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逝者 | 结缘农业八十年
北京青年报 2021-07-16 13:00

编者按:七月三日八时零一分,原农业部老部长、党组书记何康在京去世,享年九十九岁。昨天(十五日)在北京医院告别厅举行送别何老活动。本版刊发何康之子何迪先生的两篇文章,表达大家对何老的悼念、缅怀之情。

11bt6_b.jpg

1960年2月,周恩来总理来到海南热带作物研究所,题写“儋州立业,宝岛生根”。总理左侧为何康,何康膝下为本文作者何迪,站立左一为缪希霞

中国农业改革的践行者

1978年1月,爸爸调回北京,被任命为农林部副部长,分管科教、外事工作,马上遇上了农林院校、科研机构回迁、安置、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招生、教学与科研等一系列问题。

在“文革”中,北京农业大学、林业学院、农机学院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林业科学院都被下放、迁出北京,因为不具备办学条件,面临着停滞倒退以至消亡的境地。“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复出,负责抓科学教育工作。在1977年8月科教专家座谈会上,他听取了农科院金善宝院长和农大沈其益教授的汇报后说:“农业教育很重要,农林部眼皮底下的农科院、农大都没搞好,太失职了。”会后,农大领导致信小平同志,要求迁回北京原址办学。但原校址为研究所占用,为了校舍的归还,整整打了近两年的“官司”。小平同志多次批示和讲话,聂荣臻同志甚至说了重话:“九亿人的吃饭问题是比上天更重要更迫切的重要战略问题。”

这也成为爸爸上任后首要的工作,他的笔记留下了调查实况、措施建议、领导指示、落实情况等等的记录,院校、科研单位回迁原址成了焦点。1978、1979两年,爸爸成了“救火队长”,常常半夜三更要赶到某个院校、科研单位去灭火。仅北京就有5个回迁单位,还有在外地的,如南京农学院。

有几个月,爸爸没过过安生日子。爸爸既不上推也不下卸,总是从现实出发,想方设法、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在组织与群众之间、在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上起到了真正的桥梁作用。

这份担当与他的经历有关,他在海南基层办研究院20年,不是害怕艰苦、吃不了苦的人,同时他对广大知识分子在没有办学和科研条件的地方扎根、开展工作的实际困难有切实体会。挽回十年动乱丧失的时间,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科研工作,是当务之急,才能让“科学的春天”真正到来。

爸爸那两年真是费尽了心血,也与广大的知识分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1978年12月22日的笔记上,爸爸记下了北农大迁回北京的第一次党代会情况:“恢复北农大,群情振奋,非常愉快。这支队伍保持下来了。”他的工作保障了小平同志在科技、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措施在农林口的有效落实。

11bt2_b.jpg

1993年何康(左二)荣获被称为农业诺贝尔奖的世界粮食奖,左三为与其相伴晚年生活的郁隽民

对外开放的先行者

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年,为了认清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央在短短半年中派出五个重量级考察团,访问了日本、西欧和美国。考察回国后,政治局主要成员听取汇报,进行讨论,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思想准备的重要方面。

五个考察团中,由爸爸参与组织并担任副团长兼秘书长的26人的中国农业考察团于7月出访尚未恢复外交关系的美国。四十天行程,一万五千多公里,访问了102个单位,涵盖了农业的各个方面。回国后,爸爸主持撰写了报告,提出了七项建议,包括提高农业投资、发展社队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整顿科教机构、加快建立种子公司、实行农林牧三结合并加强水土保持、更好地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中央主要领导用了一天时间听取汇报,这些建议四十年后仍有价值。组团时,特别安排了昔阳和大寨的李喜慎、郭凤莲作为团员,使他们对农业现代化是什么样有了新的认识,为全国学大寨转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奠定了思想基础。

看到差距,如何追赶,爸爸找到了一条捷径,即通过美籍华人农业科学家搭建沟通的桥梁。1979年利用到联合国开会之机,他通过在美国农业部任职最高的左天觉先生,组织了第一批农学家,到中国考察了三个星期,访问项目不设限,有问必答说实话,让这些华人农学家们有了回家的感觉。在访问结束的闭门总结会上,专家们畅所欲言,写出了新时期中国农业教育与农业科技改革发展纪要。而后,这种交流形成了机制,使这些科学家们在中国农业的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多人受到了国家级的嘉奖。

爸爸推动了与许多国家农业双边的交流与合作。首次在主要的农业大国派驻了农业参赞和专员。例如从1980年到1990年他在位的十年里,仅中美双方交流合作的项目多达163个。其中用中国的梅山猪与美国的纯种巴夏克种猪互换,是爸爸爱说的故事。梅山猪母性好,而巴夏克肉多质好,巴夏克猪现在已成为养猪业的主打产品。他引用俗语“若要换得宝,舍得珍珠和玛瑙”,如果我们敝帚自珍,那就不可能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啦。中国有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他吸纳了专家的建议,率先建立了作物种质资源库,并利用与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关系,促成了它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了第一个中国种质资源库。

在对外交往中,爸爸特别注意与联合国有关组织,特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建立关系,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2019年当选为该组织历史上首位中国籍总干事。他还积极从世界银行和世界粮食计划署争取到无偿贷款,用于发展中国乳制品业、购买良种等项目。1984年首次引进了薯片加工设备,其中一套分给了内蒙古卓资县。当年县长张楚等到家中谈论该项目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代表八亿中国农民去领奖

1983年6月,父亲被任命为中国农牧渔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兼计委副主任,1988年3月为农业部部长、党组书记至1990年6月。从中国人多地少、现代化水平差与农业生产效率低、地区发展不平衡与脱贫任务艰巨、“以粮为纲”而多种经营不足等等实际情况出发,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一靠政策推进改革,二靠科学提高效率,三靠投入促进发展。

首先,推动了农业商品粮基地建设,分批分期建成了194个商品粮基地县,改革并理顺了产供销体系,逐步形成了农产品市场,用中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解决了吃得饱的问题。

其次,促进农林牧副渔均衡发展,开展多种经营,建立了菜篮子工程,为中国成为世界蛋禽肉鱼等生产第一大国奠定了基础,解决吃得好的问题。特别是从无到有,开拓了中国的花卉产业,并担任了首届中国花卉协会会长。

第三,大力推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解决让农民富起来的问题。他担任了首任乡镇企业协会会长,与许多农民企业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县级到省级开办了干部农业培训班,从“抓头头”到“头头抓”,提高了各级领导重视农业、科学管理的水平。同时大力完善农业科教体系和推动农业科技服务网络的建设,解决了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农业科教及基层技术人员为农业生产与发展服务的积极性。1980年,他担任了中央农村广播学校领导小组组长,第一期学员就多达40万人,大大推动了农业知识、技能的普及教育。

爸爸特别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对贫困地区的开发,他大力支持了林乎加为主任的三西地区的脱贫工作,大小凉山等地区的移民搬迁,退耕还林,内蒙古牧区的草原保护及合理利用。

1993年爸爸荣获“世界粮食奖”,他认为这是国际农业界对中国发展的肯定,自己是代表八亿中国农民去领奖。他把奖金全部捐献,成立了何康奖学基金,以奖励贫困的优秀学生和科技人员。

爸爸与农业结缘八十年,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祖国与人民。

文/何迪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听讲解、看标本、体验互动装置,农大昆虫博物馆让孩子着迷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02
期待新农人“招生加章”带动农业大学由冷走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8
中国农业大学举行毕业典礼 校长为博士全家拨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1
拼多多向中国农大捐赠1亿元设立研究基金,支持国家队攻克农业“卡脖子”难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0
北京各界青年代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