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留守儿童的“校长妈妈”和她的山乡“美心课”
新华每日电讯 2021-12-07 14:11

2021年1月29日,盘晓红(右一)作为湖南省人大代表参加湖南省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并对如何加强乡村学校劳动教育作了发言

南国深秋清晨,湖南永州的山村学校,盘晓红弹起教室里的电子琴,40多个孩子唱着歌,开始了每周一节的“美心课”。

这堂课的主题是“感恩”,听课的有学生,还有几位爷爷奶奶。作为永州市蓝山县楠市中心小学的校长,盘晓红设计的德育思政类课程“美心课”不仅教育学生,也吸引了不少家长。

声音洪亮、语调亲切,盘晓红符合人们想起“老师”时,心中就会浮现的那个和蔼形象。她不仅是一名乡村教师,还是12个孩子的“妈妈”。20多年来,她牵着一双又一双小手,拉着一拨又一拨孩子走进阳光、走向未来——怕那些孤儿、特困生不小心落在队尾,盘晓红总是把他们的小手攥得更紧些……

声音洪亮、语调亲切,盘晓红符合人们想起“老师”时,心中会浮现的那个形象(摄影/薛宇舸)

放不下,谁是心底的牵挂?

1988年,中师(编者注:中等师范学校的简称,是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盘晓红来到了深山里的瑶族乡,扎根教师岗位,一干就是15年。

“那时候学校小、老师少,我们一个人可以教好几门课程。”盘晓红能写一手好板书,多才多艺,教过数学、英语,也能用琴键带着孩子们接触音乐。

经济上的拮据也曾逼迫盘晓红走出大山,前往广东的私立学校就职。快速增长的收入带来了欣喜,却没能掩盖对山里娃的牵挂。“新学期还有老师吗?他们上课怎么样?”每次走出私立学校现代化的教室,她心里总是嘀咕着。

最终,放不下乡里的孩子们,只过了一个月,盘晓红转头又扎进了山乡。

“乡里的孩子冬天打赤脚,老师们也住在危房里。”盘晓红说,自那时起,她开始有意识地留心校内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将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

2004年上学期,盘晓红班上一名女学生没来上学,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家庭困难又遇变故,“她最终还是失学了,我能教她知识,却没能力改变她的家庭。”盘晓红说。

那年暑假,盘晓红下定决心,要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们提供帮助。她决定系统地梳理一次身边留守儿童的情况。这一个想法,让她踏上了走访之路。

一个夏天,盘晓红走遍了蓝山县15个乡镇的38个村,深入了解了65名孤儿和特困孩子的情况,并写出了十多万字的调查记录和《农村孤儿和特困学生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一份资料整理完,有足足两三百页,盘晓红打印了20多份,装进背包,跑遍县城各部门寻求帮助。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一些爱心人士对农村孤儿和特困孩子的关注,也坚定了我帮助留守和困境儿童的决心。”令盘晓红欣慰的是,她走访过的孩子中,有不少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再也没有被迫失学。

2021年4月26日,盘晓红(右二)与学校任课老师在课后到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

牵起手,组建新的家

盘晓红只有一个亲生女儿。但在她工作的楠市中心小学,很多老师对她最初的记忆,就是她养大了好几个“孩子”。

2004年的暑期调研,盘晓红来到一户极其简陋的人家,两个读小学的男孩,与奶奶相依为命,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盘晓红掀开家里的锅盖,看到的却是已经发霉的剩饭。

兄弟俩自幼父母双亡,在县城里面向孤儿开办的学校读书,哥哥因为个性乖巧,得到了爱心人士的资助,弟弟谭准却没人照顾。有一年,因为实在凑不出书本费,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写一张字条,去人多的地方乞讨。

小男孩把写得歪歪扭扭的字条铺在地上,在市场门口跪着,低头一言不发。身边有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跟爸爸撒娇要吃的,年轻的父亲买上热腾腾的包子,骑着自行车离开了。

这再平常不过的一幕,挑破了幼年谭准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他不管不顾地一路飞奔回家,抱住奶奶喊着,“我也想要爸爸”,祖孙俩抱头痛哭。

听完这个故事,盘晓红握着奶奶找出的字条泪流不止,上面的“我要上学”四个字,仿佛烙印一样,刻进了她的心中。

“把孩子交给我吧,生活和学习我来负责。”又经过几次走访后,盘晓红对奶奶做出了承诺。就这样,谭准成了她的孩子,跟着她在学校吃住,又一步步走进了中学、大学……

盘晓红有写工作笔记的习惯,两个月就可以写完一个本子。翻开2008年的一本笔记,有几个孩子的名字反复出现,后面都写着,“我该怎样教育他呢?”

