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一颗猕猴桃的成长手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10-09 16:10

高子寒认为,对于鲜果而言,“产-供-运-销”整个链条是没有容错率的,一个环节的问题就会影响到区域品牌的建设,因此,各司其职是产业链搭建的关键所在。

由于干旱,今年寻乌猕猴桃的个头大多偏小,但预计800万斤的总产量,也能让全县的农民有个好收成。

9月中下旬,正值江西寻乌猕猴桃上市之际,淘特推出补贴,12个一箱的东红猕猴桃只要7.5元,全网总售10万+件,登上了猕猴桃畅销榜第3名。

实际上,猕猴桃作为水果种植业的一种新兴产业,在经济效益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的特色经济产业。如今,寻乌县猕猴桃总种植面积达到22000万亩,共带动了周边乡镇500户农户增收。

《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中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截至2019年底,全国猕猴桃栽培面积436万亩,总产量达300万吨,挂果面积和产量继续稳居世界第一;而江西的猕猴桃产业规模居全国前五,其中,赣南地区为全国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不过,即便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可观的产业规模,作为2013年后才在当地兴起的产业,寻乌猕猴桃在不断试错的成长中刚刚成型,技术力量薄弱、投入成本高、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都是其发展道路上需要攻克的重难点。因此,电商平台“以销定产”、产地直供模式的落地,可谓是为寻乌猕猴桃的产业化发展加上了助推器。

目前寻乌猕猴桃主要搭借产地直供模式走出大山 唐唯珂 摄

灾后新商机

寻乌县以往的主导产业并不是猕猴桃,而是脐橙和柑橘。

2012年,赣州脐橙种植面积达到181万亩,脐橙产量140万吨,成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然而,在2015年的时候,被称为“柑橘艾滋”的黄龙病大范围侵袭了赣南地区,许多农民不得不大面积砍掉种植了多年的脐橙,且不敢再种。两代务农、家中有数百亩果园的蓝烨,就在这期间遭受了一万多棵果树的损失。

后来,在政府的倡导之下,许多果农开始探寻新经济作物的发展之路。这时,蓝烨打听到有个叔叔种了一百多棵猕猴桃树,他表示“叔叔说这里能种出来,我便大胆地种了”。

实际上,寻乌的自然条件很适合猕猴桃的种植。一方面,寻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全县年平均降水量能达到1650.3毫米,非常适合一些野生水果的成长。另一方面,寻乌县的年平均气温为18.9摄氏度,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23.8小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糖分的积累。一般猕猴桃的含糖量是8%-15%,而寻乌猕猴桃能达到19.3%-20%。

除了气候以外,寻乌县的土壤为红壤、弱酸性,土层深厚且富含有机质,非常适合红心猕猴桃的生长。正因为得益于地域的先天优势,寻乌红心猕猴桃通常果形整齐、鲜果横剖面色彩艳丽,肉质鲜嫩、香甜清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高。

然而,即使具备了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寻乌猕猴桃的发展并非像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就连十几岁就开始协助打理家中果树的农二代蓝烨在前期也栽过不少跟头。

寻乌县果业局主任黄清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个品种是否适合在某一地区种植,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来辨认。因此,在无法对农户进行精确指导的情况下,只能由农户自行进行尝试,品种良莠不齐。在2015年的时候,寻乌县的猕猴桃种植面积曾一度高达20860亩,种植品种繁多,但其中有些品种的果树无法开花结果,种了两三年也无法产出,相当于白种。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选择猕猴桃呢?

蓝烨的父亲蓝奎绪表示,相比于脐橙,猕猴桃种植更加“短平快”。他认识的一位钟姓果农家中有一千多株猕猴桃树,今年的总收入达到了20万,该果农表示,自己种脐橙和柑橘“从来没收过那么多钱”。不仅如此,有了前车之鉴之后,柑橘种植区都需要搭建起防虫网来预防黄龙病,每4年左右更换一次,不考虑肥料、农药、人力采摘、网面维修和管护的情况下,平摊到每株树上的成本就已有20元了。因此,相比较之下,猕猴桃的种植成本更为可控。

值得一提的是,脐橙和猕猴桃挂果的时间差,也为寻乌县果农全年都有水果产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证。一般而言,赣南脐橙在春节后开花,从4月份开始结果,4-10月属于果子的生长期,到10月底成熟,因此,其果实成熟期在秋冬季;而猕猴桃通常在8-10月成熟,恰好与脐橙错开。

虽然目前种植猕猴桃的果农只占到汶口村全体果农的5%-8%,从数字上看并不算高,但猕猴桃为寻乌县果农们带来经济效益的潜力显而易见。蓝奎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充满憧憬:“我相信未来几年,老百姓的收入绝对会越来越高。”

产业化未来

如今,寻乌县猕猴桃的种植品种已主要锁定在了早熟红心品种红阳和东红、黄心品种金艳这三种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电商时代也加速到来,淘特、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都开始进军寻乌。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期的难点已逐渐被攻克。

不过,新的难点也接踵而至。

实际上,从2015年起,寻乌就开始布局猕猴桃的产业化转型道路,想要打出区域品牌,增加农产品商品化的附加值。为此,寻乌县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实施战略合作,建立江西省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赣南综合试验推广站,形成“专家教授+技术人员+示范户”的科技入户指导模式,覆盖到全县所有猕猴桃栽培,农技人员根据多年栽培经验,结合专家理论,编印了《寻乌县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周年管理历》《寻乌县猕猴桃绿色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规范,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和推广。

