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回到拉斐尔之前 解开“奥菲莉娅”之谜
解放日报 2021-08-07 07:51

前不久刚刚开幕的浦东美术馆成为沪上热门的“艺术打卡地”。

开幕季展览之一的“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为观众带来了英国泰特美术馆的百余件珍贵馆藏。其中,拉斐尔前派巨匠约翰·埃弗里特·米莱的《奥菲莉娅》尤为引人瞩目。

《奥菲莉娅》究竟何以动人?拉斐尔前派为世界美术史留下了什么?记者采访了艺术评论家与艺术史专家。

一场美丽的悲剧

看过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的人一定会对其中的悲剧人物奥菲莉娅难以忘怀。当她得知父亲波洛纽斯被她所爱的哈姆雷特刺死后,饱受悲伤和疯狂的折磨,爱与恨的剧烈冲突使她精神失常。她来到水草丛生的小河边,编了花环爬上树枝,想把花环挂到树枝上去。树枝折断了,奥菲莉娅落入水中,她的生命也消逝在一条铺满鲜花的溪流里。

奥菲莉娅是美丽、善良的化身,她对哈姆雷特的爱非常真挚。这一美好而脆弱的形象深受许多人的喜爱。奥菲莉娅之死,也成为很多画家笔下的题材。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画家笔下的奥菲莉娅也各不相同。

米莱的《奥菲莉娅》是描绘这一悲剧最为出名的作品。如果说莎士比亚用文字向世人展示了奥菲莉娅之死,那么米莱则凭借对自然草木等细节的精心描绘,对奥菲莉娅的悲剧进行了独特的表达。与沃特豪斯、休斯、卡巴内尔等画家描绘的奥菲莉娅有所不同,米莱选择了奥菲莉娅编完花环,刚要挂上树枝却跌落水中的情节。这个场景并没有在《哈姆雷特》的戏剧舞台上被直接表现出来,而是在哈姆雷特之母乔特鲁德皇后与奥菲莉娅的兄弟雷欧提斯的对话中被提及:“她的衣服四散展开,使她暂时像人鱼一样漂浮在水上,她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唱着古老的歌谣,好像一点也感觉不到处境险恶,又好像她本来就是生长在水中一般。”

《奥菲莉娅》此次来沪展出,浦东美术馆在一楼展厅为其单辟了一个空间,展厅布置得非常精心,关于这件作品及其创作背景被完整地展示了出来。艺术评论家沈奇岚博士告诉记者:“当我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心头一颤。画面如此之美,美到让人忘记了女主角正在走向死亡。而想起她的悲剧命运时,心头会涌起一种深深的同情。”

每一朵花都有寓意

米莱用了整整11个月来创作《奥菲莉娅》。在传统人物画中,风景通常被认为是人物的背景,但米莱所代表的拉斐尔前派认为,风景与人物同等重要。《奥菲莉娅》中的风景先于人物完成,写生自英格兰东南部萨里郡霍格斯米尔河畔。

为了真切地描绘自然环境和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米莱一丝不苟地进行了多次实地写生,反复观察植物的形态。画中关于植物的精心描绘让人非常着迷。米莱的儿子曾经写道:“父亲笔下的花是如此逼真,以至于一位植物学教授无法带学生下乡,便带他们去看《奥菲莉娅》中的花,因为它们和大自然一样具有启发性。”

沈奇岚告诉记者,《奥菲莉娅》中的每一种花都有寓意。比如,垂柳依靠在奥菲莉娅身上,象征着单相思;柳树枝头的荨麻代表着痛苦;漂浮在奥菲莉娅右手边的雏菊代表着天真无邪;浮在她脸颊和裙子上的粉红玫瑰和生长在河岸上的白色田野玫瑰也有象征意义:青春、爱情和美丽。而奥菲莉娅脖子上的紫罗兰花则是忠诚的象征。

据泰特美术馆介绍,米莱画中的主角奥菲莉娅是在他位于伦敦的工作室中完成的。为了营造奥菲莉娅淹死在河中的真实感,模特伊丽莎白穿着米莱从二手店买来的精致的银丝刺绣连衣裙,在装满水的浴缸里为画家摆姿势。虽然米莱在浴缸下放了一些油灯以保持水温,但他画画时太过全神贯注,以至于灯灭了还浑然不知,导致伊丽莎白因为着凉而病倒。

1852年,《奥菲莉娅》曾在伦敦皇家学院展出,后来亮相巴黎世博会。1892年,泰特美术馆的创始人亨利·泰特买下了这幅画,它后来成了泰特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奥菲莉娅》启发了很多维多利亚时期的画家,至今依然影响着一些艺术家、作家和电影工作者。

回到拉斐尔之前

《奥菲莉娅》是米莱创作生涯的转折点,也是拉斐尔前派被世人所认知的转折点。那么,拉斐尔前派与拉斐尔究竟有什么关联呢?