盘晓红的老同事杨年清说,学校里的老师们遇到一些家里管不上、学校管不了的孩子,总会请盘晓红帮助教育。由于缺失来自家庭的关爱,不安的情绪让这些孩子或反叛,或封闭,盘晓红不放弃他们,总是带在身边慢慢开导,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

黄兆生就是这样成了她的第二个“儿子”。起初,很多老师都为他的不听话而头疼,盘晓红在了解他的家庭状况后,不仅把他接到一起生活,让他重新收获关爱,还通过引导他参加活动等方式,助他取得成长路上不可缺失的成就感。

“一种教育方法不可能万灵。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找到通向孩子的心灵之路。”盘晓红在那一年的日记里写道。

一年又一年,送到盘晓红身边的孩子越来越多,近20年的时间里,她带大了12个曾经的乡村困境儿童。她会给每个孩子“订制”成长计划。带着他们读书、锻炼、做家务、献爱心,在盘晓红的培养下,他们已然长成了阳光积极、热爱生活的青年。

这天下课,盘晓红给谭准打了一个视频电话,已经27岁的他接起电话,第一时间分享了自己的好消息:“妈,我今天去办营业执照了!”他告诉盘晓红,自己承包了一个学校食堂的窗口,准备好好经营起来。

在外地工作的黄兆生也会经常跟盘晓红分享近况,空闲的时候,盘晓红还会帮忙带一带他的两个孩子。其他的儿子和女儿们回到蓝山,总要去跟妈妈多见几次面,大家围在一起,还像小时候一样亲切。

“从当老师到当妈妈,我始终为孩子们的成长感到无比幸福。”盘晓红说。

2021年11月11日,盘晓红在楠市中心小学开设家庭美心教育公益讲座

成长路上,需要一堂“美心课”

“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天?”在以“感恩”为主题的“美心课”上,盘晓红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40多人的课堂一片寂静,有学生怯生生地说,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父母,更没有为父母说过一声“生日快乐”。

班上的孩子8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盘晓红结合自己走访的真实案例,告诉孩子们父母在外工作的不易,鼓励他们多与父母沟通,更要与在家照料他们的爷爷奶奶好好相处。

“美心课”是盘晓红开设的校本德育思政类课程,没有模板和先例,盘晓红完全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人生阅历,以及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课程编排。从2010年至今,已延续了11年。

她将爱国敬业、传统文化、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生活技能等板块融入其中,通过歌唱、朗诵、生活技能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开设课程的初衷来自盘晓红对于留守儿童心理状态的观察。

刚来到楠市中心小学的那两年,她为了把沉迷网络的学生转化过来,一家家网吧去找逃学的孩子;为了阻止学生打群架,白天找学生谈心,晚上走街串巷去家访……这些应对措施收效甚微,盘晓红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个长期的“治本之策”。

“我希望我们能够教育出可以自我约束、能够适应社会的孩子,这需要道德熏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美心课’就是一个解题方案。”盘晓红说。

几年下来,不仅学生们在行为习惯、精神面貌、人生观等方面都受到积极的影响,家长的参与热情也高涨了起来。

在家庭“美心课”上,盘晓红会分享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也会告诉家长如何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等等。

在她的努力之下,不少家长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方式,与孩子更加平和、积极地交流,亲子关系也更加紧密了起来。

如今,盘晓红的“美心课”走进了蓝山县不少乡镇、县级学校的课堂,德育教育的范围更广、形式也丰富了起来。

“我一直相信,育人不仅是传授知识”,盘晓红说,“作为老师,我希望更多的留守儿童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能力,可以受人尊重地融入社会。这是我的初心和夙愿。”

文/刘芳洲 余春生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北京市名校长领航工程交“答卷”,“孩子们眼里有了光”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12-11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将迁址,新校区啥样?多图抢先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12-10
河北3市发布最新来返政策:须持核酸阴性证明
河北日报 2021-12-10
京城又一阅读好去处!轩辕书馆为汽车主题园区增加“文化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12-09
九旬“最美科技工作者”马玙:66年扎根结核病医疗临床第一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12-09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写生•创作:祝大年艺术作品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12-08
京冀“摆渡人”张杰:车厢就是乘客的“家”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12-08
北京考古曝重大发现!3000年西周大墓下葬时曾犯错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12-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