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东城区打造少先队社区成长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14 11:51

“北大红楼始建于1916年,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1918年10月,青年毛泽东被安排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在这座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思想理念的红楼中留下了珍贵的时光……”这是东城区少先队社区成长营主题队日活动中的一幕,两名少先队员变身“小导游”,带领大家开启一场红色寻访之旅。

10月12日下午,东城区少先队社区成长营开展了“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2周年主题队日活动,少先队员和校内、校外辅导员代表们一同庆祝建队日。活动中,少先队员们通过学习项目展示、情景小剧表演等形式,融合京剧、快板等元素,丰富展示了“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开展情况以及“胡同文化传播小使者”“红领巾义务打气公益项目”等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少先队员们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东城区少先队社区成长营是东城共青团聚焦主责主业,贯彻落实中央、北京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系列文件要求,紧抓推动“双减”政策契机,以“为青少年办实事”为出发点,依托社区活动中心、社区青年汇等资源,推动建立的家门口的社区成长营,为少先队员就近就便参与校外实践活动提供服务和平台,为“双减”政策之下双职工家庭家长接送照管难、社会机构收费较高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东城方案”。

东城区少先队社区成长营具有显著的团、队特色和东城特色,围绕“打造思想政治引领阵地、传统文化学习阵地、红色教育实践阵地和社会实践链接平台”的总体思路,精心设计素质教育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引领队员们在少先队这所大学校里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从小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

自2021年8月启动此项工作以来,东城团区委坚持需求导向,面向辖区内多所学校、多个街道、多个社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情况调研。在此基础上,综合服务需求、硬件场地、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首批拟定在东四街道、永外街道、体育馆路街道、景山街道开设试点,并将逐步推广。

根据街道实际,四个试点发展路径各不相同。东四少先队社区成长营探索“社区招募+校外实践”模式,永外少先队社区成长营尝试“社区和学校双进”模式,体育馆路少先队社区成长营采取“共享志愿家长”模式,景山少先队社区成长营则实践着“社会组织+运营单位联动”的模式。服务内容方面,成长营为少先队员提供影视戏剧表演、乒乓球、少年武术、中国舞、少年街舞等丰富多彩的素质美育课程,并开展经典名著阅读、童书伴读、红色影视赏析、文化赏析等延时托管服务,陪伴少年儿童度过快乐充实的课后时光。同时,立足学校的实际需求,少先队社区成长营还将联动各所有需求的小学,开展送课入校,丰富校内课后托管服务资源,缓解教职工压力,实现校社互补、有机联动。

推动过程中,东城团区委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协调统筹多方共同发力:属地街道提供活动空间的支持保障以及志愿招募,学校调研需求、组织发动,社区提供硬件支持和服务保障,团属社会组织进行课程策划、运营管理,广泛吸纳社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课程讲授、接送服务、照管服务等日常工作。成长营的建立是团属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探索,也是志愿服务凝聚力量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载体,还是社区青年汇服务地区青少年发展的有效手段,更是构建少先队社会化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

未来,东城区少先队社区成长营将围绕三个方面持续发展。一是聚焦“四个把握”扎实推动试点,总结推广经验,“四个把握”即把握服务提供与思想引领的关系、把握日常服务与假期服务的关系、把握先期试点与逐步推广的关系、把握公益服务与长期运行的关系。二是建立模块式服务架构和长效服务机制,全面推动有条件的街道和社区开设少先队社区成长营,做实我为青少年办实事,建立服务青少年的长效机制。三是探索构建集组织发动、服务管理、效果评价、激励保障为一体的系统化志愿服务发展体系,推动建立家庭、学校、社区有效联动的青少年发展工作体系。通过丰富、务实的举措,让家门口的少先队社区成长营、让校外少先队实践教育阵地在东城生根、发芽、蓬勃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