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证券时报:网上劝贷之声不绝于耳,消费者切勿“以贷养贷”
证券时报 2021-06-16 10:00

网上冲浪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广告:一些不知名的公司“担心”你缺钱,然后表示愿意以超低利率主动提供贷款,流程简单,放款迅速,还款期限和方式灵活,让人颇有“不贷白不贷”的念头。结果,按照广告提供的指引一通操作,还款时却发现事情并非那么美妙,里面的套路让人眼花缭乱,最终伤的还是自己的钱包。

类似的情况日益普遍,监管层也注意到其中的风险,对消费金融公司以类似手段引导消费者过度借贷的行为点名通报,并提醒消费者注意风险。昨日被通报的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除了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告知义务履行不充分外,还出现了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个别服务定价不合理;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执行存在偏差;合作商管理制度不健全,管控不严;联合贷款管理不规范,存在监管套利行为;催收管理不到位,存在不合规催收;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部分职能未落实到位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益。

马上消费金融存在的种种问题,是消费金融行业不规范行为的一个缩影。一些网络平台为获取海量客户,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对不具备还款能力的群体进行过度授信。在借款人无法还款时,采用暴力催收等方式,不仅引发不少社会矛盾,也带来了潜在的金融风险,需要尽快整治。

网络使得各种信息更快地下沉,也给不规范的“劝贷”提供了可乘之机。要想进一步治理网络平台诱导过度消费,一方面要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在监管部门许可的金融业务范围内开展营销宣传;另一方面,要出台规制互联网金融类广告内容的细则,明确互联网金融广告的制作、发布标准。例如,消费信贷广告应清晰准确展示贷款年利率,不应以“日利率”、“日还款”等方式宣传。

对金融消费者来说,更应谨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应了解网络平台贷款、类信用卡透支及分期等借贷产品,知悉借贷息费价格、期限、还款方式等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警惕一些机构或平台所谓“免息”、“零利息”的片面宣传。不要过度依赖借贷消费,更不要“以贷养贷”、“多头借贷”。对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要有正确评估,杜绝不计后果盲目借贷和消费的行为。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过度营销 违规收费 网贷行业乱象亟待整治
中国消费者报 2024-11-21
为解决网贷逾期找“反催收”公司?“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
法治日报 2024-07-09
半两财经 | “闲鱼”“飞猪”上线借钱服务,你知道放贷的到底是谁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8
逾期一天,通讯录好友挨个被骚扰 专家:明确网贷催收“爆通讯录”行为入罪条件
法治日报 2024-07-07
广告宣传天花乱坠 收费不透明设陷阱 无资质网贷中介暗藏巨大风险
法治日报 2024-07-04
北青快评 | 如何破除年轻人“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2
“困”在网贷里的那些年轻人:网贷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以贷养贷陷入恶性循环
法治日报 2024-07-02
过度借贷、黑产猖獗 互联网助贷业务亟待规范
第一财经 2023-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