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美容贷”被叫停背后的医美乱象:虚假广告、无证行医人员超10万
澎湃新闻 2021-10-01 20:40

近期,“美容贷”备受热议。9月2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的通知》(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近期发现,一些“美容贷”广告以低息甚至无息吸引青年,诱导超前消费、超高消费,涉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广电总局决定,自即日起,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

据了解,“美容贷”是将整容与高额债务捆绑在一起,通过去头息、故意逾期等方式,设下连环套,一些受害者由此落入债务陷阱,甚至沦为套路贷团伙长期赚钱的工具。

相关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疗美容行业‘鱼龙混杂’,美容贷只是其中一个集中问题表现。从以往经验看,医疗美容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未取得相应资质开展医疗美容、人员无证行医、使用不合格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发布虚假广告、价格欺诈和套路借贷等。”

“先美丽,后买单”“0利息0首付变美丽”“花明天的钱,圆今天变美的梦”这些充满诱惑的广告宣传语,吸引了不少想做医美却囊中羞涩的消费者,许多消费者换了容颜,负了巨债。

知乎上一位大学生爆料,她在大二时被骗入坑美容贷,向平台借钱了4800元,共需偿还5892.28元,利率高达22.76%,一个月按时要还330元,还了整整18期,直到大四,才东拼西凑勉强还完贷款。对于一个普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其中的压力与痛苦可想而知。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宋晓旭指出:“从民事法律角度,一个典型的‘美容贷’由两个合同组成:一个是医美医院与消费者之间的医疗服务合同,另一个责任消费者与网贷平台的借贷合同。具体表现为消费者接收医院的医美服务使用网贷平台的贷款支付费用,之后根据借贷合同分期偿还网贷平台的贷款。”

“‘美容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涉嫌刑事犯罪的,比如‘裸贷’等;一种是金融平台上的借贷,后者更多的涉嫌金融方面的违法违规。近年来大学生裸贷、‘美容贷’等套路贷案件层出不穷,引发了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的恶性刑事案件,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和社会秩序,受到相关部门、民众和媒体普遍关注。”宋晓旭说。

乱象丛生,医美行业问题频出

据艾瑞咨询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简称《报告》)相关分析指出,由于行业黑产“来钱快、诱惑大”,滋生了大量自称“医生、专家”的非法从业者,仅通过非法培训机构短期速成的“无证行医”,根据中国整容美容协会统计非法从业者人数至少在10万人以上。

另外,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美容美发类投诉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021年上半年16459件,同比增长60%。

皮肤美容、面部整形、美体塑形等各种项目,基本囊括各个身体部位的整形美容,花样层出不穷,消费者在项目、产品和服务等方面选择性众多。

医美产业链由上游院校、药械厂商,中游服务机构以及下游渠道构成。上中下游之间进行着人才、药品器械、信息以及资金的流通。

《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000家,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当中,依然有15%(超过2000家)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属于违规行为;行业黑产依然猖獗,经过估算全国依然有超过80,000家生活美业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属于违法行为。

信息截流,“黑医美”监管困难重重

据了解,生活美容类机构(如美容院、皮肤管理中心等)、熟人介绍、医美机构官网(如八大处官网等)、医美APP、垂直医美网站(如新氧等)及各类信息分享平台,是医美机构获取用户信息主要渠道。

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指出,“黑医美”渗透在多个合法渠道截流用户。线下渠道多利用消费者对“熟人”的信赖心理,介绍消费者到“黑机构”或个人工作室甚至酒店进行医美项目。线上渠道多利用社交平台、论坛贴吧、问答等方式,通过分享个人经历以“打折、有内部资源等”吸引消费者添加好友,介绍给“黑机构”从而分佣。

事实上,打击医美乱象,多个部门一直在行动。2021年6月10日,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

8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照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研究起草了《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重点打击医美广告乱象问题。

根据艾瑞专家调研显示,在搜索引擎、生活服务类平台上,黑医美通过打“擦边球”近似关键词的搜索让“黑机构”混淆在正规医美机构里,大量“黑”搜索以防不胜防的方式活跃其中,使得搜索网站、平台的运营监管难度大大提升。

多重律法保障,消费者可多渠道维护自身权益

“从民事角度,‘美容贷’的问题是贷款利率过高、明显不合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如果网贷平台没有取得放贷资格的金融许可,则借款合同可能被法院认定无效,只需要归还借款本金和对应的银行利息即可。”宋晓旭说,如果出借方被认定为平台上的具体出借人,且不是职业放贷人,则属于民间借贷的范畴,依据《办法》第二十六条,利息最高为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目前为15.4%。其次是欺诈导致的合同效力问题,如果网贷平台利用低息、无息等手段欺诈消费者或网贷平台明知医美机构欺诈消费者仍与其订立借款合同的,消费者可以依照《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撤销合同。

从行政法角度,消费者若发现网贷平台未取得放贷金融资质从事放贷经营活动或医疗机构虚假广告、诱导消费等违法行为,可以向当地金融管理机构和市场监管机构举报,目前比较常见的是通过消费者投诉热线解决。

从刑事角度讲有一部分“美容贷”存在虚假宣传、暴力催收、“套路贷”“裸贷”等情况,可能涉嫌诈骗、催收非法债务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犯罪,如果遇到此类情况,消费者应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

今年6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医疗美容相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倡议》,特别强调:消费者在申请金融产品及其服务时,要选择具备合法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警惕不法分子套路贷骗局。

此外,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谨慎选择“美容贷”,理性评估风险,认清自身经济状况、还款能力。签订网贷合同时,注意审查贷款合同中关于期限、贷款利率、逾期及违约金条款,防止被贷款机构以逾期违约等名目加重还款负担,不让他人代为操作。

编辑/孙政洁

相关阅读
一些美容机构谎称低息甚至无息诱骗消费者“美容贷”
法治日报 2024-08-19
医美直播乱象调查:直播间“破价”医美产品靠谱吗?
法治日报 2023-11-28
“美容贷”、隐形眼镜无中文标识、发布违法广告……8起医美典型案例曝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6
价格欺诈、虚假宣传、无证经营……北京曝光8起医疗美容典型案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6
遏制医美市场乱象,司法护航必不可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30
起底非法“医美贷”套路:求美者如何远离“骗贷”伤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12-03
公安部出手整治医美乱象
南国早报 2021-11-29
公安部出手整治医美乱象 专家称行业应当“自我整形”
证券日报 2021-11-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