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宁夏民间银饰匠人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新闻网 2021-05-25 17:46

尹建民对银子进行加热软化

白银在中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因其拥有美丽的银白色及优良的延展性,经常被人们用来打造手镯、戒指、耳环等饰品。5月25日,记者探访宁夏银川市民间手工银匠尹建民的工作室。

当天,记者来到尹建民的工作室,走进院子,尹建民正在融化银料,只见喷枪吐出的火焰几分钟就将银块融化为银水,银水入槽,马上就变成了一根银条。捶打、加热软化、淬火、再捶打,“叮叮当当”的反复敲打中,银条变成制作手镯的长条银片。在此期间,尹建民犹如画家运笔,操作娴熟,得心应手。

尹建民说,“手工制作银饰最关键的就是银子的温度和捶打的力度。同样的力度,银子温度过低,无法使其更好延展,温度过高,银子容易变形;同理,同样的温度,力度就尤为重要了。就拿银镯为例,从熔炼到造型,最后抛光,中间要经过七八道工序。”

一张小矮桌,布满道道刻痕;一把小铁锤,敲打出清脆的“叮叮”声。尹建民神情镇定专注,左手灵活转动錾子,右手有节奏地反复敲打,银手镯上的花纹不一会儿就被錾刻出来,惟妙惟肖。

数十年来,尹建民就是沿用古老的手工技艺,用简陋原始的工具,制作着各种精美复杂的日常银饰。他告诉记者,尤其是錾花时,需要特别细致,捶打时凭借手感,没有数十年功力的话,錾出来的花一般比较乱,花纹缺少灵巧的感觉。

随着现代首饰加工业的兴起,传统手工制作银器的技艺已鲜有人知晓,且手工制作银器耗时长利润低,手工制作银器的匠人越来越少。近年来,尹建民一面坚守传统的手工银饰制作技艺,一面在传承古法的同时,尝试对银饰的款式、图样等进行时尚改进,让饰品更加秀逸灵动和雅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尹建民说,当冰冷的银块经过反复敲打,变成银片,或拉成银丝,最后制成精美的银饰,它们便有了温度和灵性。而且纯手工打造的银饰非常结实耐用,并且因为它抛光的时候是亚光,所以会越戴越漂亮。尹建民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匠人,他愿坚守匠心,用双手,用心雕刻一件件作品,守护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

文/于晶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人文影像志 | 控拜村:600年间回荡的银之歌
新华社 2024-07-14
看中国|棹女饰银钩 新妆下翠楼
新华社 2024-04-09
图片故事|漆器髹饰:精雕细绘 漆彩照人
新华社 2024-03-01
看世界|耶路撒冷老城的银器店
新华社 2024-02-29
图记 | 学制苗族银饰 传承非遗之美
新华社 2023-06-10
非遗传承人投诉网红直播售假 贵州雷山:公益诉讼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检察日报 2023-03-20
视窗|莆田小银饰做出富民产业
新华社 2022-12-10
图记 | 非遗传承人和他的“银匠村”
新华社 2022-12-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