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双减”之下的学校体育如何回归校园
中国青年报 2021-09-07 11:09

依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9月1日开学的新学期,小学生的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接受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至下午5点半放学,体育活动是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业内专家表示,此次“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体育可以说是绝对的利好,因为这让学校体育的发展真正有了时间和空间。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王宗平表示,“体育要加上去,无论是加课时,还是加运动强度,我认为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减轻学生的学科课业负担。因为学生的时间是固定的、精力是有限的,睡眠时间是必须保证的,如果学科的负担减不下来,体育要加上去是很难的。”

由于学生的学业压力太重,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在此基础上,再想让学生增加体育活动就只能让学生挤出时间来,难怪很多家长们一说到体育考试就表示这是加重学生的负担。长期以来,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学校体育的政策、文件很多,但是落实的情况总是不太理想,也与学生的学业负担已经很重、体育很难去跟主课争抢学生的时间有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所所长吴键认为,学生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人文素养不足、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等,在原来那个背景下肯定是很难解决的,或者说不太容易受重视,因为客观上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去加强这些素质的发展。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诸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课后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因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参与体育活动的症结。

不过,“双减”政策虽然为学校体育拓展了空间,但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还在于学校能提供怎样的体育活动内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向北京的一部分家长了解到,因学校的师资、场地等条件相差较大,不同学校提供的体育类课后服务质量也是差距巨大。好的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几十种课后体育活动的选项,基本上可以满足所有学生参加不同体育运动的需求,但差一点的学校则只能提供简单的几项体育活动,学生几乎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有的学校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抢”到课后服务的体育选项,大多数学生都只能望课兴叹。这些学校的一些家长们担心,孩子参加的课后服务,很可能就是坐在教室内无所事事,度过无聊的一个小时。

吴键表示,“现在政策有了,时间空间也给了,那么在实施过程当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师资和场地问题。”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去年10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这实际上也表明,目前我国各级学校不同程度存在体育教师缺编状况。

王宗平认为,根据新时代学校体育的特点,按照在校生规模,义务教育阶段应不高于生师比100:1、高中阶段生师比200:1、高等学校生师比300:1。要按照这个标准来配齐体育教师,同时,应该还原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同等地位。

吴键认为,体育、艺术类教师的专业性比较强,而现在学校推出的课后服务又是以体育、艺术类课程为重点,确实会加剧体育师资供给不足的问题。

吴键建议,通过发掘学校自身潜力(给予对体育有兴趣并有教学能力的其他学科教师,带体育活动的机会),与社会力量合作、发掘家长资源,提高学校现有体育活动的质量等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克服体育师资不足的困难,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活动。

在“双减”政策下,学科类培训受到压制,非学科类培训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据央视财经报道,我国目前有37万家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66万家体育运动类培训相关企业。“双减”政策发布以来,以上两类培训相关企业新增了3.3万余家,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9%。

包括体育在内的非学科类培训爆发式增长,但专家建议,非学科类培训切莫过于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

王宗平表示,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的初衷,是缓解家长焦虑,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包括体育在内的非学科类培训,如果一味追求商业利益,发展成像过去很多学科培训机构那样,学费高昂又制造焦虑情绪,成为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那么,非学科类培训就将与中央精神背道而驰。

“双减”政策之所以给非学科类培训的发展留出一个很大的空间,王宗平认为,这与大多数学校目前的非学科类培训实力不足,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有关,也与非学科类培训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直接相关,但绝不是为了把非学科类培训打造为另一个学科培训,国家绝不会让功利思想、焦虑情绪再度出现在非学科类培训上。

也正是为了避免非学科类培训重蹈学科培训的覆辙,王宗平建议,体育、艺术这类非学科类培训,学校要成为主阵地,不能再把这些教育任务一味地推到社会培训机构身上。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也有一部分家长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未来的升学、出路依然与考分有关,即便学校给孩子减负,作为家长,他们仍然坚持考分第一的理念,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王宗平希望这部分家长能够看到国家最近提出的“共同富裕”目标,“共同富裕”将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这实际上意味着未来各个行业、岗位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会太大。那么,家长们为什么不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文/慈鑫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双减”两年 83.3%受访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满意
中国青年报 2023-09-14
“双减”两年,83.3%受访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满意
中国青年报 2023-09-14
“双减”后,如何回应家长这些新期待
光明日报 2022-12-30
告别教培班 “双减”之下暑假的变与不变
中国新闻网 2022-08-11
告别教培班?“双减”之下暑假的变与不变
中国新闻网 2022-08-10
四川“双减”实施方案出台:严禁布置手机打卡作业
中国新闻网 2022-05-19
昆明“双减”方案:不再审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2-21
推动“双减”进一步发挥实效
人民日报 2022-02-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