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最严网游防沉迷措施出台近两月,家中“神兽”就没办法了吗?
观察者网 2021-10-22 18:02

史上最严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规定”自8月30日出台以来,已施行近两月。

从“每款游戏每日最多玩3小时”到“所有游戏每周只能玩3小时”,新规的落实情况如何?沉迷现象改变了吗?

观察者网近日测试了包括腾讯、网易、米哈游等大厂旗下的十多款主流网络游戏与多家游戏平台,结果显示,上述平台均已增加了相关限制措施。

不过,多名受访未成年人透露,目前仍可以通过家长的帮助,采用“刷脸”避免限制,此外,还有未成年人通过购买成年人的游戏账号登录游戏。

也有未成年人表示,游戏打不了就会去看网络小说、刷抖音,也会持续好几个小时。虽然抖音快手等9月已宣布“最强限制措施”,对14岁以下实名用户强制进入青少年模式。但经测试可以发现,未成年用户仍可在不进行认证的情况下不受限制地浏览短视频。

游戏行业从业者告诉观察者网,企业在申请游戏版号时就会落实防沉迷机制,但具体方式有所不同,“一是只输入姓名和身份证的实名认证,二是加入人脸识别。”企业大多数使用前者,可由于方式不够严格很容易被钻空子,而人脸识别也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精准。

另一方面,也有教育专家表示,未成年防沉迷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等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参与,并不能简单以一句“游戏成瘾”,有意或无意地推卸、逃避自身责任和义务。政府和企业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家长如今需要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

9月5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腾讯电竞展区,一位未成年人在试玩手游 图源:视觉中国

家中“神兽”被管住了吗?

“我已经不玩手游了。”今年12岁刚上初二的阿然表示,自己以前偶尔会玩《王者荣耀》或《和平精英》,时间一般是周末写完作业后,但现在已经不玩了,“主要原因是时间太不合适”,一群“小学生”扎堆也影响体验。

8月30日晚,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新规”)。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

观察者网编辑近日选取了在各大手机应用市场排行前十的手游,其中不乏有腾讯、网易、米哈游等大厂游戏,结果显示,用未成年人身份证注册的账号,凡是不在规定时间进行登录,游戏页面都弹出了“无法登录”或“无法进行游戏”的提示。

App Store显示的免费游戏排名

用未成年人账号登录《开心消消乐》所显示的界面

对于新注册账号,则会强制要求先填写姓名与身份证号后才允许登录。以《王者荣耀》为例,若填写的身份信息年龄小于14周岁,还会要求填写监护人的相关信息。

用未成年人账号登录《王者荣耀》所显示的界面

除了自己的账号受限制,未成年人想去租其他账号,也一样受限。

笔者先后注册5173、爱玩猫、租号玩、U号租等平台账号,在试图购买或租赁账号时,收到了平台提示,“未成年人无法使用该服务”。

5173、爱玩猫、租号玩、U号租平台显示的实名认证界面

不过,单机游戏的限制还没有那么严格。“现在注册新账号也是要填(个人信息)的。”阿然说,“但我的账号是以前注册的,所以一直也没填身份证号,也能一直用。”

阿然表示,会和父母约定单机游戏的使用时间,另外在常用的单机游戏平台上,也已经有针对未成年人的限制。

经观察者网编辑检索,4399平台上的单机游戏需要登陆后才能打开,且账号注册时需要填写身份证信息,若身份信息显示为未成年人,则和其他游戏一样只能在新规指定时间使用。

“4399平台”页面截图

16岁的高二学生季风衡(化名)也在新规出台后经常在手机上玩单机游戏,不过是在苹果手机App Store下载的。

“只要Game Center的账号是成人号,那么登录的游戏就没有防沉迷(机制)。”

有时,季风衡也会和同学一起在《王者荣耀》上“开黑”,新规公布之后,他采取的办法是使用父母的成人号。

“唯一的变化是扫脸次数更多了,父母比较忙。”季风衡说,新规出台之前几个月都不一定有一次(扫脸核验),现在可能一周就会有一次。

季风衡也听说过租成人号玩游戏的做法,还有一些同学则选择直接买号,不过依然要靠父母帮忙,“也不是为了买成人号,而是因为账号性价比高才买,然后绑定在成人微信号上,也就是父母的微信小号”。

用未成年人账号登录《王者荣耀》所显示的界面

家长:孩子以前周末会玩4-5小时游戏,现在不玩了

夏女士的女儿今年16岁刚上高二,她对孩子玩游戏的态度非常明确。

“我们家长对于孩子玩游戏是持反对态度的,玩游戏孩子会上瘾,从而影响学习。”夏女士表示,自女儿以前在周末只要有空就会玩游戏,每周大概4-5小时左右,但现在已经不玩了。

也有家长认为,新规对自家影响较小。棒棒妈妈表示,“因为平时对孩子就有一些约束,孩子学习时间比较紧张,也没有自己的手机,孩子的娱乐活动更多是看书或者打篮球。”

棒棒妈妈认为,新规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问题,未来还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净化好网络空间。

“玩游戏能控制好也没什么不好,毕竟这个社会诱惑太多,但抵制了这个会出现新的,还是得靠自己控制。”小周周妈妈表示,孩子今年9岁,原本每周会玩两个小时游戏,但新规出台后已经不会天天想着游戏了。

