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经开区推深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 255项实事已完成80%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30 14:17

从保障公租房居民用水安全,到设置养老服务驿站;从企业咨询办事“不出厂”,到资本上市“管家”服务;从公共场所配齐救命的AED,到百姓家门口的市政道路提升;从“一园一策、特事特办”到支持人才引进和企业补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经开区,也称北京亦庄)上下齐心办的一件又一件实事,办到了企业和百姓的心坎上。

9月29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北京亦庄创新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发布上获悉,北京经开区在梳理12345市民热线及亦企服务港走访反映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255项的实事清单(其中,区级重点任务45项、各处级单位210项),每项均明确了具体内容、责任单位、推进措施和完成时限等。

截至目前,已完成各项实事任务205项,占全年任务的80%。同时,注重在日常工作中解决企业群众的身边事、烦心事,今年以来,经开区共承办12345市民热线诉求10.65万件,承办量在市属机构中排名第一。结合经开区产业功能区的特点,通过打造亦企服务港这一为企服务平台,解决企业诉求1264件。

为企业解难题 500家重点企业配备服务管家

“资产申报时有一批合同需要进行登记,但合同有效期只有 3 天了,非常紧迫!”4月初,广电计量检测公司打来求助电话。由于企业合同从未进行过认证登记,备案时遇到很多问题,预计无法在有效时间内完成,但这对企业的日常经营会造成较大影响。

经开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电话进行了各种远程指导。考虑到时间紧迫,登记处安排专人上门培训,最终协助企业在时限内完成了登记。

小事办好,难事办实。“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经开区坚持‘一线工作法’,走访了一批企业群众,梳理了一批企业群众关心的实事清单,解决了一批关系企业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形成了一批惠企利民的政策措施。”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

尤其在产业发展方面,企业收到了一个接一个“大礼包”:出台3.0版惠企政策,精准服务企业;完善梯队化上市储备库动态管理,对拟上市企业进行专题培训10余次,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打造“亦庄上市服务”品牌;推进设立国际人才服务大厅,稳步推动国际人才公寓、林肯公园国际人才社区示范街区建设。

与此同时,改革赋权提升亦庄速度。告知承诺改革让企业一个承诺能办成226件事;建立产业和土地全过程服务监管链,在中芯京城等项目进行成功实践;“一业一证”改革实现“高效服务一个行业”,全市首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已下发,首批10个行业已落地;复制推广“服务管家+业务部门”模式,变“等你办”为“帮你办”;全市率先开通道路停车欠缴处罚缴费窗口,真正做到让群众“跑一次”;亦庄新城范围内建设11个亦企服务港,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企业门口,实现党务、政务、服务“三务合一”,让企业“小事不出厂,大事不出港”,今年累计收到企业诉求1264件,其中服务港内办结1064件,协调部门“吹哨”解决200件,创造了政企沟通“零距离”、企业办事“零障碍”的良好条件,持续优化经开区营商环境。

民生无小事 年底前老楼加电梯将有“亦庄方案”

“再等一个多月,我们就能坐上电梯了!”这个月,科创家园小区居民们正盼着社区服务站加装电梯工程早点完工,以后到服务站办业务、参加活动能更加方便。

几个月前,经开区在调研中发现了科创家园小区老年人到社区服务站上下楼十分不便。为此,经开区特意为该社区制定了加装无障碍客运电梯的实施方案,并启动安装。根据计划,预计9月底完成电梯安装,10月底前完成调试验收并交付使用。

不仅“有一办一”,还要“举一反三”;不仅“接诉即办”,还要“未诉先办”。为了解决其他小区类似问题,经开区专门对既有多层住宅情况进行梳理,摸底具备增设电梯小区情况,初步形成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目前正与市级部门沟通,拟于年底前正式印发实施。

针对部分园区、工厂和写字楼没有早餐服务,经开区推行“移动餐饮售卖车”运营模式,首批14个移动餐饮售卖车率先在亦庄文化园、万源街地铁站等点位运营,下一步将继续推广;20多个居住小区的200多个点位增设、完善坡道、栏杆等无障碍设施500多个,完成人行步道盲道及缘石坡道改造面积约1500平方米,过街天桥无障碍改造6座,为老人、儿童及残疾人群体提供出行安全保障。

经开区“双减”工作专班成立,发布“双减”工作方案,明确年底前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动态清零;梅园小区24个单元自来水管线改造换新及保温铺设工作,解决自来水水质浑浊、发黄问题,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在卡尔生活馆设置适合老年人休闲、锻炼的养老服务驿站,增加社区服务内容,提升社区服务质量;为一品亦庄、听涛雅苑、新康家园3个小区更换路灯292组,有效保障了居民夜间出行安全。一盏盏新路灯不仅照亮了居民回家路,也照亮了居民的心坎儿。

城市更美好 精细化治理破解“老大难”

新扩区域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公共场所AED配置方案、产业用地规划建设指标使用管理办法……今年以来,经开区密集出台了一批“计划”“方案”“办法”,主动治理立规矩。

根据最新出台的《新扩区域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北京经开区将重点实施14条道路新建及改造工程,完成T1线沿线5条道路提级改造,优化提升慢行道路共计28公里。城市更新方面,也已经研究土地复合利用、分层出让等土地创新政策,盘活土地29.9公顷,提供35.8万平方米产业发展空间。

经开区已经利用未出让地块新建4个公共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位近2000个,在23个经营性停车场内提供共享车位4176个。与此同时,还将强化停车综合治理,推进二期路侧电子化收费,已完成4条道路的多功能摇臂安装工作。

对于备受关注的区域应急救治能力方面,拟通过3年时间,分3期在体育场馆、学校、工业园区、商圈、交通枢纽等人口流动量大或固定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完成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配置。

在本次创新发布上,北京经开区第二批“办实事”清单也正式发布,到今年年底前,经开区将再推21项区级实事。“相比第一批,这一批实事涉及面更广、内容更细致、与企业和百姓更近。”有关负责人介绍,第二批清单涵盖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帮扶生活困难群众、关注新业态和新就业群体、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六大主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