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撬单”事件折射法美关系暗流涌动
北京青年报 2021-09-26 07:25

“美法友谊树死了!”——2019年6月,美法领导人在白宫南草坪共同种下的友谊树死了的消息被媒体广泛报道,法新社当时说这一现象颇具“象征姿态”。所谓草灰蛇线,两年后的今天,法美之间由于潜艇“撬单”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法国甚至罕见地召回了驻美大使,法美关系陷入新低谷。

“撬单”事件的过程大致如下:2019年法国与澳大利亚正式签订常规潜艇建造协议,金额高达600多亿美元。然而,今年9月15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三国宣布建立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英将支持澳海军建立核潜艇部队,澳将与美英合作在澳建造核潜艇。随后,澳大利亚宣布中止从法方采购12艘常规潜艇的协议。

“撬单”“毁约”倒也罢了,更让法国愤怒的是美澳处理此事的方式——美澳双方事先根本就没跟法国方面打招呼,玩的是“背后捅刀子”。

两年来,澳方从未提及打算放弃法澳潜艇项目转而寻求制造核潜艇,直到9月15日才告知法方取消潜艇合作项目。法国驻澳大使让-皮埃尔·泰博说,自己是看了媒体报道才得知澳政府撕毁合同的决定,“他们故意把我们蒙在鼓里,故意忽略我们……”

美国方面更是把“保密工作”做得严严实实。今年6月11日,参加七国集团峰会的领导人在英国康沃尔郡卡比斯贝合影,法国总统马克龙与美国总统拜登上演了“勾肩搭背”的亲密戏码,但拜登对核潜艇之事一点儿风都没透。不久,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访法,法方专门告诉他法澳潜艇项目对法方而言非常重要,但布林肯还是没有透露美澳之间的勾搭。

对美英澳私下勾连而牺牲法国利益的做法,法方异常愤怒,法国罕见召回驻美国和驻澳大使。法国外交部长让-伊夫·勒德里昂怒斥“撬单”整个过程充斥着“谎言、两面三刀、背信弃义和目中无人”。法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让-皮埃尔·泰博说:“这不是卖沙拉或土豆,而是关乎最高层面的互信关系,涉及机密性和敏感性最高的问题。”

法国总统至今不接澳方的求和电话,但与拜登总统通了个电话,答应驻美大使会返回华盛顿,多少给了美方面子。此后,勒德里昂外长与布林肯国务卿会面时直言,重塑对美信心还需时间和行动。

舆论认为,这场风波可能会给美法关系造成持续性损害。法国《回声报》评论说,美英澳给了法国一记“耳光”。欧洲人长期以来一直幻想美国会善待欧洲,但潜艇事件让法国看清了,拜登眼里只有华盛顿的经济和商业利益。

几个月前拜登访问欧洲时,为了修复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给盟友关系造成的伤害,明确释放了“美国回来了”的信息。而今,“撬单”事件对美国欧洲盟友来说不啻一记警钟:回来的还是霸主,回来的还是“美国优先”。法国《世界报》指出,只要涉及美国的切身利益,它的欧洲盟友就不要期待得到什么恩惠或礼遇。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称,欧洲人怀疑,在特朗普时代结束后,美国政府是否认真对待地缘政治舞台上的新合作。

回望二战后的美法关系,可谓风波不断,美国对有“反骨”的盟友法国,明里暗里阴招不断,以各种手法予以打压。

法国的“戴高乐主义”是西方阵营里敢跟美国唱对台戏的旗帜。戴高乐致力于维护国家独立自主地位,不屈服于美国强权,屡屡跟美国的霸权行径对着干。1960年初,法国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2月,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逼迫北约总部仓促搬出法国国土,使法国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对美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依附关系。

新世纪之初,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继承戴高乐主义独立自主的外交精神,力倡世界多极化与多边主义。希拉克令人津津乐道的政治决断之一,就是反对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争。在他的带领下,法国携手德国顶住美国压力,走在反战前列,坚持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问题,赢得世界尊重。

前几年马克龙上台后,常把“战略自主”放在嘴边,与华盛顿拉开距离。马克龙曾经毫不留情地批评美国退出气候变化协定和伊朗核协议,还直言北约已经“脑死亡”。他激烈地批评美国一味偏袒以色列,采取“疏以亲阿”的策略。

反过来,从重罚法国企业阿尔斯通到此次“撬单”,美国不遗余力敲打法国,频频还以颜色。展望未来,只要法国还有“独立性”,美国的阴损招就会继续在路上。

当前,马克龙与拜登已约定10月份会面,法美之间预估会恢复大面儿上的和谐。实力决定着法国没有“硬招”予以反制,“撬单”风波不过是在法国人民心头增添的又一道伤痕罢了。

文/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