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寻访 | 预备班里播撒革命火种 长辛店内孕育未来栋梁
北京青年报 2021-05-17 11:00

100年前的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为了庆祝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年份,缅怀革命历史,弘扬红色情怀,北京青年报与北京市档案馆携手推出系列报道,以档案馆馆藏档案为依据,寻访北京红色地理,重温革命先贤探索救国的真理,追寻民族觉醒、奋进的伟大道路。

2bt12_b.jpg

第1期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夕,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从1919年3月到1921年1月,先后有1800多名中国青年乘船到达法国,开始了勤工俭学的旅程。一批批有志青年为探求救国救民道路远渡重洋,几十年后,他们之中诞生了新中国总理、元帅、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核物理科学家、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这就是影响深远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2bt18_b.jpg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

在北京长辛店,至今还保留着一座当年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旧址,那里不仅留下了毛泽东积极奔走的足迹,还有蔡和森、赵世炎等革命先贤为寻求救国真理而奔波的身影。建筑是死的,而档案是有生命的。北京市档案馆专家王兰顺对长辛店留法预备班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他结合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和一帧帧原始的档案,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还原出100多年前那段令人心潮澎湃的史实。

长辛店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长辛店距离北京城只有三十多里,可以说是“京西南的交通枢纽”。一开始王兰顺便向记者强调长辛店得天独厚的地理要冲位置。明清时期,长辛店曾经是距离北京城最近的古驿站,是进出北京西路的门户,有“九省御路”之称——从前,官商百姓出城必经宛平城,要在长辛店歇脚再奔赴外地;外埠人入京也要在长辛店休整后进京,“长辛店大街南北两端都开有旅馆或大车店,以备客人住宿”。

王兰顺对长辛店的历史非常熟悉,甚至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他觉得“长辛店街”真是名副其实——一条长街贯穿南北,夹在铁路和公路之间,街的两旁种植着北京的市树国槐,茂密的枝丫向街心伸展交织在一起,像是在诉说历历往事。

在北京西客站建成前,长辛店一直是京广铁路的主干道,火车站就在镇内,客运、货运列车昼夜不停地穿镇而过,“长街、国槐、胡同、平房构成了长辛店古镇的肌理”。

让他颇为感叹的是,如今人们还能看到坐落在长辛店铁路中学内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那是一座二层法式红砖小楼,建筑面积有251平方米,春夏鸟语花香,秋冬果实累累。2001年市文物局对其进行了集中、全面的修缮,并在修缮后的旧址内重新制作了“留法勤工俭学展览”。

在王兰顺看来,位于长辛店地区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意义。从1897年长辛店建立“邮传部卢保铁路卢沟桥机厂”,到设立长辛店赴法勤工俭学班,直至无数革命先贤播撒革命的火种,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承担起“从小到大、燃遍四方”的历史作用。

由俭学会送至法国留学者每年多则二三百人

最早的勤工俭学是怎么来的?王兰顺介绍,说到勤工俭学,李石曾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李石曾是大学士李鸿藻之子,1902年随驻法公使孙宝琦赴法,是清末最早一批到法国留学的人。留学期间他萌生了将中国豆制品引入法国的想法,并在巴黎西郊创办了一家中国豆腐工厂,以机器新法制豆腐,还因此获得“豆腐博士”的雅号。

2bt17_b.jpg

李石曾与他开办的法国豆腐工厂

1905年,李石曾、吴稚晖等人以“发扬学术、普及文化、改进社会”为宗旨,在巴黎成立世界社,目的在于向国人传播西方先进的文化。世界社从传播革命学说开始,渐渐扩展到著述出版、学术研究、教育文化和社会经济思想事业,在教育领域着重设立学校和介绍留学两方面。

为引导中国青年赴法留学,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又于1912年在北京发起成立了留法俭学会,并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开办法文预备学校、孔德学校,在上海也设立了法文预备学校。

