我从小到大都是乖孩子,我表演时是那个样子,但实际上我的内心深处是一个好孩子。

当时那样表演也是想和大家取得共鸣。因为其实大家都有这样的困惑,最后我也是用这种艺术方式表达了学生从不理解到理解的一个转变过程。我后来就专心学习,高中三年再没有一次因为头发的问题被老师关注。

北青报:这个作品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牛杰:创作过程得有半年。我最初是想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做成一个情景剧,也写了剧本,还找了一帮同学去排练。但那会儿的表演、导演、编剧各方面能力都还欠火候,空有一腔热血。排练了一段时间不太合适,后来就把这个方案改成了我比较擅长的相声的方式。

北青报:当时表演后在老师和同学这边收到了什么样的反馈?

牛杰:他们挺吃惊的,大家都感觉百年校庆好像是一种很宏大、很正式的场合。但我以这种形式去表演,当时的同学觉得我挺牛。

北青报:你自己对这个表演有什么感受?

牛杰:其实特别感谢当时的老师,他们发现我的闪光点,鼓励我、支持我。在创作过程中其实遇到过困难,甚至想要放弃,老师一直引导着我最后把这个作品完成了。

我觉得2004年时的教育环境或者师生关系好像还比现在要更严格一些。但是学校依然能让这样的节目上台表演。我觉得我们百年老校既有沉稳的一面,也有创新或者说青春的一面。

能赶上母校100年校庆其实是挺难得的,我打心眼里热爱母校,所以做这样一个节目。而且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我们学校能让这样的节目登上百年校庆舞台,我觉得这恰恰反映出了学校的文化自信和对学生多元发展的宽容。

大学爱好相声话剧 毕业时曾想考中戏

北青报: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好rap的?

牛杰:我其实对说唱没有特别的热爱,在我眼里它是一种艺术形式,就是“外国快板”,跟说相声是一回事。只不过说相声是打快板,说唱是打架子鼓,其实都是给一个节奏,然后搞一个beat,不断去循环。

我对这个没有特别的研究,但是可能艺术是相通的。能打快板,去搞说唱属于“降维打击”。传统相声里一些词比说唱困难多了。

北青报:你后来一直爱好文艺表演吗?

牛杰: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也是第一届公费师范生。我在大学期间生活也比较丰富,拉起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学校第一个相声社团,到武汉各个高校巡回演出。

我还担任华大剧团团长,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话剧在武汉市第二届大学生戏剧节获得了金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表演奖,大满贯。这个话剧也是反映大学生活,把自己的经历经过艺术化的夸张和变形,最后呈现出来一个作品。

北青报:有想过走文艺这条路吗?

牛杰:有的。毕业那会儿有想过考中戏,买了资料复习,觉得太难了。但一直没有放弃这个爱好,现在也把它和我的工作结合起来。今年建党百年,我还带着学生排练了一个青春版《寻找李大钊》,反响很好。这是一个体验式、沉浸式的党史学习,我们以前总是看他们如何,现在变成他们了,进入到情境里头了,这是创新性的一种学习方式。

我把我的梦想、爱好跟现在的身份结合在一起,我特别高兴,毕业10年后又一次站在了舞台上,而且是领着我的学生,大家一块演一出戏,特别过瘾,感觉又回到了大学。

与学生讨论视频走红 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北青报:你是什么时候回到母校任教的?

牛杰:2011年大学毕业后就回母校当语文老师了。有时带三个班,有时带两个班,现在行政工作比较多,目前只带一个班。

北青报:这次怎么想到把这段视频发在视频网站上?

牛杰:快要120年校庆了,我把以前100年校庆、110年校庆的一些视频剪成小段依次去发。正巧看到这一段,就突然回想起我当年的状态,发出来就图一乐。

北青报:你的同事和学生们看到这个视频了吗?

牛杰:我现在的很多同事就是我当年的老师,他们知道我其实当年文艺方面可能比较活跃,他们就感慨我这么多年还是曾经那个少年。

学生更多的关注点就是没想到老师是这样的人。学生说,你每天上课那么一本正经,原来有这么一颗躁动的心。

北青报:你平时对学生严肃吗?

牛杰:我一直秉持跟学生做朋友的教育理念。我希望我们的师生关系不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我把学生作为一个成年人去尊重,也希望学生做出成年人该做的事情,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梦想负责。其实我一直跟学生的关系比较近,我认为我上课风格也比较幽默。

北青报:现在当老师带学生跟之前自己做学生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牛杰:我做老师一直是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当时做学生的时候不愿意老师是什么样子,自己就千万不要成为这个样子的老师。我们总强调“不忘初心”,其实每个老师要想起来自己当年也是学生,我时刻提醒自己这一点。

北青报:这个视频走红之后,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牛杰:没有,我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我也没有觉得这叫红。所谓“红”,就是大家觉得反差变化很有戏剧性,当年你是那样的一个毛头小子,还有点叛逆,其实那是表演出来的形式,我本来比较乖。

那会儿我已经上高二了,跟高一刚进校不适应还是有很大变化的。我只是通过作品反映了我的变化。我想用这种方式让学生知道,老师当年跟你们一样,也有困惑,也有迷茫,但是经历了困惑,经历了迷茫之后,总要学会长大。一定要明白,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你应该做什么,这是最重要的。其实我是想拿我个人的经历跟学生分享,让他们看一看,与其停留在抱怨、不满、反抗,不如选择一些更有意思的事情。这其实是最核心的目的。

北青报:有跟学生讨论过在网络走红这件事吗?

牛杰:我跟学生说,千万不要把这些东西当回事。所谓流量,这些跟老师这个身份其实关系不大。你们还是我的学生,咱们抛开这些世俗的东西,我想跟你们分享我的故事,希望你们能从我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

我上节课给他们讲一个课文,最后谈到“英雄”。我告诉他们,其实所有英雄不是为了成为英雄而最后成为英雄,他都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英雄,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最终都能成为英雄。所以现在这个视频火了就过了,我还是做好我自己该做的事情。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见习记者 陈静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涛
编辑/王朝
校对/李鑫

相关阅读
送5400斤辣椒回报母校!这位90后小伙和学校有什么故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6
读书期间得到老师和校友帮助 小伙两年共捐赠万斤辣椒和现金“报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8
从云南到宣化,河北地质大学校友徒步近4000公里回母校
河山新闻 2023-10-13
论文致谢走红小伙 返回母校读研 未来计划回凉山工作建设家乡
成都商报 2023-09-06
李寅飞李菁表演《新五行诗》 把明星夫妻名字编进相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