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境外机构连续34个月加仓人民币债券 专家预计未来将延续增持趋势
证券日报 2021-10-12 10:00

今年以来,人民币债券依然是境外机构投资者眼里的“香饽饽”。中央结算公司日前最新发布的9月份债券托管量数据显示,当月,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为34941.02亿元,较8月份增加884亿元。这一环比增量创今年3月份以来新高。与此同时,截至9月份,境外机构已连续34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

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从国内因素看,国内债券收益率整体走高,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企业债等在内的各期限债券收益率大多呈上行态势,境内外息差有所走阔。9月份人民币汇率继续维持稳定,从平均水平看,较8月份略有升值。利差和汇差双重利好叠加进一步提振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积极性。从国际因素看,外部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形势依然严峻,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叠加美联储缩减资产购买问题不断发酵,投资美债不确定性上升,人民币债券作为优质避险和投资资产的属性进一步突出,得到国际投资者更多青睐。

9月份环比增量为今年次高

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显示,9月份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环比增量为884亿元,为今年次高。今年环比增量最高在2月份,当月,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达31524.69亿元,较1月份环比增加956.94亿元。环比增量位列第三的是7月份,较6月份增加753.52亿元。

从9月份境外机构持有的券种结构来看,国债的规模最高,达22793.84亿元,占比达65.73%;其次为政策性银行债券,规模为10674.27亿元,占比为30.78%;再次为商业银行债券,规模为583.07亿元,占比1.68%。此外,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的规模分别为413.34亿元、111亿元及104.14亿元。

对于9月份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环比增量创下3月份以来新高,及境外机构连续增持人民币债券,东方金诚国际团队负责人常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相较海外市场,中国经济金融体系整体表现稳健,内生韧性依然强劲。面对复杂的国际局面,人民币资产成为全球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的重要选项,受到境外市场参与者追捧。

二是中国国债收益率相较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仍具有明显优势。尽管9月份以来美债收益率基本处于上升轨道之中,中美利差有所收窄,但中国国债收益率仍显著高于实施零利率及负利率的国家,也比世界其他新兴经济体更为稳定,人民币债券的投资价值正得到更加普遍的认可。与此同时,股市的表现带动投资者更加关注债券等投资工具,人民币债券吸引力及配置需求进一步走高。

三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30日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超过3100亿美元,其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升至2.61%,达到IMF自2016年开始公布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的最高水平。人民币储备规模的大幅提升,充分印证了中国经济金融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意味着外资配置空间更加广阔,这与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加速增长趋势保持一致。

“中国债市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不断推出,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投资环境,也带动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常征补充道。

债券通公司最新发布的债券市场运行报告显示,9月份债券通新入市境外机构投资者146家,月度成交4711亿元人民币;截至9月末,境外入市投资者总数达到2879家,全球排名前100的资产管理公司中有78家完成债券通备案入市。

境外投资者进入渠道更畅通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持续加快,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境外投资者进入的渠道越发畅通。

2020年3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探索对公司信用类债券实行发行注册管理制;加强债券市场评级机构统一准入管理,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中国债券市场从制度设计、监管体系、行业开放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多领域对外开放,向海外市场传递了在国内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持续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常征表示,具体包括:降低准入门槛、便利投资渠道,吸引了包括外资银行、保险、QFII、信托等在内的多元化境外投资主体;对中介机构,如外资银行的承销资质、评级机构、咨询机构、法律机构等服务领域的开放,市场规则进一步和国际接轨,增强了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多样化、系统化、高层次的服务能力;扩大投资范围,不断丰富债券投资品种,尤其是海外投资人关注热度较高的绿债、可持续发展债券、指数型产品,以及推出多种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金融产品等,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境外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丰富海外市场的投资渠道。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表态,要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拓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入市渠道,稳步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

常征认为,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的统一,还促进了包括监管标准、交易机制、发行和定价规则在内的一致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境内债券市场结算登记、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等相关制度与国际标准接轨;降低了信息成本、提升了市场的流动性和定价功能、提高了参与市场的便利性和操作效率,加大了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境外投资者投资国内债券市场,两方面因素必不可少,一方面是对中国经济前景和获得稳定收益率持有信心,另外一方面是拥有畅通的投资渠道和丰富的投资产品。”王有鑫表示,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特别是债券通、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的推进,为国际投资者进入国内债券市场、分享中国经济红利提供了更多渠道和可能。国内债券市场透明度、信息披露制度和债券评级机制愈加完善,交易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友好和便利的投资环境,使得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信心高涨。

有望继续保持增持态势

截至9月份,境外机构已连续34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展望后市,多位专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均认为,这一增持趋势还将延续,对人民币资产的热情将有增无减。

“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看,预计境外投资者将进一步增配境内人民币资产,特别是中长期限的人民币债券资产。”王有鑫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将长期保持稳定向好趋势,数字经济、创新经济、低碳经济、5G、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经济增长潜力将不断释放,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将长期保持前列,货币政策将逐渐回归正常化,人民币汇率维持稳定升值态势,人民币资产回报率将保持在高位,有利于吸引跨境资本继续流入。

在常征看来,短期内中国债市将继续成为国际投资者配置资产的重要选择。他分析称,首先,当前中国之外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经济体遭遇多轮疫情袭击,供应链受到严重影响,金融市场避险情绪短期难以回归常态。凭借中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的领先优势、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以及不断增加的海内外市场需求等因素,境外机构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预期增强,这将从结构上支撑人民币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

其次,从收益和风险的“性价比”来看,国际市场上,尽管美联储引领各国央行转鹰,但正收益的避险资产普遍稀缺,中美利差处于较高水平,人民币债券收益吸引力仍存。此外,考虑我国对债券市场较高的风险管控能力,也将驱动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债券的需求。

最后,10月份,中国国债将正式纳入罗素全球政府债券指数,预计将在未来36个月内带来至少13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部分主动型资金也会“抢跑”进入国内债市,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债券的力度有望提升,但需关注美联储Taper带来的扰动——考虑到中美利差安全垫仍然较厚,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预计扰动有限。

“长期来看,随着国内债市持续简化管理及便利操作流程,外资入市的便利性不断增强,境外机构投资者对国内债市的配置意愿料将持续走高。”常征表示,目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占比仍徘徊在2%附近,外资配置人民币债券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开发,例如投资结构中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配置比重过大,而信用债市场蓝海尚未深入发掘。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金融协会(IIF)此前发布报告称,如果未来10年全球人民币储备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从1.8%上升到3%,每年流向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资金将持续超过4000亿美元。

“相比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国经济稳健发展将为境外投资者创造相对安全可靠的高性价比增值机会,这为外资持续流入中国市场、增持人民币债券奠定了长期稳定的基础。”常征认为,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系统化和制度化开放、信用和外汇风险管理对冲工具的开发、基础建设的整合完善、交易规则的国际化接轨以及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规范,未来中国债市将迎来海外资金投资结构多元化发展和投资规模持续性稳步增长。

文/证券日报记者 刘琪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热情高涨 已连续11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证券日报 2024-08-28
中国债市“磁吸力”持续增强 开年首月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逾2000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4-02-24
2023年增持近3000亿元 人民币债券吸引力强
中国证券报 2024-01-17
看好!外资时隔两个月再增持人民币债券 境外机构9月买入人民币债券约百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3-10-24
五年增持2.81万亿元 全球投资者青睐人民币债券
上海证券报 2022-07-04
去年境外机构增持我国银行间市场债券7500亿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10
外资为何持续增持人民币债券
经济日报 2021-11-17
外资持债叩关4万亿元 加仓人民币势头不减
上海证券报 2021-11-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