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二轮集中供地整体“遇冷” 国企央企成拿地主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11-03 23:03

截至2021年10月底,除去宁波和郑州外,共有20个试点城市第二批集中供地迎来收官,土拍市场降温明显。

不同于首批集中供地尚处于探索期、成交热度南北分化的特点,二轮土拍整体遇冷,多个城市流拍率走高、溢价率大幅降低、底价成交频频出现。

二轮土拍遇冷的另一个表现是“未拍先冷”,部分城市竞拍前一日不得不撤销或延期无人报名地块,其中,杭州和北京“提前流拍”地块更是达到了半数以上。

在二轮土拍中,也出现了一个趋势性现象,即地方国企、央企凭借稳健的财务状况,成为拿地主力,民营房企则更加注重“降杠杆、降负债、保卫现金流”。

回溯土地市场持续变冷的背后,既有企业资金面紧张、整体销售下行的短期因素,也有房企逐渐放弃“以高杠杆博高周转”行为的长期因素。

关于未来趋势,多家机构预计,受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持续显效、销售端承压的影响,第三批集中供地热度将不会明显升温。但同时考虑到信贷环境的适度改善,部分房企尚有补库存的需求,三轮土拍竞争或将趋于平稳。

溢价率回落、流拍率走高

与首批集中供地时部分热点城市动辄高达30%的溢价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批集中供地溢价率迅速回落,数据大幅降低。

以重庆、深圳为例,首批集中土拍的平均溢价率分别为39.2%、30.9%,而二轮土拍的平均溢价率急速降至0.02%和12.05%。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12.05%的溢价率已经高居前三,更多城市的溢价率几乎“贴地飞行”,其中长沙和济南更是全部底价成交,溢价率为0,广州、青岛、天津、武汉、长春、沈阳平均溢价率全部不超过1%,分别为0.82%、0.53%、0.65%、0.40%、0.39%和0.8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中指院和上海证券研究所数据计算,20城二轮土拍平均溢价率仅4.66%,较首批22城16.68%下降了12.0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二轮土拍底价成交现象攀升,长沙、济南两地进入集中竞拍环节的土地全部底价成交,成都底价成交占比73.08%,溢价率不足1%的城市,均意味着底价成交占比非常显著。

以往土地市场最具韧性的一线城市也出现了大量底价成交情况。北京推出43宗土地,成功出让16宗,底价成交5宗;上海共推出48宗土地,成交41宗,其中底价成交32宗;广州推出48宗地块,成功出让23宗,其中18宗均为底价成交;深圳共推出44宗土地,成功出让21宗,其中底价成交4宗。

二轮土拍和溢价率走低并行的另一个明显特征,则是流拍率居高不下。

具体来看,长沙、北京、沈阳、杭州、合肥、广州的流拍和中止交易占比均超过50%,分别为65.52%、60.47%、58.70%、54.84%、52.94%、52.08%;杭州首次试点推出的竞品质地块因报名房企不足全部流拍;长春、福州、天津、重庆、成都的流拍和中止交易占比均超过30%。

因报名房企不足而“提前流拍”的现象也不断上演,其中北京26宗、沈阳24宗、天津19宗、杭州17宗、长沙16宗。

央企国企成拿地主力

二轮土拍中,民营房企的参拍积极性较首轮有所降低,地方国企和央企的表现则相对突出。

上海证券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分企业来看,碧桂园、融创中国、旭辉控股集团等民营房企拿地积极性不及首批集中供地,融创中国仅在青岛拿下2宗土地,与首批集中供地收获52宗土地相比大幅下滑。国企央企凭借资金和融资成本优质在全国范围内多点布局,中国海外发展竞得 24 宗土地,华润置地收获 8 宗土地。

该研报显示,上海国企、央企拿地占比超70%;苏州拿地企业84%为国企;厦门共成交11宗土地,其中9宗被国企获得;成都成交的52宗地块中,国资平台共拿地40宗,占比 76.92%。

本土企业也凭借区域深耕优势积极参拍,竞得多宗地块。以武汉为例,除龙湖集团收获一宗土地之外,其余地块均被武汉本地企业收入囊中。杭州14 宗地块中仅有两宗被中海、金隅竞得,其余均为杭州本土企业竞得。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房企资金压力较大。”中指研究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然资源部调整集中供地规则之后,加大了自有资金来源审查制度,并且限制了无开发资质的企业参与土拍,加之宏观调控下的信贷收缩,直接导致房企融资端受到较大制约。

中指研究院进一步指出:“另一方面,回款端在下半年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市场下行,项目去化面临困难;信贷收缩,购房贷款办理困难;加强资金监管,购房款银行放款难度加大。”

平安证券分析师杨侃表达了一致的观点,国企、央企财务稳健、资金成本较低,凸显了其在二轮土拍市场中的主力地位。他说:“房企资金端存在‘内外交迫’窘境,楼市调控频频加码叠加按揭端收紧致房企回款压力增加,同时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持续显效,房企出于财务安全考虑,趋于‘以销定投’的审慎拿地策略。此外部分地块土拍规则对房企利润端改善相对有限,二批供地拿地紧迫性不及首批,都制约了房企的拿地热情。”

中信证券分析师陈聪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地方性国企在土地出让明显偏冷时能起到半市场化拿地托底的作用。

这种“托底”作用同样出现在北京二轮土拍中,除去延期出让的26宗地块,总计仅有16宗地接到有效竞买申请,其中5宗因仅有一家房企报名而底价成交。这5宗地块的归属分别北京城建、北京通州房地产、中海、金隅、华润置地和中铁置业。

11月3日正在进行的宁波二轮土拍延续了上述规律,首日共出让29宗地块,流拍12宗,成交17宗,其中14宗地块底价成交,占成交地块的82%,整体溢价率仅0.3%。并且,14宗底价成交地块中,有10宗地的归属都是国企、央企。

编辑/宋欣

相关阅读
上海第二轮首场土拍总揽金405.5亿 近七成触顶摇号
证券时报网 2023-07-13
南京二轮土拍合计揽金150亿元 房企积极补仓“优质地块”
证券日报网 2023-05-13
上海首批19宗宅地518.83亿元成交,央地国企仍是拿地主力
澎湃新闻 2023-04-22
成都第三批集中土拍超9成底价成交 国央资企业成拿地主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27
全国土拍"扎堆"!多数城市热度下滑 ,热点城市民企拿地意愿回升
证券时报网 2022-10-02
杭州今年前三轮集中供地成交1814.6亿,滨江贡献近三成
澎湃新闻 2022-09-16
上海第二轮土拍收官!楼面价、溢价率均提高,央国企仍是拿地主力
证券时报 2022-07-28
十城二轮供地:土拍规则放宽,整体表现平稳
羊城晚报 2022-07-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