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濮存昕深情告白演了30年的角色:我的年龄已超过李白,感觉他留我一个人走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28 20:22

很多人都以为,《李白》是为濮存昕量身定制的剧目,但其实,1991年,38岁的濮存昕是因为于是之、巍子都没能出演,而“捞”上了这个“诗仙”的角色。2021年10月26日,《李白》从第226场演出再出发,此时的濮存昕和李白结缘也已整整30年。

我在排练场可会玩了

距离上一次演出已经过去了3年,那一次,濮存昕就曾流露出“演不动了,要和这个角色告别了”。如今,68岁的他已经超过了李白的年纪,“其实有两个担心,一是我的体能和膝盖,二是还能不能那么率真地去完成角色。”演出前,老演员张福元来到濮存昕的化妆间,为他戴上了能够加热的护膝,演出前,濮存昕又以一层髌骨带来做防护。演出的下半场,熟悉他的人都会为其在剧中大幅度的舞剑动作捏把汗。但其实,在濮存昕看来,身体的负荷远不及对表演状态上的担忧,“这样的戏,真正投入创作时,是要从世俗生活中脱离出来的,我们刚刚演完《雷雨》,只有5天就要转换成《李白》模式,这个戏大家的配合都已经固定了,这里面还能不能让我们有新鲜的感觉?也就是那种即兴的状态,30年的定势,似乎已经有一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了。我们刚来剧院的时候,不理解《茶馆》这个戏演到那种节拍感多一步少一步都不对,而演到今天,《李白》这个戏已经跟《茶馆》差不多了。我们自己知道节奏板眼的精确性在哪,是要按着板眼走,但是创作的那种趣味感同样不能少。”

于是,在排练的时候,濮存昕称自己“可会玩了”,“我实际上是在寻找一些东西,但我知道,一见观众绝对不能这样。可是在排练场我就特别爽,这种感觉就像舞蹈演员脚下滑步擦地,像滑雪时雪板轧雪,像写毛笔字时扎纸的那种感觉和分寸。我知道演戏得有根,得有意图和出处,要不然就成了感情一大片。演了30年,我有时会怀疑对不对?是不是只是演出了一个壳来,虽然观众不会笑场,但会觉得你假了或者说没真的了,不自然或者没有现场性了。”

定场诗响起,感觉父亲仍旧和我们在一起

作为剧作家郭启宏“文人三部曲”的第一部,当年曹禺先生也曾给予剧本很高的评价。“这个作品的经典就在于他写了一个大家不知道或者说是陌生的李白,但这恰恰是李白最有趣的一段。他没有写李白沉香亭畔、把酒长安酒楼的得意,而是写了他的失意,而这恰恰是中国知识分子从古至今面对的纠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进退两难了几千年。”在濮存昕心中,李白同其另一个自己钟爱的角色哈姆雷特有相近的地方,“生存还是毁灭同进和退的两难困境是同一个哲学命题。所以个戏挺好玩的,也让我们在表演中大彻大悟,也因此,于是之老师当年其实想演这个戏,他觉得身体不行才放弃了。”

舞台上,钟声隐去,何处觅诗魂的吟诵响起,如今,所有幕间的定场诗依旧是父亲苏民的声音,濮存昕说,“每每听到这个声音,还是会有点激动,感觉他仍旧和我们在一起。虽然他不在了,但声音永远不会变,已经数码化了,他用他自己特殊的吟诵感觉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懈怠,他的声音已经标准化了,也提示着我们的演出也要标准化,不能轻慢、不能倦怠,要时刻警醒。”

当年《李白》的创排,是苏民和濮存昕父子第一次携手创作,两代人的分歧不可避免,如今回忆起来,濮存昕淡淡地说,“还好,都过去了”。“排练时,他会说你是不是电视剧演多了,要进入人物情境,脱离出松弛自然的生活,找到艺术的状态。李白这个人物的状态实际上是我们后来在2003年演出时的重新阐释,我尽量去把这个人物简单化,去找一个孩子的那种赤子之心,那是一种轻舟已过、像孩子做游戏一般处事为人的状态。”

现在一道褶子也不用画了

剧中的《将进酒》是濮存昕拿手的篇章,他曾多次在朗诵会上赋予这首诗独到的演绎,至于在朗诵会和在话剧舞台上对于这首诗处理的异同,濮存昕的解释是:“话剧舞台上还是在演故事,不要忽视情节,要有始有终地去扮演一个人物,呈现一种生命状态,而朗诵其实是一个清唱的咏叹调。前两天我们刚刚听了世界两大男高音同影像中的帕瓦罗蒂对唱的画面,让我感叹歌剧真是无可比拟的,话剧比不了,一段咏叹调可以多少倍的夸张生命的能量。而李白生命的能量其实是‘朝辞白帝’的这一段,如果有些独白的片段能像歌剧一样去处理,音乐性里有文思、有情绪、有韵律节奏,台词本身的灵性将更有力量。相对而言,朗诵不能太生活化,语言中的音乐性韵律要更讲究一点。这方面我们的前辈董行佶老师的朗诵可以说是范本。”

剧中,李白身着一袭白衣、伴着一轮圆月独自捋髯的画面,被很多人称作“月照诗魂”,如果说当年还需要在脸上画一些褶子,刻意去营造那种沧桑感,濮存昕说,“现在一道褶子也不用画了,而且现在我的年纪比李白要大了,据说他是62岁去世。原来还需要使劲地去掩饰年轻,去寻找,去追着李白,现在的感觉是他已经不在了,留我一个人走了。”至于独自对月的画面,濮存昕的理解是,“没有人跟他对话,只有月亮,大艺术家、大文学家、大哲学家、大科学家通常都很孤独,那时的李白,正是这样一种孤芳的状态。但我们自己不能这样,我们要知道,自己应该还有进步的空间,首都剧场邀请展,我是坐着飞机也要回来看的,要以一个观众的身份去发现自己的楷模,以色列的演员萨沙就是我的偶像,我也是在几年前乌镇戏剧节上看到《奥涅金》,才有了重排《雷雨》的想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为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养成 濮存昕以君子之风温润大凉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3
《康震诗词课(青少版)》发布 作者康震与濮存昕、于洲畅谈“李白的万里长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3
濮存昕:我是观众的考生
中国新闻网 2023-06-19
濮存昕向观众“掏心窝子”:是生活教会了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2
濮存昕首度加盟,大剧院版《简·爱》远不止“有情人终成眷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8
濮存昕执导双语版《哈姆雷特》:莎士比亚仿佛就在化妆间
中国新闻网 2022-03-05
“听见美”再登台,濮存昕邀来自己知青时代的“男神”食指共读美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03
访谈 | 濮存昕的海阔天空气象与清风朗月胸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