1848年,三位年轻的画家——亨特、米莱和罗塞蒂为了共同的艺术理念,成立了一个名为“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组织。当时,古典主义绘画被学院派奉为经典,古典主义绘画追求的是高贵的单纯与静默的伟大,其最成熟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拉斐尔,他笔下的圣母及人物肖像画非常美,那是一种高于生活的理想化的美。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这种审美标准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规范。在年轻人眼中,这种画法太过教条与死板,他们不赞成为了追求美而牺牲真实性,把自然过于“理想化”,这样的艺术是不真诚的。

亨特、米莱和罗塞蒂更欣赏文艺复兴早期的作品。他们在一本画册中看到了14世纪意大利比萨公墓壁画的复制品,这幅壁画的标题名为《死神的胜利》。他们被这幅画深深打动,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作品在他们眼中是那么朴实、生动。众所周知,“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与拉斐尔是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在他们之前,已经有一大批艺术家进行了人文主义的探索,乔托、波提切利等人就是早期文艺复兴画家的代表。拉斐尔前派的画家们主张,如果艺术需要改革,那么就应该回到拉斐尔以前的时代。

“这些年轻画家反对的并不是拉斐尔本人,他们反对的是拉斐尔之后那些只会模仿形式而失去生命力的画法,反对的是庸俗化的拉斐尔追随者。那些在当时近乎教条的画法,让这些充满才华和天赋的年轻人觉得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表达。”沈奇岚说。

画史中的一朵浪花

目前正在浦东美术馆展出的,除了米莱的《奥菲莉娅》,还有泰特美术馆珍藏的其他拉斐尔前派画家的代表作。在世界美术史的长河中,拉斐尔前派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却留下了不少耐人寻味的作品。

华东师范大学孙乃树教授告诉记者,拉斐尔前派的作品主要有三个特征。首先,在题材上偏重爱与死亡的主题,他们的作品有中世纪的宗教特征,他们认为人们应该重回“信仰时代”。其次,在画法上,他们强调写生,忠实地描摹自然。他们特别关注细节的刻画,并加以细腻的表现。这让他们的画带有强烈的装饰气息,甚至有点琐碎、呆板。

此外,在绘画风格上,拉斐尔前派的作品带着某种神秘性和强烈的伤感情调,这在亨特的《醒悟的道德》、米莱的《奥菲莉娅》《盲女》以及罗塞蒂的《圣母领报》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这与画家们所处的时代有着深切的关系。

1848年,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正处在动荡之中,革命中的流血牺牲以及纷繁的社会思潮,使一些人认为,社会的动乱是因为缺乏基督教精神,他们渴望回到中世纪。此时的英国进入了工业化时代,这些年轻的画家敏锐地察觉到了工业化可能对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社会在急速变化中可能发生的道德变形。他们指责利己主义,认为当时的人变得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周围的人。亨特等拉斐尔前派画家非常关注道德,在作品中强调道德的力量。他们甚至厌恶城市文明,想要回到田园。

拉斐尔前派在艺术史上真正活跃的时间很短暂,亨特、米莱和罗塞蒂只共同举办过三次画展就各奔东西了。他们的画展在当时引发了不少非议,不过也有一些支持者与追随者。“这些年轻画家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已经趋于死板单一的古典主义艺术视角,回到拉斐尔之前的艺术典范。但是他们逐渐把眼光放回到中世纪,回避现实,最终走向伤感的情调、神秘主义,甚至有点颓废主义。”孙乃树教授说。

尽管拉斐尔前派的生命很短暂,但深受其影响的莫里斯就此开展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对欧洲的建筑与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主张艺术多元化后,拉斐尔前派才重新引发了更多人的关注。

原标题:解开“奥菲莉娅”之谜

文/陈俊珺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卡拉瓦乔:是天使,也是魔鬼,更是巴洛克的奇迹
艺家之言 2024-01-16
拉乌尔·杜菲回顾展登陆上海 史诗级巨作《电气精灵》首次亮相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3-11-12
热带风暴“奥菲莉亚”预计将于23日登陆美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23
伦勃朗、拉斐尔、鲁本斯等大师自画像在国博展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6
观展 | “心影传神——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亮相国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6
拉斐尔、提香、伦勃朗,国博明天巨匠云集!千万别错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4-26
艺评·展览|英国国家美术馆来华首秀带来了什么?
北青艺评 2023-01-18
康有为、徐悲鸿、蔡元培怎样看文艺复兴绘画
上观新闻 2022-01-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