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感悟|在这条非同以往的求学路上,坚持不懈的力量让我感受到交流学习的美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16 07:00

一转眼,我在韩国首尔交流学习已过去一学期。在这特殊的疫情时代下,国际交流学习期间经过了一段时期的瓶颈,我突然发现,思维的转换会化解学习及语言上的困难。其实,每次进行学术探讨的时候,我可以更好地发现研究内容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差异。这种变化,是一种成长与困难交织的旅程,在这一过程中,我改变了自己对很多事物浅显的看法。在学术知识进步之余,也让我体会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所产生的乐趣和进步。在此,我将自己的学习经历分享给大家。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去首尔只有2小时的飞行距离。但到达了将要长时期学习的城市时,在面对身份转变和与不同文化的思想碰撞的困难前,我所面对的第一困难,其实是疫情带来的巨大变化。由于韩国与中国一样,针对入境人群需要出发前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报告、14天的隔离政策。我交流学习的学校是梨花女子大学,所有的交换生由国际交流部管理。在出境前,部门的老师会通过邮件向交换学生的资料问题和到达韩国后的隔离生活提供一些帮助。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在到达韩国之前就预定好了隔离的食宿。仁川机场提供了针对入境人群的免费出租车,从机场直接送往隔离的场所。在经历了14天的隔离和两次核酸检测后,我顺利达到梨大办理了入学,开始为期一年的交换学习生活。

交换生的宿舍是国际交流学生的I-house,整个宿舍区域的设施非常国际化。因为疫情的影响,健身房、自习室和冥想室都停止开放,很遗憾没有机会体验到。宿舍区域不同的通知都会使用2种以上的语言书写,有些标牌还会使用汉语,也让我感觉很亲切。在疫情时代,我以为愿意海外交流的学生应该不会很多,等到了学校才发现,整个宿舍区四百多名交换生,还有几十名来首尔上语言课程的学生,大家有着不同肤色、背景、身份、语言以及文化。除了我来自中国之外,还有一位中国人民文学建筑系的本科生。在国际教学楼中,有一个区域是交换生学习专用的,大家可以在这里研讨、自习或者休息。当然,因为疫情的原因,除了在自己的房间以外,去其他任何地方都需要戴着口罩。

梨大所提供的各类课程形式是多样化的,有研讨会、主题讨论、工作坊、短期课程以及本科、硕士和博士之间的研究演讲与分享等。交换生的一些专业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选课,不管来自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一起上课。如此,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大家可以相互熟悉,彼此之间既是生活中朋友又是能够结伴在“疫情时代国际交流”上前行的盟友。

由于我的韩语不好,又处于疫情时代,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学习,很多方面都需要适应。比如,有一些人数太多的课程需要强制性的在线上课,所以在学习方式上要从国内的线下的授课再次转换到线上的授课;与老师的交流也从面对面的方式转换成邮件交流;在繁忙的专业课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与“所有同学”一起进行的课题讨论也只能在线上进行。不过即便如此,学校和老师也尽他们之所能,让我们在疫情时代下也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思想交流和学术知识讨论。因所有课程都是自己选择的,需要自己做好计划,根据不同类型课程来进行选择。硕士课程都是由不同领域的老师进行授课,但实际上还是更加偏向于讨论和分享形式的综合授课,因此可以听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的人来探讨专业知识,很多内容都是跨学科、跨文化以及多领域结合的,大家都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对语言学的现状和知识内容提出想法。

此外,所有的交换生都在一起上课时,可以学习韩语以及了解韩国历史和文化,帮助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更好的融入韩国生活。交换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计划来选择,这样的方式既确保了交换生的时间自由,也保证了每个交换生能在交换期内修满学分。这样的课程总是有很多意外的收获,比如,还会遇见文化背景和学习领域完全不同的交换生,还能了解很多新的课题,也总能结交到新的朋友。大家都对彼此的研究领域表现出极大的敬意。这些与不同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的课程让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语言,虽然过程有些困难,但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有意义的过程,让我能够积极地投入到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中。

疫情时代下的国际交流与学习,首先要做好疫情期间的防护和准备,独自在国外生活是很不容易的。很多公共区域都不开放,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也要隔着口罩,但即便如此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流还是会有很多的收获。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会全面提升语言水平,包括学术英语和日常英语。在上课和日常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是用英语交流。无论是阐述自己的想法,还是与人讨论学习,都会更努力的使用更确切的表达方法,对英语能力是很大的提升。同时,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会转换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学习方法。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研究领域的话题,不同文化带给我们的认知是不同的。所以,文化的不同会造成很多沟通上的问题,因此需要转换思维方式,更好的理解不同的文化,提升自己的全球公民意识。除此之外,也需要转换学习方法。在韩国等着老师给出答案的学习过程是行不通的,大家都需要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在课程上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阅读和思维的碰撞来自己找到答案。

虽然在交流学习中我经常遇到困难和迷惘,但在这条非同以往的求学路上,坚持不懈的力量让我感受到交流学习的美妙和收获。也正因如此,我告诉自己,下定了决心就继续前行,不管是疫情的冲击还是学习的难题,一切的困难总会过去。

文/上海大学 于世豪

原标题为“面对当下:疫情时代与国际交换生活——韩国交换学习所思”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东南亚青年西安求学记:实践中提升“技能值”
中国新闻网 2024-11-23
以书传情 第五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在京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2
中法专家四川共话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中国新闻网 2024-11-12
端午节,感受连接世界的文化纽带
新华每日电讯 2024-06-10
法国促进国民教育体系中的跨文化理解
中国教育报 2024-05-09
聚焦 | 中新女校跨越大洋的牵手
新华社 2024-04-19
学习中文,打开“新视界”
中国新闻网 2024-04-04
香港科技大学推出首批“AI讲师”
科技日报 2024-03-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