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百年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8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开幕式上,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国图馆藏基础上,广泛整合海内外收藏的1949年前的红色书报刊文献开发的“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红色文献数据库”正式上线。
“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红色文献数据库”正式上线。上海外国语大学供图
据介绍,该数据库共包含红色图书、红色期刊、红色报纸三大版块,可分类浏览版块内容,也可实现跨库检索,文献总量超过100万页,总容量200GB。其中红色图书约6300余种,包含马克思主义著述的早期经典译本,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经典著述,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各种版本,太行、太岳、晋察冀、山东等地新华书店,以及解放社、东北书店、光华书店、大众书店等出版的政策文件、宣传读物、文艺作品等。
红色期刊一期上线100余种,既包括延安出版的《共产党人》《北方红旗》《布尔塞维克》等刊物,也包括“左联”等革命团体在国统区出版的进步刊物。
红色报纸一期上线70余种,既包括《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知名报纸,也包括各解放区、根据地出版的《冀中导报》《冀热察导报》等稀见报纸,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各地短暂出版的《邯郸日报》《新洛阳报》等30余种。
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红色文献研究专家学者及全国各类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及党校、党史机构、文献学界、历史学界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红色文献的收藏与整理、研究和传承。与会者认为,数据库的上线又为各界开展红色文献研究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资源宝库。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表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上外具有深厚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与红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渊源深厚,为党史和文献工作作出了特有的贡献。近年来,上外致力于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承担了许多红色文献和历史文本的编译和研究工作,发挥语言优势,增强红色文本的叙事张力,拓展全球视野,打造红色文献的数据谱系。他强调,不仅要让红色文献活起来,发挥历史文本资政育人的作用;也要让红色文献走出去,在话语实践中彰显思想理论的价值。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刘炜提到,“红色文献”凝结着先辈们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蕴含着国家与民族的基因,指引我们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一的图书馆,要对红色文献进行专门而系统的收集、收藏与提供利用,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播与研究。目前图书馆视角的红色资源、红色文献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需要更好地推动图书馆界对红色文献的整理、挖掘和研究工作。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译出版委员会主任魏崇指出,红色文献整理不论是纸质出版还是数字建设,都亟待继续扩充文献揭示广度和深度,也迫切需要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等存藏机构以及出版、学术研究等各方面进行通力合作。为此国图出版社主要从建立完善的红色文献联合目录、对红色文献资源进行跨系统整合、依托学术力量对红色文献进行系统阐释和研究三个方面,做好红色文献保护、整理、出版。
开幕式后,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马静,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馆研究馆员熊月之,以及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报告。
本次研讨会由《图书馆杂志》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共同承办,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协办。
文/许婧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