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永乐皇帝朱棣在落成不久的紫禁城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从此,北京正式取代南京,成为大明王朝的京师。到今年,永乐皇帝迁都北京整整600年。
《甲骨文学校》是一套儿童历史穿越小说,书中的三个小主人公通过一顶神奇的小帐篷穿越到各个历史时期,与古人亲密接触,在情境中学习历史知识。适逢永乐皇帝迁都北京600周年的大日子,何不带三个小主人公去600年前的北京城看一看呢?于是就有了系列之四《大明紫禁城》。
北京不仅有故宫
近年来,“故宫”题材的图书和文创产品大受欢迎。可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心中却一有个疑问:难道只有故宫能代表北京城吗?
当然不是。北京历史地理研究专家朱祖希先生,曾不止一次向我强调:“研究古都北京,紫禁城当然是要研究的——它是古都的核心,但贯通北京城南北、统领全城的中轴线,由街巷胡同编织起来的、大面积的四合院也要研究。它们把紫禁城衬托得更加雄伟高大,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有机图案。”
我的新书虽然名为“大明紫禁城”,但看过内容的读者会发现,书中小主人公们活动的区域却不限于紫禁城。三个小主人公穿越到大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时,正赶上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三个孩子在什刹海见识了一场盛大的“中国万圣节”。
第二天,他们在小内侍阿留(即为营建北京城立下汗马功劳的阮安)的带领下,从当时还叫做“北安门”的地安门进入皇城。由今天的地安门内大街往南,经景山北门(当时叫万岁山)往东拐,走景山东街,经紫禁城东北角楼,进入今天的北池子大街,经过东华门,来到皇太孙朱瞻基居住的皇太孙宫。几天以后,他们又在阿留的带领下,逛了明代北京的步行街——棋盘街,在刚刚落成的前门外廊房头条喝茶、听评书。接下来,他们随赐游西苑的明代重臣一起,游览了刚刚修建完成的西苑三海;最后,又来到刚刚建成、还叫“天地坛”的天坛,寻找与天神沟通的渠道。
不难看出,三个小朋友,在明北京城中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玩了个遍。既有深宫大内,也有寻常巷陌;既有皇家御苑,也有市井商街……这才是一个立体、完整、多元、丰富的北京城。
600年前的北京什么样
故事里的三个小主人公——悠悠、田田和小布丁,是三个土生土长的小北京人。北京城里的名胜古迹,他们都玩遍了,因此未免有些审美疲劳。老妈为他们报了暑期的北京游学团,他们“龇牙咧嘴”不感兴趣。大概许多北京小朋友看到这个情节都会深有同感。北京,对于他们而言太熟悉了。
然而,当三人穿越到600年前的北京,却发现了太多的不同——
他们走到景山下,一抬头,发现山上竟然没有亭子,因为景山上的五座亭子建于清乾隆年间。
他们来到北海前,发现琼华岛上竟然没有白塔,因为北海白塔是清顺治年间修建的。
他们来到天坛时,发现当时的天坛竟然是长方形的,因为天坛独一无二的三重檐圆殿——祈年殿(最初叫大享殿)建于明嘉靖年间。
600年前的北京城刚刚落成,还远远不似后来那般辉煌,有太多的细节尚待完备。那时,北京的内城城门还没有瓮城,外城还没有修建,著名的九坛八庙,一多半还都没建……
三个小主人公一路走一路惊叹,而作为作者的我也是一路写一路惊叹。《大明紫禁城》虽然是为小朋友们写的一部历史穿越小说,但也圆了我自己探索北京城市发展史的梦。
如果不是为了创作这部小说,我可能不会翻阅那么多北京营建时期的资料,不会去了解那么多明代北京的城市、生活细节,当然也无法体会到北京——这座无与伦比的城市有多么深厚、丰富、有趣的历史。可能我自己也会像书中的三名小主人公一样,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座城市熟视无睹。
有历史地理也有神话
这么抽象的北京历史地理,小朋友会有兴趣吗?
几年前,我开始创作《甲骨文学校》这套系列童书时,就是有感于许多儿童历史类科普读物太过生硬,长篇累牍都是知识点,让小朋友们望而生畏。孩子天然喜欢故事,只有被有趣的情节吸引,他们才愿意排除手机、电视的诱惑,静下心来读书。因此,我一直把讲好故事作为创作的第一要务。
《大明紫禁城》中既有北京的历史地理,也有北京的神话传说。提到北京建城神话,您一定会想到刘伯温建北京,将北京建成一座八臂哪吒城的故事。那么,三个小主人公穿越到600年前的北京,遇到八臂哪吒也毫无违和之感吧?
在《大明紫禁城》中,哪吒是一个疲于应付各种课外班的“小学渣”;龙和他的“脊兽小分队”流连于北京市井中,玩得不亦乐乎;雷公、电母则变身满口科学道理的科普达人……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充满想象,这就是我创作《甲骨文学校》系列童书的初衷。
原标题:穿越600年,初遇北京城
文/黄加佳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