王兰顺直言所谓“俭学”就是以较少的学费达到留学的目的。在他展示的民国二年的一份公函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留法俭学会开设的授课科目,“京字第五五八号,中华民国二年三月十三日,到局。留法俭学会留一件,由局长、副局长阅,开设小学教育科、总务科、中学教育科、通俗教育科。归中学科应存查之件”。此外,在留法俭学会的章程、会约中,关于会费、办法、旅途、食宿的记述颇为详细,可见当时发起人齐如山、齐竺山、张静江、李石曾筹策之周全。

留法俭学会成立后,由其送至法国留学者每年少至百余人,多则二三百人。

王兰顺进一步指出,俭学会以较少之学费达到留学的目的,一是可以增加国内法国学术教材;二则在中法大学建立之初,由寄居海外的学者在蒙达尔城组织演讲会,“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等曾致力于演讲,成为俭学会学生聚集的中心”。

2bt13_b.jpg

毛泽东(后排中白衣者)与留法勤工俭学学生

以工求学、工余求学的方式领先时代

李石曾是河北高阳人,他前往法国蒙达尼农业专科学校和巴黎巴斯德学院攻读生物化学期间,从家乡高阳布里村招了好多人跟着他去开办豆腐工厂。因看到村里人都没有文化,他就让工人白天在豆腐工厂做工,晚上教他们学文化,“实际上这也就是留法勤工俭学的雏形”。

1915年,李石曾援引豆腐公司的成例,和当时同在法国留学的蔡元培,为到法国的华工发起组织了“勤工俭学会”,号召留学生“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用自己的劳动收入来维持生活和学业。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数十万华工赴法参加战勤服务。为了对赴法华工施以教育,李石曾、蔡元培、吴玉章等人与法国方面多次磋商,于1916年由华法教育会发起成立了华工学校,当年4月开学时请蔡元培等人授课,首批招生二十四人,大多是豆腐工厂的工人。他们学习不到半年,便投入到接待华工的翻译工作。而后,华工学校又在国内设立了预备学校。当时急需华工的法国政府极为赞成“华工学校”的开办,不仅借给校舍,每年还给津贴1万法郎。

王兰顺研究时统计发现,在1915年至1921年间,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达到一千余人,其中一部分学生升入了里昂中法大学。他认为这种以工求学、工余求学而获得知识的形式,在当时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2bt5_b.jpg

1919年4月,法文专修馆师生合影

法国赠中国学生500张赴法船票

蔡元培留学期间在1916年10月接到教育部的电报,要他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不久他便由巴黎回国履职。此后,在李石曾、吴稚晖、张竞生等人的继续推动下,勤工俭学运动迅速在全国形成了规模。

1917年5月,华法教育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在北京成立。会所几经搬迁,最后迁至南湾子石鞑子庙(即欧美同学会事务所)。“从此石鞑子庙成为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总机关”。

1918年10月,中法协进会在北京江西会馆召开成立大会,蔡元培与法国人铎尔孟致词,法国公使伯卜及中国官员梁士诒等到会演说。中法协进会“由中法两国人士所组织,志在谋两国文化上、实业上之提携”。其主要负责人依旧是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具体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华法教育会的原班人马,如李大钊、谭熙鸿、段子均等。与原华法教育会不同的是,“中法协进会的重要决策须征求中国政府教育部或法国驻华公使馆的认可”。

据相关史料记载,中法协进会曾经召开过两次重要的会议。会议的直接效果是在北京、上海、保定等地开设了法文专门学校或法文班,并在北京筹办中法大学。而原在北京西山碧云寺的法文预备学校和孔德学校则分别成为中法大学和中法大学的子弟学校。

1919年7月,法国政府还专门赠送500张赴法船票给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加上社会各界的支持,一时间国内有志青年纷纷投身到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中。

2bt9_b.jpg

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合影

新民学会发起湘籍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李石曾在1917年应蔡元培之邀回国担任北大生物系教授。他一边教书,一边继续为赴法勤工俭学奔走。李石曾和蔡元培等人在北京建立了“华法教育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李石曾还在高阳县布里村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留法工艺学校。

