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美德将就“北溪-2”争端达成协议?德国低碳转型或受益
第一财经 2021-07-21 22:02

美国与德国政府就“北溪-2”项目达成一项协议,将允许该天然气管道完成建设。

据多家外媒报道,美国政府将放弃长期以来对“北溪-2”项目的反对立场,德国政府则将在能源领域对乌克兰提供帮助。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溪-2”项目如若完工,将利好俄罗斯对外能源出口。同时,对于天然气需求国——德国而言,将加速该国低碳转型,降低该国天然气进口成本。

欲加强乌克兰能源独立

长期以来,“北溪-2”项目是横亘在美德关系中的主要分歧之一。该项目旨在铺设一条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可绕过乌克兰把俄天然气输送至欧洲。

在美国国内,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均反对该项目,认为这会削弱美国对德能源出口。此外,由于该管道绕开俄对欧输气传统线路必经的乌克兰,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势必增强。德国总理默克尔则力推该项目,认为这不仅将帮助德国实现能源转型,还可以使德国成为全欧洲的能源中心。

上周,默克尔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双方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美国和德国政府在“北溪-2”项目上未取得突破。拜登称:“好朋友之间也会有分歧。”

据美媒报道,由于拜登欲寻求与德国及欧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美国政府对“北溪-2”项目的立场发生了转变。美媒援引一位接近谈判的人士消息称,即将达成的协议的一个重点是加强乌克兰在能源方面的独立。

据悉,美国和德国达成的协议将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德国和美国政府将向乌克兰的绿色基础设施领域投资5亿美元,包括可再生能源和相关产业;其二,德国将支持中东欧地区“三海倡议”的能源谈判;其三,美国和德国政府将确保,到2024年底乌克兰可以继续获得每年约30亿美元的过境费。

默克尔12日在会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表示,德国政府理解“北溪-2”项目将给乌克兰带来“潜在安全威胁”及经济利益损失。德方愿意扮演中间人角色,确保乌克兰收到过境费。

“这是我们对乌克兰的承诺,我会信守承诺,我相信今后的德国总理也会。”默克尔说道。

助力德国低碳转型?

“北溪-2”项目预计在今年8月底完工。如果该项目最终建成,俄罗斯每年将通过该管道向欧洲运输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意味着俄罗斯通过波罗的海出口的天然气总量将增加一倍。

林伯强认为,这不仅将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其他五家欧洲能源公司带来额外收入,更将助力德国的低碳转型,降低该国天然气进口成本。

今年5月,默克尔表示,德国将争取最早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将把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提升至较1990年减少65%。德国政府大多数的减排措施将从能源领域着手,并计划加速淘汰煤炭能源。

林伯强认为,德国政府施行低碳转型战略,意味着该国亟需发展清洁能源。但目前问题在于,各类清洁能源尚未做大。天然气的含碳量相对较低,可以成为现阶段德国能源转型的一大抓手。而德国的天然气依赖于进口,所以该国政府扩大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天然气的总量、途径,可以保障该国能源安全。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显示,天然气占德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5%。2018 年,进口天然气占天然气供应总量的97%。全球统计数据机构Statista的数据显示,在欧洲地区,德国天然气进口总量位居全欧第一。

林伯强还认为,扩大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总量,将降低德国进口天然气的总体成本,因为德国从俄罗斯购买的天然气价格相对便宜。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价格降至210美元/每千立方米。受新冠肺炎疫情、低油价和供应过剩的原因,2020年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均价为130美元/每千立方米。个别月份甚至低于100美元/每千立方米,而该价格被认为是俄罗斯出口天然气的盈亏平衡点。

科隆大学能源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报告中预测,如果“北溪-2”项目最终完工,届时欧洲天然气进口价格将更低,将比2020年的均价下跌5%左右。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俄土不久将就天然气枢纽项目达成协议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1-26
能源巨头高管预计德国或考虑实行天然气配给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9-06
通胀形势严峻 德国再推650亿欧元纾困计划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9-05
专家警告德国储气达标背后经济问题 节能引户外广告业不满
新华社 2022-09-04
德国官员再吁民众为过冬节约天然气
新华社 2022-08-07
德国遭遇“最严重能源危机”,拟自10月起征收天然气附加税
央视财经 2022-08-01
德国官员支持“北溪-2”项目投入运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7-30
未来两个冬天德国面临“缺气”危机,本周最大悬念:“北溪一号”能复供吗?
​第一财经 2022-07-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