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跨越2000多公里,乡村小学搭起“空中课堂”
文汇报 2021-09-11 15:04

“你们的爱正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农村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心田。我们除了感激外,唯一能做的就是教育孩子们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华东师范大学收到了一封来自云南省寻甸县雷锋希望小学的感谢信,质朴的语言道出一段近20年的教育帮扶“缘分”。

跨越2000多公里教育筑梦,让更优质的基础教育在乡村生根发芽。如今,这所大山里的乡村小学,因为“空中课堂”的出现,每周多了素质拓展课,更多学生还收获了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校本课程。

正因为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坚守和无私奉献,师道才得以薪火相传。10日,华东师大启动第二期“教育筑梦”计划,将持续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和打造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专业力量

2020年,华东师大教师李浩在挂职成为寻甸县泽铁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后,来到雷锋希望小学联络教育帮扶工作,他意外地发现,原来这两所学校早在2003年就已结缘。很快,在华东师大师生、校友等多方社会力量的帮助下,一笔笔助学金、图书、冬季保暖物资不定期地汇向雷锋希望小学,校内外共计捐赠物资55万余元。

“感谢华东师大,学校破损多年的运动场才得以重新翻修。不久之后,孩子们就能在崭新的塑胶跑道上尽情奔跑了。”雷锋希望小学校长马仲坤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

在定点帮扶的寻甸县,华东师大去年启动的“教育筑梦”计划正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专业力量。在雷锋希望小学,四年级学生马清莹因为一门“汉语言艺术表达”的“空中课堂”课程而爱上了朗诵。今年六一儿童节,她在全校师生面前朗诵《中国,一个温暖的名字》,以从容自信的台风和专业的表演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汉语言艺术表达”这门课由华东师大传播学院的研究生们担任“小老师”,已开展了30余次教学。当地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孩子们得到了有趣又专业的训练后,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更被激发了学好汉语的动力。

跨越时空远程互动,线上科普讲座、在线指导精彩纷呈。在华东师大,志愿者们通过线上一对一授课的方式,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生提供课业辅导与党史教育等拓展课程,这既是心灵的陪伴也是双向的成长。

这个暑假,已经成为一名公费师范生的陈敏,也回乡支教,用实际行动反哺家乡的基础教育。“上大学以前,我觉得做一名老师,就是要教学生学好知识。现在,我的想法是,能够引导更多学生成为优秀、健康和幸福的人。”

“筑梦”行动全国受益师生近一万人次

“不少乡村学校如今的硬件条件并不差,也有互联网、摄像头、电子屏等,但在师资方面,确实和上海等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彦磊告诉记者,寻甸县已有2000多名教师参与过在线培训、朋辈青年教师结对等研修活动,还有不少当地学校校长受邀来沪参观华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学校。

不止是寻甸,年初至今,华东师大派出了百余位专家、志愿者前往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实地“筑梦”行动,并邀请各地学校师生走进华东师大校园参加各类培训及相关调研,开展百余次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心理健康、美育等主题讲座,组织捐赠近万本书籍及相关教学用品,受益师生近一万人次。

作为全国六所部属师范大学之一,华东师大承担国家优师专项培养任务,特别是对高中教师的培养。今年,首批国家优师专项计划师范生已入学。

为培养更优秀的师范生,华东师范大学最新发布“优师筑梦行动计划”。该校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介绍,相关专业针对优师计划师范生,将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开设系列特色课程,集中优质资源加大培养力度。

另据了解,华东师大今年在师范生培养中还特别强化智能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深度融合,确立了“智能新师范”的人才培养新目标。

文/储舒婷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公费师范生怎么招 如何培养?新规解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5
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在沪上演 音乐叙事再现红色光影
中国新闻网 2024-05-05
教育部:推进食学教育进中小学课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0
合格的乡村全科教师哪里来?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2023-10-08
首师大今年在京招生2103人 新增3个双学士招生项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6-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