在当时,华法教育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主办全国留法勤工俭学事宜的机构。王兰顺坦言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是因为勤工俭学给广大贫困青年留学生带来了出国的希望,“勤工俭学的学生到工厂里来做工,每个月还能有点钱,在这儿干完活,晚上还能学习法语,如果去到法国,学的那些钳工车工还有挣钱的一技之能。”1916年至1918年,全国各地纷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的机构和预备学校,各地进步社团也纷纷响应,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勃然兴起。

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进步青年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而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于同年4月14日在蔡和森老家堂屋举行成立大会。新民学会初旨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后确定“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

同年6月,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给毛泽东写信,信中说到法国人到中国来招工,并说蔡元培、李石曾等创建的“华法教育会”正在倡导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并提议说到法国去一边做工一边上学也是一条出路。毛泽东和蔡和森、何叔衡商议之下认同这是条出路。

于是毛泽东、蔡和森组织新民学会会员和湖南进步青年发起了湘籍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领导湖南学生寻找革命真理,并联合各界开展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争。

2bt11_b.jpg

毛泽东为留法勤工俭学事宜寄给罗学瓒的明信片

为何首先想到长辛店开办留法预备班

为响应新民学会的倡议,蔡和森动身先期到北京探路,做筹备工作。但他到北京后发现,华法教育会对赴法勤工俭学办理工作准备不足,使到京的学生不能马上赴法,湘籍学生滞留在京遇到许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安置到京的湖南学生,蔡和森通过杨昌济与华法教育会交涉,希望能开办更多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接收湖南来的青年。

华法教育会的李石曾、蔡元培他们想方设法要搞好留法勤工俭学,面对一时的困难他们首先想到去长辛店试一试,为什么首先想到去长辛店?王兰顺指出,长辛店铁路工厂是中国工人阶级最早的诞生地之一,长辛店的铁路工人,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在华修筑铁路而产生和发展的,也是中国早期产业工人中最早的一部分。他接着列出一组档案数据,1913年长辛店铁路工厂的总人数是583人。1919年工厂里的总人数增加到800多人。1920年长辛店的铁路工人约达到2500多人。“长辛店很早就是工人阶级的肇始之地,这也是蔡元培他们1918年搞留法勤工俭学首先想到去长辛店的原因。”

2bt14_b.jpg

《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分馆工业科简章》档案

最终为学生在长辛店

找到勤工俭学的地方

为了接收更多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华法教育会的蔡元培、李石曾去找长辛店的工厂商量,当时卢汉铁路方面很痛快就答应了。好不容易为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在长辛店的铁路工厂找到勤工的地方了,那俭学怎么办?经过蔡元培、李石曾继续游说,京汉铁路局以及长辛店铁路工厂十分给力,他们分别开设了铸造、机械、钳工三个班,可以容纳一百多人,让学生们在向工人师傅学习技术的同时,每人每月还可以挣到三元伙食费,可以暂时解决生活的困难。

赴法勤工俭学有了工厂方面的支持,还需要接着在附近找一处合适的校舍。后来蔡元培、李石曾找到京汉铁路局火车房总管郭长泰,彼时他刚在附近的沈家花园内建成了一栋法式二层红砖小楼,蔡元培他们希望郭长泰能把这个楼让出来供学生学习使用。一番交涉,“郭长泰还是比较痛快地把小楼给让了出来”,王兰顺感叹道,“现在去长辛店还能看到这座小楼,当时就被改作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教室,与此同时又将学生们安排在附近的米家胡同住宿”。

于是,1918年8月,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师范、工业科正式成立了。成立大会那天十分隆重,蔡元培、李石曾、范源濂都讲了话。蔡元培邀请了不少湖南各界在京的知名人士参加,同时,还推选杨昌济、胡子靖、王毅、王文豹等为理事,并要求他们对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提供帮助。

如今,在长辛店德善里18号院,坐落着一栋法式小洋楼,就是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旧址,同时也是京汉铁路工人运动与先进知识分子的结合的发祥地。王兰顺告诉记者,现在人们依然能看到那栋小楼,那里还保留有过去的一些老厂房,“能够明显看到当年意大利式、法国式的建筑风格”。如今作为红色文化的遗存,每天都有很多观众慕名前往参观寻访。

