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景、健身、交友、遛娃……盛夏已至,到附近公园放松休闲,可以说是市民最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为契合公众需求,北京市属11家公园也在不同程度上延长了开放时间——开园时间大多早至清晨6时,闭园时间则至深夜10点甚至10点半。尤其像天坛、玉渊潭等位于市中心、以本地游客居多的大公园,一天开放时间达到甚至超过了16小时。
“超长待机”的公园,给了不同身份、年龄、作息的人们同样的游园自由,提升了市民幸福感与获得感。其背后,是多少公园人的日夜坚守,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切实体现。
夜游
附近居民日常休闲居多
傍晚7点50分,炙烤了一天的大地,暑热正渐渐褪去。几抹光亮仍留存在空中,将眼前景致勾勒得颇为柔和。
天坛公园南门广场东侧的林荫道边,张莉正和丈夫坐在长椅上,闲聊着工作、家庭琐事。身旁4岁半的儿子时而拍球,时而吹出串串肥皂泡,乐此不疲地追逐来去。
“过来喝点水!”张莉唤过儿子,顺手擦了几下他额头、后背上的汗。“现在天黑得晚,公园是最好的去处,又宽敞又安全。”从家走到公园约10分钟,七点半左右到,待上个把小时,天黑透便回去。“给孩子放松眼睛,还能‘放电’,哄睡也更容易。”
除了在空地上停留的“遛娃”家庭,天坛环“坛”而设的宽敞平坦步道,吸引了更多锻炼身体的市民。他们以中老年群体为主,步速或快或慢,有的摇着蒲扇和同伴闲话家常,有的腰间别着收音机听广播,有的则边走边大幅甩手,十分投入。
无论平时或者周末,这就是天坛公园再正常不过的夜晚景象。作为地处市中心的大型公园,天坛周边社区林立,每年游人中多达三分之二为本地市民。到了这一时段,外来游客多半已经离园,剩下的基本都是附近日常休闲的居民。
同样地处市中心、紧邻居民区的玉渊潭公园,相较起来则更显闲适静谧。夜晚9点,北门附近的樱花湖里已是蛙声一片。沿步道西行,一盏盏黄晕路灯掩映在丛林中,将周遭衬得影影绰绰。行至“雁影清风”附近,一阵悠扬笛声从林中飘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漫步经过的游人,不禁和着曲调轻声哼唱起来。
这个时间,大部分游人已经在向外走了,许斌却刚刚赶到。身为上班族,他很庆幸家门口有开放到这么晚的锻炼场所。“喜欢夜间来跑步,人少一点路上不用躲来躲去。”他打开运动软件,在“1、2、3、go!”的提示音中戴上耳机,向着远处的中央电视塔跑去……
安全
动态往复巡查昼夜不停
迎着婉转笛声,玉渊潭护园队的巡查员李涛,正开着微型巡逻车缓缓而来。整个公园分为南北两区,由不同班组负责,李涛承担的是北区巡查任务,区域内所有路径都要覆盖到。
“检查每一座建筑,下班后是否关好门窗,有人值班的叮嘱注意防火防盗、用电安全。转一下绿地,目前进入防汛期,有树木倒伏等问题要及时报告值班室。随时关注游客需求,遇到老人身体不适、孩子走失等及时提供帮助……”事项又多又细,李涛的巡逻车速度极慢,走走停停,一圈下来要近一个半小时。值夜班的他傍晚5点接了班,6点多开始转,目前已是第二圈巡查。
在天坛公园,动态巡查同样是贯穿始终的日常。管理队副队长吴峥开着巡逻车,由东门出发。环坛步道上游人较多,并排而行间挡住了巡逻车的去向,有的与身旁同伴聊得火热,也意识不到后方车辆。
“园内车辆不能鸣笛,时速不能超过15公里。”吴峥不急不催,慢慢跟在后面,“我们的巡查也分组,一路主要看有没有使用大音量音响、损害植被、吸烟等不文明行为,发现的话会及时制止,正常一圈下来需要1小时左右。”
而当游人散去,这样的巡查并不因闭园而结束。后半夜,李涛至少还要转上2圈,园内花草林木繁盛,防火是重中之重。遇到天气干燥时,还得往地面喷水以增加湿润度。吴峥也需要按时通过仪器,对一些巡更点位进行“打卡”,防止有人半夜翻墙进入,对古树、古建等造成损坏。窸窸窣窣的黄鼬,从一片树林“过马路”到对面的小刺猬,以及星星点点的萤火虫,见证了他们夜深人静的坚守。
票务
一刻不离保证充足人手
北京的公园开门早、关门晚,如果说其他岗位还有一定机动性,直接和游人打交道的票务员们,则要准时“钉”在岗位上,一刻也不能离开。
为此,票务员的工作时间与正常上班族有所不同,通常早班从6点至下午2点,晚班则从下午2点直至闭园。还有从七八点上到下午三四点的“正常班”,以和早晚班人员叠加,在上午10点,下午3点左右的入园高峰时,保证尽量充足的人手。
排班方面,往往不考虑节假日、双休日等,而是按照早、晚、正常、休息等班次进行周期循环往复。如果双职工都在园区工作,处在不同班组,好几天见不到面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玉渊潭公园票务队西门班的付媛,家住门头沟。晚班时要等到10点半下班,驱车50分钟回家。若赶上早班,就得4点多起床,5点之前出门。北门班的彭欣楠家住密云,小姑娘去年刚来,也没有车,平日在附近小区租房。“过段时间等我休年假的时候,再回家陪父母多待上几天。”
上下班的不便只是一方面,票务员们长期站在户外,风吹日晒是家常便饭。夏季蚊虫肆虐,无论多热,衣裤手套都要穿得“滴水不漏”。冬季北风劲吹,连黑色羽绒工作服都会褪白……记者探访当晚,天坛公园北门班票务员王祺远值守健康宝查验岗位。9时许突降大雨,他的头顶仅有一方落地伞撑开,鞋裤都已打湿。理论上此时几乎不会再有游人入园,但他仍要坚守岗位,直到10点闭园才能离开。王祺远坦言,园里曾做过统计,这延长的一小时游客其实并不多。“但只要能服务到有需要的市民,我们的工作就有意义。”
服务
公园热闹背后藏着忙碌
事实上,除了全天候的动态巡查,按时按点的门岗验票,每天在公园开门前和闭园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园人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门墙背后的那些忙碌,远比人们想象中热闹。
“晚间是公园的调整期,也是植物的一个恢复期。我们会利用这个时间进行一些浇水、打药等作业工作。”玉渊潭党委副书记董亚力表示,包括一些主干道的机械清扫等等,尽可能减少对游客游览参观的影响。“公园少‘睡’的背后,是很多公园人少睡了。”
天坛公园北门班班长于滨介绍,虽说开门时间定在夏季6点、冬季6点半,但附近很多老人有锻炼习惯,往往提早就会过来等。为了方便百姓,天坛的开门时间其实还要再早几分钟。疫情以来每天更增加了消杀工作,都需要在开门前完成,员工的到岗时间甚至不能晚于清晨5点40分。而每天下班后,还要进行区域大扫除、与夜班岗位交接、关闭闸机和LED屏幕、填写交班记录……没有半小时是走不了的。
“我们最欣慰的瞬间,就是看到天坛的建筑作为北京代表形象出现,看到人们游园时欣赏、惬意的神态。”于滨感慨,公园延时是北京城市整体服务品质提升中重要的一环。百姓能够从游园“时间自由”中获得幸福感,身为公园人即便辛苦些,也是满足的。
文/记者 魏婧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