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2人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06 08:41

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在京隆重举行,北京市推荐的“‘大手’拉‘小手’ 推开科学那扇门”的王绶琯,“愿得此身长报国 直上九霄揽日月”的杨孟飞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周儒欣、李增军、李斌、张琳、张莉华、彭兴利、王伟、梅爱平获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在前七届中,北京市已有18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中央六部委部署要求,北京市精心组织开展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评选推荐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组成的活动组委会及办公室。各区、各系统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严格把握评选标准,坚持优中选优原则,全力做好推荐、政审、评选、征求意见等各环节工作,共向全市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推荐候选人212名。经研究评审,确定向全国活动组委会推荐10名候选人。他们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习近平总书记赞扬北京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具有良好的综合道德素质,是首都地区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群众公认的道德标杆、文明道德风尚的示范引领者。

下一步,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宣传、道德实践及关爱礼遇模范榜样活动,讲好模范故事,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氛围,兴起崇尚模范、关爱模范、争当模范的时代风尚。

事迹介绍

王绶琯

王绶琯,男,汉族,1923年1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北京天文台原台长、名誉台长、中国天文学会原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绶琯是我国天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射电天文学开创者。1999年,他倡议并联合钱学森、王大珩、路甬祥、白春礼等61位著名科学家创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组织5万多名中学生先后参加俱乐部科研活动,一些学生已成长为国际科学前沿领军人物。

“执手巡九天,创国家重器日月同鉴;运筹泽八方,掖百年英才时代担当”,在九十八载的人生中,王绶琯始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在天文学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还甘为人梯,为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拼尽全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93年,紫金山天文台将3171号小行星命名为“王绶琯星”。他研究一辈子星星,也成为带领无数中学生走进科学的“启明星”。

20多年中,王绶琯为俱乐部发展四处奔波。为解决经费问题,他捐出稿费;身体虚弱无法行走,他让女儿用轮椅推着去参加俱乐部活动;即便躺在病榻上,自称“眼睛、耳朵都开始罢工”,他仍关心着俱乐部的未来。

经过22年的发展,俱乐部基地校由最初的4所发展到31所,共有721位导师和5万多名中学生参加俱乐部科研活动,其中3100多名中学生走进278个重要科研团队及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平均为期一年的科研实践活动。

一批俱乐部早期会员已崭露头角,成为国际科学前沿领军人物。他们中,有的在中科院等单位领衔科研团队;有的在国外建立独立科研实验室;有的成长为高性能集成电路芯片设计领域知名专家,在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有影响力;有的作为计算机视觉和认知科学专家,成为国内首次推出无人驾驶卡车方案的独角兽企业创始人;有的是国际生物物理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入选福布斯杂志亚洲30岁以下杰出人才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中国科技青年榜……

王绶琯荣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等称号,被授予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终身成就奖、“北京榜样”特别奖。

杨孟飞

杨孟飞,男,汉族,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孟飞是我国空间飞行器系统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以炽烈的报国情怀,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带领团队出色完成了“嫦娥五号”探测器研制工作,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赤子情深献航天。1982年,年仅20岁的杨孟飞大学毕业后,又考入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此后30余年科技攻关征程上,他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方案,解决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中的诸多难题,从星载计算机研究室研究人员,逐渐成长为专家型管理人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在我国航天强国建设的征程中默默奉献耕耘。

2011年,探月三期工程正式立项,任务目标是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杨孟飞担任“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他在极短时间内,几乎把所有相关专业文献和材料都看了一遍,厚厚的专业书籍,每一章、每一页他都用心学习过。他十年如一日扎根科研一线,带领深空探测研制团队潜心科研,面对关键技术多、任务难度大、实施风险高等难题,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只为圆满完成“嫦娥五号”任务。他经常半夜下飞机就直奔研制现场,与同事一同开展技术研讨,第二天又继续忙碌。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开启奔月之旅。飞控任务20余天,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飞控岗位上紧张忙碌,特别是采样封装阶段,一直坚守,与大家并肩作战。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成功,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创举,也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从月球带回月壤。作为整个任务的核心工作人员之一,杨孟飞保持着一贯的低调,早已把注意力聚焦到下一次重大任务上。

杨孟飞荣获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突出贡献个人等称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房山区教育系统的他荣获第九届首都道德模范提名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4
中宣部等6部门启动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新华社 2023-11-19
顺义区第九届道德模范评选结果揭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24
第八届“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评选结果公布
央视新闻 2023-01-11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启动
光明日报 2022-10-06
30年从医路为万千患者除病痛 刘海鹰荣获“首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1
大兴冰壶运动员闫卓荣获第八届首都道德模范称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1
10人荣获第八届首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