2bt7_b.jpg

《留法俭学会会约》档案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那些学生

都挺羡慕他们的

当时就全国来说,由于长辛店便利的地理位置以及长辛店铁路工厂的有利条件,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还能够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勤工的地方,这使它优于在其他地区开设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王兰顺直言,那个时代想要留学的学生一定要先勤工俭学,勤工就得先学做工,学习一技之能,出去才能生存。俭学就是要在做工之余学习语言、学习文化。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培养的是出去之后又学习又做工的模式,“在当时那也是最好的模式,而且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留法预备班对全国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也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可以从侧面说明当时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在年轻人中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当时,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学生到长辛店参观,对那里的学生都表示很羡慕。为什么?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那些学生学完以后他们得上战场去拼命,到这儿一看,人家上完学以后又出国又做工,学了法语学了本事,还能挣着钱,所以都挺羡慕的。”王兰顺笑言。

全国各地开办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通常都是以教法语和工艺技能为主,语言和实习各占一半。但是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实习时间最长,几乎是语言学习的两倍。“比如说他们每天要6小时做工,4小时上课。虽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为密切。”可以说,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重视实习,是为学生们赴法勤工俭学的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bt4_b.jpg

长辛店工厂园区保存的旧车间

为留法勤工俭学事宜

毛泽东两次到长辛店

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师范、工业科的首批学员来自湖南、河北、山西等地,有一百多名学生。1918年8月,毛泽东组织24名新民学会会员来到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工业科学习,这期间他积极奔走筹措赴法经费,并宣传留法勤工俭学。8月11日,毛泽东为留法勤工俭学事宜,还曾在寄给罗学瓒的明信片上请他“斟酌”此事。

1918年冬和1919年3月毛泽东先后两次来到长辛店,并参加了高等法文专修馆北京长辛店的师范、工业各班欢迎张岱杉先生、欢送李石曾先生赴法的相关活动。张岱杉先生当时任侨工事务局局长,他曾筹备资金,借款给留法勤工俭学的二十余名湖南籍学生,解决了他们的赴法经费问题。后来又扩大了借款额,使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数增至七十余名。

王兰顺直言,毛泽东最初也是想走留法勤工俭学这条路的。他去长辛店探望新民学会的老乡,还到工厂里和工人进行攀谈,了解工人的生活、工作情况。那时候在毛泽东的提醒和鼓励下,学生们积极主动和工人阶级打成一片,利用他们的知识为工人扫盲。

王兰顺在资料中看到过,毛泽东两次去长辛店都留有照片资料,但是当时照得比较模糊。上个月他去长沙时有个新发现,“那里还真有另外一张毛主席跟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一起拍的照片,那张相对清楚一些,从照片上就能感受到年轻人的意气风发”。

2bt3_b.jpg

长辛店工厂园区内展示的旧机器

出国学生给李石曾写信反映生活困难

王兰顺坦言,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学生留学去法国后,有很多人给李石曾写信反映他们到法国以后的情况,大多数人都反映说到了法国以后,消费水平不一样,感觉在那边生活挺困难的,他打开当年的一些信件,“有的来信说自己上学的情况,还有的请求介绍工作解决燃眉之急”。

在当年保存的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来信中,其生活之艰难可见一斑。有直隶省学生在信中向李石曾诉苦:“一切学校书籍房饭日用等费,用度至为浩繁。而家中又频遭天灾兵匪抢掠,至今已囊中空数月,已穷苦至极。向各朋友处赧颜借贷稍资糊口。先生观学生可怜之穷状,劳神代为写一介绍信,中法大学同学大概俱免膳费。”还有一部分学生来信汇报学习成绩、旅途所见,以及实习工作状况,信中不乏苦中作乐,“于三月一日更改实习医院,仍属呼吸器疾病者,步行二十分钟即可到。旅行参观温泉医院,旅行车费归自己,其他伙食及住宿,皆由温泉疗养招待”。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经济萧条,大批工人失业,许多中国留学生也无工可做,陷入困境。李石曾利用自己和法国官方及教育界人士关系,多方奔走,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工作。

