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藏书楼亮出古朴底色 这条始建于元代的大街“七一”前恢复风貌
北京日报 2021-06-26 15:05

以红楼公共藏书楼为首的建筑群已“卸”下灰浆,露出了红砖外立面

东起府右街,西至西四南大街,800多米长的北京西安门大街贯通了北京皇城精华区。今年4月底,这条大街启动整治升级,“七一”前,西安门大街将完成改造提升,恢复老街风貌。

“吹哨”机制解拥堵

西安门大街始建于元代,曾是连接皇城内外的重要通道。如今,这条大街是首都重要的政务保障街道,周边有北大妇幼医院、305医院等单位。整治提升前,这里一直被“两头堵”的交通死结困扰。

东段街口,就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西安门大街改造提升项目部现场负责人周炜和设计师史琦每天都会来这里测车流量。周炜说,特别是东段北侧的非机动车道,几乎堵满了机动车,给骑行人群造成不小的安全隐患。相比于东段的“动态”拥堵,西安门大街西段的交通问题则是“静态”的。由于缺乏停车资源,相对开阔的便道和路面两侧成了停车场。

为了更加高效快速推进西安门大街改造,西城区创新工作机制,以属地街道为牵头单位,吹哨召集区住建委、交通委、规自分局、商务委等24家单位,通过定期调度和协同行动,给项目插上“翅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大街两侧便道上竖起了183个挡车桩,香槟色的栏杆划分出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界限,共享单车的电子围栏也各就各位。杂乱无序的车辆终于消失了。

藏书楼亮出古朴底色

距离露出老街风貌还有很多工作。在设计师史琦的手机相册中,被判定为相似图片的就有300多张。仔细一看,都是拍摄自西安门大街西侧,西四路口的红楼公共藏书楼。

照片中是藏书楼北侧立面的灰色墙面。“灰墙面都是喷涂过的,掩盖了建筑原有的墙面肌理。”史琦说,红楼公共藏书楼前身为红楼电影院,根据最小干预的提升思路,最大程度还原建筑原貌。也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去掉表面灰浆,露出本色。但打磨浅了卸不掉,深了又恐伤筋动骨。

施工过程中,史琦和30多位工人师傅逐渐觅得要领:砖面打磨一毫米,砖缝打磨不超过三毫米。一个多月后,400多平方米的墙面打磨完毕。仔细观察,红砖砖面依稀可见具有时代感的标语、口号字样。

小院适老改造圆居民心愿

一些“加法”也在悄然进行,比如西安门大街119号院的适老化改造。

80岁的孙志轩老人是119号的住户之一。多年来,院门口的台阶成了她和老邻居们的心头患。

在项目小组前期走访过程中,她主动提出:能不能将院门口的台阶改成无障碍坡道?

经过整治组、设计方与每一户居民耐心沟通,多次现场勘查,最终全院居民签字同意了整治组提出的设计方案。孙志轩老人的愿望实现了。

“七一”前,提升完毕的西安门大街将正式亮相。届时,大街建筑风格多元交融,整体基调庄重素雅,兼具林荫慢行和健步悦骑功能。

摄影/方非

记者/张骜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生活|从故宫到琉璃厂 景区+书店打卡之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1
历史|斯楼不朽在藏书——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古越藏书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6
新年阅读,北京知名图书馆“打卡”攻略来了
文明北京 2024-01-05
四百余年珍藏+回春妙手修复 古今图书馆这样接续护藏书
央视新闻 2023-08-15
圆明园内寻踪文源阁 这座藏书楼为何以黑色琉璃瓦覆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14
“明清江南三大藏书楼之一”藏身上海老城厢 260岁书隐楼被“救下”静待修缮
解放日报 2023-04-28
生活|何以青睐“青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2
世界级“古董”家族藏书楼云端对话:探东西方文化异同
中国新闻网 2022-11-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