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化解月饼浪费需要智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22 16:27

中秋好过,月饼有愁。

中秋之后,月饼这一寄托亲情和思念的传统食品就成为众多家庭的忧愁之源。似乎很多家庭都有“堆饼如山”的烦恼,而且每年都如此,且愈演愈烈。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2015-2020年,中国月饼销售额逐年上升,从131.8亿元上升到205.2亿元,预计2021年中国月饼销售额将达到218.1亿元。销售额增加的负面结果是,一过了中秋,月饼就失去“C位”,很多月饼都会过期,垃圾桶就成为它们的最后归宿。

中国的月饼浪费有多严重,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2016年,香港有一家名为“食德好”的惜食组织访问了324个家庭,发现有六成家庭表示2015年收到一至两盒月饼,不吃剩月饼的家庭由2014年的46%升至2015年的57%,总计受访家庭2015年平均食剩1.08个月饼。如以香港100万个家庭推算,2015年浪费108万个月饼。由于月饼销售量逐年增高,花样翻新,人们获赠和购买的月饼只会年年增多,因此,实际浪费的月饼可能还会更多。

这种情况不过是食物浪费的一个局部。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FAO)《2019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报告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的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为每年13亿吨。所谓粮食浪费是指由于零售商、食品服务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决策和行动而导致的食品数量或质量下降。

同样是FAO,它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报告中提出了战略目标,要在2030年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人均粮食浪费减半,并减少生产和供应环节的粮食损失。从中国的月饼消费来看,如果能减少月饼浪费,就是在为粮食安全做贡献。

化解月饼浪费可能需要从源头上下功夫,也就是“量入为出”地生产和消费月饼。但是,在物质充裕的今天,以及月饼作为特有的文化和联络情感的标志性食品,加上商家赚钱的欲望,难以让月饼的生产和销售降温,也就难以让月饼回归常态,实际上也造成了月饼的内卷。

在文化标志的背书下,月饼的利润显然比其他食品和商品要高出不少。相关机构发布的《月饼行业深度报告》以广州酒家的月饼为案例,分析月饼成本与利润,结论是平均每千克月饼的获利几乎可以达到制作成本约三倍甚至更多。

当然,这些利润并非制作者独享,而是分流到包装、运输、批零售等环节。由此,也吸引了大量的商家制作和销售月饼,而且都在尝试以新概念(如零糖、奶茶月饼)、新形式(如猫爪形状、半月形月饼)来占领市场,以图分得更多羹。这既是月饼生产越来越多的动机,也是诱惑消费者购买月饼的初心。

消费者的心理同样决定了月饼逐年增多。一则馈赠月饼是亲情和感情的需要,二则是各单位、公司用以公关的重要手段,三则无论中秋是否尝月,品尝月饼也是一种生活的形式和仪式。也就形成了礼多不怪的局面,收到的月饼越来越多,似乎家家户都会堆积一些月饼。

如何处理这些月饼就让人极其为难。当然,如果能从源头上改变月饼制作的理念,把它当成一种简单的打尖食品,就可以成为一种长食食品,而非尝鲜食品,就像下午茶必备的点心一样,不必高糖、高盐和高脂,而是简单易食能食,就像饼干。如此,每年的中秋之后,就不会有大量的高糖高盐高脂月饼丢弃于垃圾桶。

另一方面,处理剩余月饼可能也是一个产业,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在闻风而动。如上海一些商家把回收的五仁馅配上椰枣,做成方便携带的能量棒;切下来的饼皮配上酸奶、水果,成为颜值与味道兼备的酸奶水果杯,可以一起食用。

此外,一些城市的食物银行、公益机构等也联合发起处理剩余月饼行动,市民可以把家里积存的月饼赠送到这些机构的指定地点或由这些机构上门回收。再邀请厨师组织线下作坊,教公众把剩余月饼变为日常美食。还有一些包装完好、保质期内的月饼,交由食物银行分发给需要月饼的人,如低保人群、困难家庭等。

尽管今天物质丰富了,粮食充足了,但是珍惜和节约粮食永远值得提倡。珍惜月饼也是在珍惜我们的文化和劳动创造的价值。

文/张田勘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剩余月饼的价值也要得到充分利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8
别让垃圾桶成剩余月饼的最后归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8
北青快评|“纸月饼”之风不可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7
北青快评 | “月饼遇冷”警示了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5
月饼市场刮起“简约风”:平价礼盒增多,“迷你装”成新趋势
工人日报 2024-08-26
北青快评|遏制面包店浪费需要双重纠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9
北青快评 | “光盘”换月饼,这个可以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30
北青快评 | 持续遏制“天价”月饼关键在治理“隐秘交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