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国家文创实验区|场景式艺术空间不断涌现,促园区品质化提升
北京朝阳App 2021-11-17 20:01

“这幅作品是厐均先生的《春到漓江》,他透过厚实的笔触、细腻变化的灰调子,融汇水墨画中的温润,流穿在奔放浓烈的线条之中,赋予了笔下世界另一个流动的灰色诗意。”目前,东亿美术馆正举办馆藏作品展,持续至11月27日。

东亿美术馆是一所灰白色平层联体建筑,墙面装饰有竖状条纹,凹凸起伏,极具现代艺术气息。美术馆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展览面积2400平方米,展现长426米。馆内还设有多功能展厅、贵宾厅、影像厅以及阅读休息区、手工艺体验区。

据悉,东亿美术馆自2016年开馆至今已经举办包含“具象中国”“得镜取像”等50余场展览,旨在搭建起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学习互鉴的平台,激励更多的年轻艺术家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作品。

与东亿美术馆不同,坐落于E9区创新工场的7号空间站则集合了人文艺术气息和科技感于一身。

整齐划一的阶梯坐席,层层叠叠的书架,8组高大的立式书柜营造出了十分浓郁的人文艺术氛围,这是空间站南侧的“智库”空间。在它一旁是空间站的咖啡休闲区,由原三元乳制品厂生产线改造而成,灰色地面搭配不锈钢管线,将旧厂房的工业遗风展现地淋漓尽致。这里以书为媒介,是周边居民及企业人员进行分享交流、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在空间站的中心位置,是长16米,宽11米,由28块LED屏组成的中央装置,具有多媒体展示功能,可实现360°视觉特效展示,能最大化丰富传播效果。

而空间站的北侧则是“聚场”文化交流空间。500平方米的场地,开放式的阶梯座椅,木质混搭金属的装饰,再配上130平方米的LED屏及可推拉隔断门,使空间既可独立使用,又可与整场空间联动组合,可支持举办沉浸式演讲、展览、发布会、演出等各类型活动。空间站的二层是近2600平米的展览活动区,长廊式无柱空间让各式场景完整呈现,不变的物理空间充满了百变创意。

“7号空间站以象征链接、承载、汇聚万物的宇宙空间站为设计灵感,秉承无边界融合、赋能IP协同进化的规划理念,致力打造出融合工业风、科技感与人文氛围的独特艺术空间。”E9区创新工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红色的旧墙体、屋顶斑驳的瓦片、棚顶的旧天窗、满墙的爬山虎……这是坐落于郎园Vintage 16号楼的虞社演艺空间,是国内首个5G剧场,主场地面积1000平方米,可容纳300-700人。

这里虽是满满的旧工业遗风,却是时尚文化的“聚集地”。虞社曾举办过一系列国际时装发布会、先锋音乐LIVE现场、大师级艺术作品展等大型活动,为文化艺术交流、跨界实践提供场地支持。

在郎园Vintage内,还有另一个个性鲜明的大型综合式艺术机构——兰境艺术中心,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曾举办过图书市集、戏剧节等文化活动,是北京城市核心区域别具特色的大型综合式艺术机构。

在竞园国际影像基地,有一个可以找回儿时记忆的供销社历史文化展览馆。展览馆向公众免费开放,通过展出的粮票、自行车、军大衣、缝纫机、海魂衫等老物件带领大家穿越时间隧道,寻找儿时的美好。

“园区的前身是北京市供销社棉麻仓库,建设展览馆除让大家追忆儿时外,也希望以展览馆为空间载体,为园区企业人员提供文化互动交流平台。”竞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北京塞隆国际文化创意园内有一个塞隆水泥库艺术空间,这里曾举办数十场具有影响力的美术展览。

塞隆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水泥库艺术空间一直在做展览、学术交流、艺术课程、收藏品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探索,旨在构建文化交流互动平台,让大家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

一直以来,国家文创实验区持续推动产城融合、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融合发展,举办各类公共文化活动满足居民多元化、品质化的精神需求。下一步,国家文创实验区将继续鼓励园区开辟更多艺术空间、美术馆、体育馆、城市书坊等综合性公共服务空间,提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品质化提升,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赵亚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