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浓缩百年奋斗史诗 大型雕塑《攻坚》亮相党史展览馆
北京晚报 2021-06-29 12:23

医务工作者逆行奔赴一线、汉藏筑路工合力抬起铁轨……生动刻画67位攻坚勇士形象的大型雕塑《攻坚》,近日亮相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雕塑主创、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杨奇瑞介绍:“雕塑远观如同一整块巨石,象征着伟大斗争的精神、攻坚克难的气势,寓意万众一心、坚如磐石的意志;而近观则化为十二组群峰叠起的人物群像,山势与人势合一,展现了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百年史诗。”

12个场景连接历史与未来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挑战、风险、阻力、矛盾,不断奋斗进取,直至取得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围绕这一主题,大型雕塑《攻坚》分为12个场景,正面主视角以新时代脱贫攻坚为核心,包括开路先锋、高原蓝图、抢险救灾、石油会战、红旗天渠、搏风击浪6个场景,背面则展现了铜墙铁壁、飞夺泸定桥、为了新中国、人民小车、极地科考、建设家园6个场景,浓缩了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攻坚故事,歌颂了攻坚勇士们艰苦卓绝、顽强不屈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这12个场景都是建党百年历史中的重要篇章,具有象征性、典型性;同时,这些场景也是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故事。”杨奇瑞介绍,这些场景的选取不仅概括了百年奋斗史,也蕴含着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意向。

“搏击风浪,这一场景展现的实际就是黄河船夫。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代表着祖国的山川大地,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就来自中华文明,可以说中华民族自古就蕴藏着这种战胜自然、攻坚克难的基因。”他解读说,这一场景连接着更深远的时空,寓意着几千年的文明史,“这些黄河船夫都是裸背的,象征着中华的脊梁。”

而位于雕塑正前方的开路先锋,则描绘了两位合力抬起铁轨的劳动者,象征着中华民族昂首挺胸、奋勇向前的精神,也是对未来奋斗之路的展望。

67个人物暗藏这些细节

大型雕塑《攻坚》刻画了67位攻坚勇士的形象。其中,既有认真作业的电力、石油、钢铁工人,也有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的战士群像;既有手持蓝图的院士,也有支教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既有凯旋归来的八路军,也有正在修建红旗渠的“铁姑娘”。“这些都是曾经感动中国人心灵的形象。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王进喜、雷锋、钟南山的影子,但又不是具体的某个英雄模范人物,而是体现他们的共性。”杨奇瑞解释。

“这个雕塑的叙事性很强,值得反复阅读。比如,在飞夺泸定桥的场景中,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的红军战士群像间,我们设置了一个‘红小鬼’形象,不注意看的时候不会注意到他,需要仔细品读才行。”杨奇瑞提醒观众,这座雕塑有四个面,可以移步换景地去欣赏。

其中,开路先锋中的人物动态就是对脱贫攻坚主题的一个纪念性定格。“汉族工人代表着坚毅朴素的劳动者形象,被我称为‘中国队长’,和他一起合力抬起铁轨的是一个略带稚气的新时代藏族青年,两人在艰苦的高原环境中团结协作。”杨奇瑞透露,原本两人的扁担做得比较直,专家看了以后建议扁担中间应该略弯一些,体现出负重的感觉。类似这样的细节,更需要观众用心体察。

为了塑造好这些人物,创作组参考了英模人物的真实影像资料和经典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综合运用现实主义的理念、写实主义的技巧,让人物造型更加栩栩如生。

创作走过三年“攻坚”路

从2018年6月接到创作任务,到今年6月正式完成,杨奇瑞所带领的中国美术学院创作团队一天也没有懈怠过。《攻坚》创作团队主要由中国美术学院的十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组成,他们既要按时完成创作,又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任务,巨大的使命感让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了下来。“三年以来,光参加的工作会议就将近50次,由于我们是京外的学校,会议通知常常又很紧急,有时候甚至是早上出发,坐高铁五个半小时到北京,开完会连夜又赶回来,第二天继续创作。”杨奇瑞回忆,疫情期间,偌大的校园只对创作组开放,没有后勤支持大家就自己在棚子里做饭,依然专心地投入创作,“能够为新时代创作这样一个雕塑,那种光荣和使命感,这些年轻人都有深刻体会。”

雕塑《攻坚》以汉白玉打造,长15米、高8米、宽5米。杨奇瑞认为,汉白玉石材洁白高贵的品质感,恰如其分地配合了党史展览馆的环境。“在今天,能用汉白玉完成这样高难度写实雕塑的工匠是非常少的,所以我们把欧洲文艺复兴的石雕技巧和中国工匠的基础能力结合起来,激活了中国工匠的能量。”在创作最后阶段的50天里,主创团队和工人们同吃同住,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了既有大刀阔斧,也有精致入微,有虚有实、气韵贯通的石雕效果。” 

文/记者 李俐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雕塑大系:好一台雕塑大戏
北青艺评 2024-11-13
梁羽生、金庸雕塑入藏香港文学馆
扬子晚报 2024-05-15
亮马河畔首批大型雕塑亮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8
“为新时代人物塑像”,中国美术馆为优秀护士代表塑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1
贵州纸浆雕塑家让六百年古法造纸技艺“新生”
中国新闻网 2022-12-21
京沪34位雕塑家共同讨论当代雕塑的“多向性”
新民晚报 2022-12-14
《山河锦绣》今晚收官 奏响脱贫攻坚奋斗强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05
踏歌而来 许鸿飞雕塑作品展亮相国家大剧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