2bt10_b.jpg

1919年7月6日,北京华法教育会欢送即将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

在“五四”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兰顺介绍,到了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这些学生到北京参加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当天,一群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学生和车务见习所的学员,从长辛店赶到天安门参加集会游行,他们回到长辛店后,把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的消息传播开来。

长辛店的工人听到火烧赵家楼的消息后,也是群情激奋。“当时曹汝霖的一个女婿叫刘家骥,正好是长辛店铁路上一个工厂里的副手,平时他也曾压迫、剥削工人,学生和工人就首先冲到他家那里游行,还高声齐呼让刘家骥出来评理。刘家骥已经听说北京那边把曹汝霖的房子给烧着了,他大骇之下就赶紧逃跑了。”

在王兰顺看来,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就开办在铁路工厂,师傅们就是厂里的工人,学生们在这里不仅掌握了最基本的生产知识,还在实践中培养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开拓了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途径,也为他们日后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奠定了初步基础。

在长辛店播撒下革命的种子

从1918年到1919年,全国上下形成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热潮。彼时,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和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劳工神圣”思想,使知识分子们见到了劳动人民的巨大力量,从而把改造社会的希望投向劳动者身上,坚定了与劳动者相结合的思想。勤工俭学无疑是知识分子与劳动工人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1920年蔡元培掌管北京大学时期,其大力倡导“劳工神圣”思想,而且在周边农村地区也都兴起搞一些平民传习所。“当时在北京大学,工友给大学生打扫卫生,学生和那些工友关系也都很好。一说劳工神圣,大家再一找北京的工人在哪儿,最早的工人就在长辛店,于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就开始往长辛店跑动,大家就全都关注长辛店这一块了。”王兰顺微笑着说。

那时候在长辛店准备留法勤工俭学的同学们,除了教工人们识字、算术之外,也给工人们讲些爱国救国的道理,为以后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建立和北方工人运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在这些学生中不仅有赴法寻求救国真理的蔡和森、赵世炎,还有后来成为军事教育家、共和国地质部副部长的何长工,革命烈士林蔚、高风、罗学,著名学者盛成,以及中国第一位留法女博士张若名等,他们都曾在长辛店的那座法式小洋楼学习过,在附近的工厂经受过劳动锻炼。

2bt6_b.jpg

设在石鞑子庙的留法俭学会

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完成历史使命

王兰顺做过考证,在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赴法勤工俭学的人数达到1700人,其中一部分学生升入了里昂中法大学。他们多数抱定“实业救国”或“教育救国”目的,而在其中也有像蔡和森那样在出国前就对马克思主义有些研究,并明确去法国是为了寻找马克思主义的青年。

在王兰顺看来,通过留法勤工俭学这一途径,许多有志青年学到了科学知识,成长为科学家;还有的青年接触到新思想的启蒙,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譬如说1919年9月底,李富春被分派到法国西部勒拿佛港附近的“史莱德大铁厂”学习钳工,李维汉在另一个车间,学习翻砂技术。陈毅兄弟被派到蒙达尼公学学习法文,而蔡和森、向警予也在该校学习。

遗憾的是,由于“二次革命”失败,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遭到反动军阀的不断刁难,无以为继。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等留法勤工俭学的倡导者也由于政治原因再次被迫流亡海外。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以及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输入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兰顺特别指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的政治、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培养了很多人才,“后来成为中国政界领袖及要员的有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李维汉、陈毅、聂荣臻等;科学家有钱三强、严济慈等”,毫不夸张地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革命、建设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供图/王兰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喆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丰台区推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28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明信片今天正式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01
缅怀革命先烈 丰台区举行烈士公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30
北京:丰台文化和旅游季开幕啦!6条精品旅游线路邀您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18
劳动界“明星”开启中国工人运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09
“百年追随”专题展再现长辛店工运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09
一室一具 革命先贤声犹在 一桌一椅 又闻澎湃工运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02
在这里感受孕育的力量——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集中亮相
新华社 2021-06-27
最新评论