不过,虽然猕猴桃的成本相对可控,但种植投入大,一亩地的投入成本在8000-10000元之间,一般农户难于承受,容易因资金缺乏造成果园尚未投产而出现撂荒现象。其中,人工成本占到了很大一部分。寻乌县文峰乡小布村果农赖永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他来说,猕猴桃种植最难的就是用人,工人都是本地人,年龄比较大,用工成本也比较高,女工1天要100元,男工一天则要120元。并且遇到扎堆采摘时,请工人还会出现坐地起价的现象。

不仅如此,尽管寻乌县十分重视示范基地的建设,目前已搭建起6个千亩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但示范作用发挥不够,群众种植热情度不高。另外,在果品种结构上,红阳等二倍体品种仍占主导地位,品种抗病性较差。

更重要的是,寻乌县的大多数果农只会管理而不懂营销,基本上坐等客商上门收购,而猕猴桃在外的名气远不及脐橙,由于没有主动与市场对接,对猕猴桃的销售信息掌握不够,导致低价销售;虽然在电商平台进入后,线上销售有了良好开端,但苦于产业规模小、产量低,无法保证线上销售的果品质量。由此可见,寻乌猕猴桃的产业化之路道阻且长。

产地仓助力

寻乌鑫跃源百香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跃荣原本在厦门做农业环保生意,2017年,他回到家乡,开始自己的百香果和猕猴桃事业。

第一年开始做时,陈跃荣的果园规模只有100亩,种完就滞销的情况时有发生。据他介绍,因为很多果农缺少电商等新销售路径,销路也不稳定,有时候宁愿果子烂到果园里,“既能当肥料,也不用花人工成本去采摘。农民辛苦一年了,实在是觉得浪费和不忍心”。

后来,缘于福建省的一个百香果项目,陈跃荣接触到了阿里数农,在做生意和助农的激发下,他开始了从果农到供应链的转变。现在,陈跃荣的供应链能覆盖10000亩果园,并带动了周边500户果农脱贫致富。

据陈跃荣介绍,目前,整个供应链有三千多平米的生产加工车间,和阿里联合、成为淘特的联营直供加工生产车间后,他也开始注重多品类发展。不仅如此,在电商的影响下,陈跃荣一方面给淘特这些电商平台直供合作,另一方面也在淘特开店,还做了直播等业务,带动了新从业者十多人,车间工人五六十人。

汪芳就是陈跃荣公司旗下的一名主播。作为一名90后妈妈,汪芳原本在广州打工,做服装平面模特。但不忍和自己4岁的孩子两地相隔,汪芳选择返乡从事果业相关的工作,后来加入寻乌鑫跃源百香果业有限公司,成为了合伙人。

目前,汪芳主要从事的是直播带货,一天在自家店里能卖上百单,直播间观看人次达到了上千名,月收入也超过了一万元。对于汪芳来讲,回乡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做到了平衡和兼顾,与此同时,也让她获得了更多的价值感。“每次去果园和车间直播的时候,很多我不认识的阿姨会跟我打招呼,觉得我在做帮他们推广卖果子的事情,很有价值。”汪芳觉得,“用自己的能力在为家乡做一些改变,出一份力”。

以上的这一切,都少不了电商平台产地直销模式的功劳。目前,以阿里为主的产地仓在助力供应链模式升级上起到了可观的作用,不仅实现了“产-供-运-销”整个链条的全布局,还通过将各领域资源进行整合,保证每一环节的专业化。

产地仓,简单来说,就是把仓储直接移到原产地,将销售物流中多段分离的物流环节统一起来。它不仅具有存储功能,还能对农产品进行保鲜、分选、包装、发货、揽收;通过统一标准直接筛选出优质产品商品化,并和快递公司进行合作,产地仓能以最快速度将农产品直接送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

中国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和流通都没有工业化,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经历农民—原产地收购商贩—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商贩—销地批发市场—终端(超市/菜市场)—消费者的多个环节(理想状态下),每一个环节因为劳动、投入、损耗等大致要加价30%-50%。

此外,农业部的报告数据称,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40%左右,其中鲜活产品及果蔬产品要占60%以上,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

由此可见,产地直销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不仅如此,赖永峰还告诉记者,就淘特而言,在达成合作后,平台给出的定价会比贩子收购高出10%左右。

更重要的是,产地仓的筛选和包装效率高于人工操作,加上更加快捷的物流和淘特这类电商平台的补贴,能够把更优质更新鲜的果品以更便宜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并保持住良好口碑;同时,产地仓能够满足小产业小批量、多批次的订单需求,并记录所有的消费场景,基于数据库,帮助生产制造企业理解末端,贴合柔性生产原则。长此以往,农产品产业就能打造出区域品牌。

阿里巴巴淘特事业部生鲜食品运营负责人高子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考虑到相比一二线城市的生鲜水果市场,下沉市场水果生鲜需求更大,目前寻乌猕猴桃注重的是搭借产地直供模式走出大山,并走进县域消费者、小镇家庭的餐桌,而这一类人群也是淘特的对标消费者。这就意味着,目前收获1亿用户的淘特在接下来的用户争夺战中会进一步加码,高频消费的水果大战将成为新看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即食”成国产猕猴桃消费新趋势 叮咚买菜销量三年增至55%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3
每天吃1个猕猴桃会发生什么?
上海科普 2023-09-30
图片故事 | 种猕猴桃的“95后”新农人
新华社 2023-09-27
每天吃 1 个猕猴桃会发生什么?皮肤会变好?便便会顺畅?
科普中国 2023-06-23
我国猕猴桃产量全球第一!凭实力“圈粉”,国产猕猴桃不输进口奇异果
央视财经 2023-05-21
猕猴桃——品种丰富,好吃又营养
中国营养与健康 2023-05-02
我国科研人员揭示猕猴桃维生素C抗寒功能的分子机制
央视新闻 2023-02-28
清华毕业女生成驻村书记 写脚本拍视频 当上“带货主播”
南方都市报 2022-12-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