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家长都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焦虑。家长们的教育焦虑主要来自哪里?“双减”对家长们教育焦虑的影响如何?日前,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开展了“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双减’政策态度”调查,共有511043名家长参与。调查显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87.0%受访家长感到焦虑,73.2%的受访家长表示焦虑来源是自己能力很难辅导好孩子。“双减”政策实施之后,72.7%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中等收入群体缓解比例更高。
73.2%的受访家长表示焦虑来源是自己很难辅导好孩子
调查显示,87.0%的受访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感到焦虑。交互分析发现,孩子成绩处于下游的受访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最为焦虑,达到了90.0%。从家庭收入水平来看,收入中等偏下的受访家长最为焦虑,达到了90.1%。
上海三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感觉非常焦虑,“我的焦虑主要是来自升学机制,希望孩子能上一个好的初中。但是现在的选拔机制主要与成绩挂钩,只能去强迫孩子学得更好”。
家长的教育焦虑来自哪里?73.2%的受访家长表示是自己的能力很难辅导好孩子,53.1%的受访家长认为是课外培训产业化,资本营销了太多“不补就落伍”的焦虑,48.7%的受访家长觉得因收入所限,怕给不了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48.2%的受访家长认为是中考升学机制,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1∶1分流,担心孩子早早就被“职业”定位了。其他还有:义务教育阶段抢跑太普遍,不得不被裹挟着往前跑(44.0%),择校压力,所在地域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36.6%),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既有人学不懂,也有人“吃不饱”(35.2%)等。
湖南长沙一名初三学生家长表示,“现在教育抢跑问题依然挺严重的,我孩子所在的班级,很多人在初一就把初三的课程学完了。如果自己孩子不提前上的话,就会跟不上节奏”。
北京昌平六年级学生家长吴女士希望,选拔不要单纯唯分数论,素质教育不能流于表面。“既然要减轻压力,就一定要有严密的政策和措施,一步一步保证政策的落地”。
“双减”政策实施之后,72.7%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
调查显示,“双减”政策实施后,72.7%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其中34.3%的受访家长表示缓解很多,38.4%受访家长表示缓解一点。另外,有6.5%的受访家长表示更焦虑了。15.1%的受访家长表示没怎么缓解,5.7%的受访家长表示一直都不怎么焦虑。
交互分析发现,家庭收入处于中游的受访家长,表示有所缓解的比例最高,达到了73.7%。目前来看,中等收入人群也是受“双减”政策影响最深的群体,但和网上流行的观点不同,本次调查发现,“双减”政策给中等收入群体带来的不是焦虑加深,而是焦虑缓解。
由于资本营销了太多焦虑,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校外培训上投入不小,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受访家长中,超过半数的人给孩子报过校外培训(51.8%),每年在校外培训班的花费在30%以上的占15.2%,在10%-30%之间的占35.6%。“双减”政策之后,受访家长对“课外教育支出减少,家长经济负担减轻”的认同度打出平均分7.7分。说明受访家长对于“双减”政策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信心还是比较足的,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焦虑。
“现在教育中的攀比现象太严重了,在做没有意义的‘内卷’,还搞得孩子身心俱疲。”吴女士说。
文/黄冲 王志伟 姚奕鹏 杨哲 顾鑫凤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