对家长们而言,新规的出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约束孩子玩游戏时可以有更多的理由了,甚至还能避免家庭矛盾的出现。

“(和孩子)没有冲突,玩不到,也就死心了,和家长就没有矛盾了。”小周周妈妈说,现在会让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

“孩子对这个新规也是有抱怨的,但正好趁这个机会跟他们说,为什么之前父母会这么做,而现在国家也要这样做。”有两个孩子的梁女士说,新规的出台让自己省心不少,跟孩子的矛盾也减少了。

“连国家都支持,家长和孩子约定的时候,有依据了。”奇奇妈妈说,自己也非常赞成新规,不过自家孩子不玩游戏后仍会选择刷抖音或者看游戏主播。

图源:视觉中国

游戏玩不了,转向短视频?

今年入学某双一流高校的17岁女生小梨表示,自己游戏玩得不多,但遇到游戏时间限制还是会有些“恼怒”,因为自己打发时间的途径变少了。

“可能就会去找别的更浪费时间的东西来消遣。”小梨说,游戏打不了就会去看小说、刷抖音,也会持续好几个小时。

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国内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其中未成年人看短视频的比例,由2019年的46.2%增长到2020年的49.3%,占比稳步上升。

同时,10.6%的未成年网民在工作日收看短视频超过2小时,在节假日该比例提升至19.0%。

“由于青少年的心智尚不成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安全意识薄弱,有些青少年在观看网络短视频的时候容易跟风。”律师赵良善向法制日报表示。

今年9月,抖音快手先后宣布升级青少年防沉迷措施。

但是在测试中,观察者网编辑使用未注册手机号登录抖音平台,将身份信息填写为12岁,虽然抖音页面会弹出“推荐进入青少年模式”的选项,但直接关闭该弹窗后仍可正常浏览短视频。

测试中注册的抖音账号(未进行实名认证)

对于快手平台,用未进行过实名认证的QQ号进行登录,同样将身份信息填写为12岁且未进行实名认证,也能正常浏览短视频。

测试中注册的快手账号(未进行实名认证)

对于14岁以下却还没有实名的用户如何处理,抖音也曾作出过回应,即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实名认证进入青少年模式,或在弹窗时主动开启青少年模式。

那么,究竟有多少未成年人会主动进入青少年模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课题组调研显示,仅有53.3%的未成年人使用过青少年模式。

根据新华社客户端的问卷调查,超七成受访者认为青少年模式“没有多大用处,漏洞太多容易钻空子”。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去年11月5日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则显示,超三成未成年人认为青少年模式没用。

“不能简单以一句‘游戏成瘾’,推卸责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学者孙佳山对观察者网表示,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由于我国的阶层结构、教育结构、家庭结构等多重社会结构的长期变迁和累积,以移动互联网为表征的媒介杠杆效应持续性释放,我国青少年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文化娱乐消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现和表达,也出现了多重意义上的过度透支。

“而推动网络游戏的有效治理,显然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等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参与——而不是简单以一句‘游戏成瘾’,有意或无意地推卸、逃避自身责任和义务。”

对于游戏企业的责任,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游戏企业申请游戏版号时,国家新闻出版署必然会审查防沉迷机制,企业也都会接入该系统,但各企业在具体机制设置上有所不同。

“一是只输入姓名和身份证的实名认证,二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人脸识别的验证机制。”该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游戏企业大多数使用前者,可由于方式不够严格很容易被钻空子,未成年人可以使用他人信息完成认证,人脸识别机制也不能百分之百准确,但严谨度会更好一些。

该业内人士指出,人脸识别在技术层面没有不可克服困难,理论上在所有手游上都可落实。但对于端游和页游而言,基本不存在类似的后续核验机制,往往只是填写身份证号就够了。

对于“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号”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情况基本上很难查出来,“特别是成年人帮助未成年人完成身份识别过程的情况。”

孙佳山认为,企业和政府在未成年防沉迷的问题上虽说不算“尽善尽美”,但至少已经把步子迈了出去。

“家长这块确实是做得还不够。”孙佳山表示,很多恶性事件的幕后其实是家长不作为,或者是其实家长甚至在玩游戏,然后才导致相关事件的出现。

“不能仅仅防沉迷的问题甩到政府和企业上。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跟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大,学校和家长之间还得要找到一个更有效的调模式。”

目前,家长的监管责任也即将上升为法律规定。10月19日,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三审稿已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

草案明确,父母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来源/观察者网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透视“防沉迷”:保护好“未成年” 让上网更安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7-15
北青快评 | 防沉迷系统岂能被“成年人马甲”突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4
“830新规”出台将两年,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现象缓解了吗?
法治日报 2023-08-21
15楼财经 |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一周年 网游“防沉迷”落实得如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1
罚款10万元!上饶查处江西防沉迷网游第一案
都市现场 2022-04-07
网络游戏“防沉迷”仅靠技术还不够
科技日报 2021-10-15
人民时评:让未成年人远离网游沉迷
人民日报 2021-10-11
让未成年人远离网游沉迷
人民日报 2021-10-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